民族性與時代性

民族性與時代性

《民族性與時代性》是作者主持的“九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現代新儒學與後現代主義比較研究引論”的最終成果。從“民族性”和“時代性”,兩個維度,著重對這兩大學術思潮的基本異同及其特徵進行了深入地考量、揭示和分析,既闡明現代新儒學具有尋求宗教精神、哲學精神與科學精神統一的特點,又指出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理論價值取向是“自由”與“虛無”的交織,並從哲學走向新的“軸心時代’的高度,對中國文化現代發展歷程及其當代價值與未來走向等重要問題作出了有創新性、前瞻性的探討。

基本信息

版權資訊

書 名: 民族性與時代性

民族性與時代性

作 者:李翔海

出版社人民出版社

出版時間: 2005

ISBN: 9787010047874

開本: 32

定價: 32.00 元

內容簡介

本書是作者主持的“九五”國家社會科學基金一般項目——“現代新儒學與後現代主義比較研究引論”的最終成果。後現代主義與現代新儒學被看作是在世紀之交中國思想文化界“迅速興起”並“特別引人注目”的兩大思潮。作者以現代新儒學與後現代主義兩大思潮為研究對象,不僅分別對現代新儒學與後現代主義興起的社會文化背景、發展歷程、基本理論特質進行了論述和闡發,而且從全球文化互動和比較研究的領域,從“民族性”和“時代性”,兩個維度,著重對這兩大學術思潮的基本異同及其特徵進行了深入地考量、揭示和分析,既闡明現代新儒學具有尋求宗教精神、哲學精神與科學精神統一的特點,又指出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理論價值取向是“自由”與“虛無”的交織,並從哲學走向新的“軸心時代’的高度,對中國文化現代發展歷程及其當代價值與未來走向等重要問題作出了有創新性、前瞻性的探討。

作者簡介

李翔海,男,1962年出生於湖北省荊門市。哲學博士,現為南開大學哲學系教授、博士生導師兼任國際儒學聯合會理事、中國哲學史學會理事、中國現代哲學研究會理事。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獲得者。主要研究領域為中國現代哲學與文化,先後主持“現代新儒學哲學與後現代哲學比較研究”、“當代中國文化保守主義思潮研究”、“二十世紀中國哲學研究”等國家社科基金項目和教育部項目;在海峽兩岸出版《生生和諧——重讀孔子》、《尋求德性與理性的統一——成中英本體詮釋學研究》等四部專著。在《中國社會科學》、《哲學研究》、《中國文化月刊》等,以及加拿大、新加坡、韓國的學術期刊上發表中英論文一百餘篇;有關成果先後三次獲省部級優秀成果一等獎、兩次獲省部級優秀成果三等獎。

目錄

引子:世界之交的回觀

第一編現代新儒學興起的時代背景、發展歷程與基本的學理特質

第一章關於“現代新儒學”與“現代新儒學”的界定

一、關於“現代新儒學”與“現代新儒學”的界定

二、現代新儒學興趣的思想文化背景

第二章現代新儒學的發展邏輯與基本理論特質

一、現代新儒學的時代課題

二、現代新儒學的思想歷程

三、尋求宗教、哲學與科學精神的統一——現代新儒學的基本理論特質

第二編西方後現代主義興起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與基本理論特質

第三章西方後現代主義興趣的社會歷史文化背景

一、西方社會的歷史性變遷:從現代社會的形成到後工業社會的來臨

二、西方文化的結構性變化與人生之終極價值系統的空場

第四章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理論特質

一、從“後現代”概念的提出到“後現代主義”的出現

二、從“自由”與“虛無”的奇妙交織看後現代主義的基本價值取向

三、後現代主義的基本理論特質

第三編現代新儒學與西方後現代主義比較研究論要

第五章後現代視野下的現代新儒學

一、成就現代還是解構現代性

二、哲學何在——“重立大本”與“放逐哲學”

第六章中西比觀中的後現代主義

一、引子:從“海德格爾的中國道緣”說起

二、話語方式與理論形態的轉變

三、解構主客二元對立之後的理論意趣

四、思想主題的類同性

第七章從現代新儒學與後現代主義的比較看中國文化的當代價值

一、中國文化近現代化歷程的回顧

二、將自己獨異的智慧精神貢獻於人類新的“軸心時代”面向21世紀中國文化的歷史使命

主要參考文獻

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