水源鄉[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

水源鄉[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水源鄉地處修水縣西部邊陲,與湖南省平江縣接壤。全鄉國土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1.23萬。轄南邊、北嶺、繡墩、石新、街口、尖嶺、中段、梅田、石泉9個自然村民小組。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水源鄉位於尋烏縣北部,東與澄江鎮為鄰,西與三標鄉接壤,南與文峰相連,北與會昌清溪交界,面積112千平方米,海拔340-1040米,地勢北高南低。轄9個行政村,96個村小組,人口13065人。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水源鄉位於永昌縣城東部,總面積598平方公里,有11個村,85個社,5042戶,21032口人。以下介紹的是: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水源鄉、江西省贛州市尋烏縣水源鄉和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水源鄉的相關內容!

基本信息

概況

江西省九江市修水縣水源鄉地處修水縣西部邊陲,與湖南省平江縣接壤。全鄉國土面積42平方公里,人口1.23萬。轄南邊、北嶺、繡墩、石新、街口、尖嶺、中段、梅田、石泉9個自然村民小組。

水源鄉山青水秀,人傑地靈,境內自然資源礦產資源豐富。無論是歷史還是現在,水源在外各界人士居多,業績非凡,歷年來,他們與水源在外各界人士居多業績非凡,與水源人民一道,為建設家鄉付出了汗水。

水源人民在水源鄉黨委,政府的領導下,緊緊圍繞縣委,縣政府中心工作,大力實施“353”戰略,致力於全鄉經濟的快速發展,取得了可喜成績。

行政區劃

面積:47k㎡
人口:16,240人
郵編:332418
代碼:360424205 
轄:石坳、太平嶺、花門、余源、水門、黃源、徐塅、青源等8個村委會。

農業發展

水源鄉白朮種植園
水源鄉南邊村有310戶1,600餘人,耕地面積1,093畝,白朮種植是傳統產業。水源鄉的白朮質量好,浙江安徽深圳樟樹等地的藥商都上門來要貨。在一批產業大戶的帶動下,全村民眾種白朮的積極高漲,形成多個“大戶+散戶”的種植聯合體。又在縣藥材辦的指導下,改革傳統的種植方法,通過技術培訓,更新種植技術,提高了產量和質量。

管理機制

水源鄉鄉村公路
水源鄉村基礎設施建設日新月異,集鎮功能日趨完善,激發了個私業主投資上項目的熱情。聖峰山水電站、廟灣水電站、安達礦業有限公司等多家企業入駐水源。為了保證項目建設進程,水源鄉實行“特事特辦”政策,為廣大客商投資興業開通“服務直通車”。安達礦業因水源至梅田公路建設,礦石運輸受到影響。鄉政府及時出面協調,確保了企業正常生產。通過“三民”班子創建活動,更多的幹部深入到民眾中,圍繞民營企業搞服務。

文化特色

水源鄉水源鄉茶文化
待客茶俗 客人進門,主人遞上一碗鹽菊花涼茶,有的泡有茶果或家制清茶,使涼茶有色,有香,又略有鹹味,也有在茶里放了少許花椒子,那種麻辣香酥又生涼意的味道,使你喝後心神一爽。待客的茶俗,代代相傳,一直很少變化,舊日裡無熱水瓶,故先以涼茶應急。山區集市貿易欠繁榮,來了客人,臨時砍肉困難、臘肉、雞蛋則可隨到隨取,不致窘迫,生活條件提高后,有些人視情況已取消了涼茶,靠集鎮近的,“泡泡茶”也儘量用新鮮豬肉,更有的泡上蜂蜜麥乳精,或以汽水啤酒之類的飲料待客,以顯示生活富足。時代的步伐,已經邁入茶俗的領域了。

贛州水源鄉

水源鄉贛州水源鄉
概況

贛州水源鄉原名龍崗,系東江源頭,位於尋烏縣北部,東與澄江鎮為鄰,西與三標鄉接壤,南與文峰相連,北與會昌清溪交界,面積112千平方米,海拔340-1,040米,地勢北高南低。轄9個行政村,96個村小組,人口13,065人。

水源鄉設中學1所,國小10所,學生人數2,591人,教師人數110人,設衛生院1所,分設內科、外科五官科婦產科

水源氣候適宜,礦藏鉀長石、瓷土、花崗岩。水源產業突出,果業種植業發達,以“尋烏蜜桔”和臍橙著稱,種植面積15,000餘畝,年產量達12,000餘噸。

行政區劃

面積:98.8k㎡
人口:12,978人
郵編:342211 代碼:360734206 
轄:龍塘、周畲、大湖、載下、袁屋、竹園頭、河背、逕口、坳背等9個村委會。鄉政府駐龍崗圩

永昌水源鄉

水源鄉水源鄉所在縣永昌
概況

甘肅省金昌市永昌縣水源鄉,永昌縣位於甘肅省西北部,河西走廊東段。總面積5,877平方千米。總人口25萬人(2004年)。是一方充滿生機和活力的熱土,位於永昌縣城東部,總面積598平方公里,有11個村,85個社,5042戶,21,032口人。有市縣鄉屬企事業單位33個。改革開放以來,水源經濟突飛猛進,社會事業蒸蒸日上。1998年,全鄉工農業總產值達12,819萬元,比1995年的6,700萬元增191.3%;鄉財政收入251萬元,比1995年的101萬元增248.5%;糧食總產量2560萬公斤,比1995年的2,200萬公斤增116.4%;農民人均純收入2400元,比1995年的105元增128.9%。

全鄉土地廣闊,土質肥活,水力資源豐富,有適宜的氣候條件,適於種植各類農作物。域內依靠科技,大力種植優質小麥、啤酒大麥、玉米、瓜菜制種等,其繁育出的良種可供縣域內種植。

鄉鎮企業形成一定規模,主要以造紙、麵粉加工(專用粉、雪花粉、精粉、特二粉等)、絨線地毯、地毯紗、矽鐵合金、農具加工等為龍頭的加工生產業,產品遠銷國內外,深受客商青睞。

行政區劃

永昌縣轄6個鎮、4個鄉:城關鎮、河西堡鎮、新城子鎮、朱王堡鎮、東寨鎮、水源鎮、紅山窯鄉焦家莊鄉、六壩鄉、南壩鄉

縣人民政府駐城關鎮,郵編:737200。代碼:620321。區號:0935。

歷史沿革

漢置番和縣,明為永昌衛,清改永昌縣。據《讀史方輿紀要》,永昌為元永昌王號名。2000年,永昌縣轄6個鎮、4個鄉。根據第五次人口普查數據:全縣總人口246,668人,其中各鄉鎮人口(人): 城關鎮36,783人,河西堡鎮53,474人,新城子鎮24,512人,朱王堡鎮28,408人,東寨鎮19,657人,水源鎮21,008人,紅山窯鄉24,234人,焦家莊鄉20,906人,六壩鄉13255人,南壩鄉4431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