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髮唐松草

毛髮唐松草

毛髮唐松草所屬被子植物門,產雲南西部和西北部、四川西南部。

基本信息

植物名稱

毛髮唐松草(中國藥用植物志)珍珠蓮、馬尾黃連(雲南),水黃連(四川)
【拼音】 Máo Fā Tánɡ Sōnɡ Cǎo
【別名】珍珠蓮、馬尾黃連、水黃連
【來源】藥材基源:為毛菜科植物毛髮唐松草的根及根莖。
拉丁植物動物礦物名:Thalictrum trichopus Franch.
採收和儲藏:秋、冬季採集,曬乾備用。
【性味】味苦;性寒
【歸經】肺;大腸經
【功能主治】清熱解毒;燥濕。主熱盛主煩;肺炎;小兒高熱驚風;腸炎;痢疾;百日咳;膀胱炎;結膜炎;咽喉炎;癰腫瘡癤
【用法用量】內服:煎湯,3-9g。
【摘錄】《中華本草》

形態特徵

植株全部無毛。莖高達120厘米,有細縱槽,上部有長分枝。基生葉在開花時枯萎。
毛髮唐松草
下部葉長達30厘米,有稍長柄,為三回羽狀複葉;葉片長約20厘米;小葉草質,頂生小葉菱狀卵形、卵形、橢圓形或楔狀倒卵形,長0.8-2.1厘米,寬0.6-1.6厘米,頂端微鈍或圓形,基部圓形、圓楔形或淺心形,三淺裂,很少不分裂,全緣,脈平,不明顯;葉柄長達8厘米,基部有鞘,托葉窄,全緣或分裂。花序圓錐狀,分枝細,近平展;花梗絲形,長1.4-3.5厘米,結果時稍增長;萼片4,白色,倒卵形或狹卵形,長3-4毫米,寬1.2-1.6毫米,早落;雄蕊長約4.5毫米,花葯狹長圓形,長1.3-2毫米,頂端鈍,花絲狹線形或絲形;心皮2-3(-5),無柄,花柱短,柱頭側生。瘦果橢圓球形或稍兩側扁,長3-3.5毫米,有8-9條縱肋,宿存柱頭長約0.4毫米??6-7月開花。毛 唐松草,多年生草本,120cm。全株無毛。莖直立,有細縱槽。上部有分枝。葉互生;葉柄長達8cm,基部有鞘,托葉窄,緣或分裂;基生葉在開花時枯萎;下部葉為三回羽狀複葉,長達30cm,有稍長的柄;葉片長約20cm;小葉草質,卵形、菱狀卵形或近圓形,中部以上3淺裂或全裂,長1.5-2.5cm,寬0.6-1.4cm,先端微鈍或圓形,基部圓形、圓楔形或淺心形;頂生小葉較大,小葉柄纖細,長3-6mm;側生小葉常不分裂,小葉柄較短。圓錐花序長10-20,長約4.5mm,花絲絲狀,長約2.5mm,花葯長圓形,先端鈍,長約2mm;心皮2-5,無柄,花柱短,柱頭鍘生。瘦果偏斜卵形,長3-4.5mm,有8-9條縱肋,宿存花柱短,長約0.8mm,柱頭卵狀長圓形,生於花柱內側,彎曲呈嘴狀。花期7月,果期8-9月。

分布及生境

產雲南西部和西北部、四川西南部。生海拔2000-2500米間山地灌叢中。模式標本采自雲南鶴慶。 根可治小兒高熱、驚風、肺炎等症(雲南中草藥)。

性狀

性狀鑑別,根長4-6cm,直徑約2mm。表面深褐色至棕褐色,有縱皺紋。質脆,易折斷。
顯微鑑別,根橫切面:皮層多已脫落;內皮層細胞1列,類方形,壁有細紋理。韌皮部寬,篩管群隨上散在;中央為木質部。

功能用途

醫藥:【傈僳藥】母質俄:根治小兒高熱,驚風,肺炎,膀胱炎,百日咳,腳氣病,腸炎,痢疾《怒江藥》、《滇省志》[177]。【白藥】馬尾連,馬尾黃連:根及根莖治腸炎,痢疾,黃疸,目赤腫痛《大理資志》。【彝藥】木吾補蘇,魯補蘇,達古契斯惹,金狗尾巴,馬尾連:其根、葉主治眼疾,腹瀉,燒傷,喉疾,小兒熱病及乾瘡等症;多枝唐松草T. ramosum Boivin和高原唐松草T. cultratum wall. 功用相同,亦作木吾撲蘇人藥《彝植藥》。【侗藥】良鬧Liange naul:根治慢性胃腸炎[25]。
醫藥:根:用於小兒高熱,驚風,風熱咳嗽。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