長沙毛澤東文學院

長沙毛澤東文學院

毛澤東文學院座落於湘江之濱,嶽麓山之北,1995年初動工興建,歷時3年,於1997年12月26日落成。

1995年3月21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聽取籌建情況匯報,欣然為學院題寫院名。

毛澤東文學院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整體建築風格體現了江南園林和湖南民居的特色,為古城長沙標誌性建築。

基本信息

簡介

毛澤東文學院作為全省文聯、作協交流對外文學藝術創作交流的視窗,開展了許多與外省的交流活動。圖為浙江文聯代表團在中國作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譚談的陪同下參觀文學院。 毛澤東文學院作為全省文聯、作協交流對外文學藝術創作交流的視窗,開展了許多與外省的交流活動。圖為浙江文聯代表團在中國作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譚談的陪同下參觀文學院。
毛澤東文學院座落於湘江之濱,嶽麓山之北,1995年初動工興建,歷時3年,於1997年12月26日落成。
1995年3月21日,時任中共中央總書記江澤民聽取籌建情況匯報,欣然為學院題寫院名。
毛澤東文學院占地面積3萬平方米,總建築面積2.3萬平方米。整體建築風格體現了江南園林和 湖南民居的特色,為古城長沙標誌性建築。 
  

文化建設

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的毛澤東文學院院名。 江澤民同志親自題寫的毛澤東文學院院名。

毛澤東文學院作為湖南省精神文明建設的重要基地,擁有作家培訓、毛澤東文藝思想展覽、研究、作家交流訪問、文藝界重要集會、書刊發行、教育、接待等多種功能,是傳播先進文化的重要場所。

毛澤東文學獎簡介

毛澤東文學獎是報請省委、省政府批准的我省文學作品最高成就獎,該獎項設立於1997年,其獎勵基金是由白沙集團捐資150萬元,香港實業家李陽先生捐資25萬元組成的。
毛澤東文學獎7個門類的獎項:長篇小說、中短篇小說集、詩歌集、散文集、報告文學集、文學評論集、兒童文學作品集。每門類每屆只評一部作品,該門類作品如未過半數票時,則可空缺。該獎項每門類獎金1萬元。 
毛澤東文學獎迄今評獎兩屆。
第一屆於1999年評出,共有6位作家的作品獲獎。長篇小說(陶少鴻)、中篇小說集(蔡測海)、散文集(王開林)、詩歌集(石太瑞)、文學評論集(凌宇)、兒童文學(卓列兵)。報告文學獎空缺。
第二屆獲獎作品情況:長篇小說類,閻真的《滄浪之水》;中篇小說類,聶鑫森的《生死一局》;散文類,李元洛的《宋詞之旅》。詩歌、文學評論、報告文學、兒童文學均因半數未過而空缺。

組織機構

黨組
龔政文(黨組書記)
唐浩明(黨組副書記)
莫傲(黨組副書記)
梁瑞郴(黨組成員)
作協主席團
主席團主席:
唐浩明
主席團副主席(按姓氏筆劃排序):
王開林
水運憲
葉夢 
何立偉
賀曉彤
聶鑫森
凌宇
陶少鴻
梁瑞郴(專職副主席兼任秘書長)
龔政文(常務副主席)
蔡測海
譚仲池
作協內部機構:
創聯部:
辦公室:
組聯部: 
作協二級機構:
毛澤東文學院:
文學界:
小溪流: 

新時期文藝發展成果

 
毛澤東文學院作為全省精神文明建設的視窗,也是各部門單位舉辦文學藝術活動的極好場所,近來年,文學院不斷舉辦這類活動。圖為省檢察系統舉辦的檢察長筆會合影。 毛澤東文學院作為全省精神文明建設的視窗,也是各部門單位舉辦文學藝術活動的極好場所,近來年,文學院不斷舉辦這類活動。圖為省檢察系統舉辦的檢察長筆會合影。
 新時期,在改革開放大潮的推動下,湖南文藝工作者解放思想,深入生活,努力創作,文壇藝苑呈現出全面繁榮的新氣象。
第一,人才輩出,文藝隊伍空前壯大。70年代末至80年代初,三湘大地又湧出一批新作家。其中有莫應豐、韓少功、水運憲、張揚、何立偉、 劉艦平、 劉健安、彭見明、蔡測海、肖建國、李自由、 潘吉光崔合美譚士珍吳雪惱、賀曉彤、 賀慈航、鍾鐵夫、 柳炳仁、駱曉戈、殘雪、葉夢、聶鑫森、 弘征、李波等。這批新作家與老作家,五六十年代成長起來的作家一起,匯成以小說創作為主的湖南作家群,被稱之為文學“湘軍”。
第二,碩果纍纍,文藝作品空前增多。據不完全統計,從1978年到1988年,全省創作出版長篇小說80多部、中篇小說近500部、短篇小說6000多篇,詩歌、散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傳記文學、通俗文學、紀實文學和文學評論等各種形式的創作,都有很大的發展。在新時期10年中,不但文藝作品的數量空前增多,而且質量也大大提高。榮獲1990年度“莊重文文學獎”的《湖南新時期十年優秀文藝作品選》叢書(分小說、新詩、散文報告文學、兒童文學、戲劇、電影、電視、曲藝、音樂、雜文、文藝理論等11卷15冊,共450萬字),雖未包括中、長篇小說及文藝理論批評專著,但也基本上匯集了湖南新時期10年中的優秀文藝成果。將它與新中國成立30年時湖南文學作品選集相比較,從中可見全省文藝創作的巨大發展。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鐵映同志擔任毛澤東文學院名譽院長。2000年5月在省委書記楊正午、省長張雲川、省委副書記文選德的陪同下到毛澤東文學院視察工作。圖為李鐵映同志視察本院時親切囑咐院管理處處長梁瑞郴:一定要將文學院管理好 前中共中央政治局委員李鐵映同志擔任毛澤東文學院名譽院長。2000年5月在省委書記楊正午、省長張雲川、省委副書記文選德的陪同下到毛澤東文學院視察工作。圖為李鐵映同志視察本院時親切囑咐院管理處處長梁瑞郴:一定要將文學院管理好
 第三,題材廣泛,藝術風格空前多樣。新時期10年,由於解放思想、撥亂反正、改革開放,文藝作品的題材、主題、創作方法和表現手法,呈現出豐富多彩、百花爭艷的生動局面。而且,不少文學家、藝術家的作品形成了獨特的藝術風格,同時具有時代精神,帶有鮮明的地方特色和濃郁的鄉土氣息。許多優秀作品,既堅持了“二為”方向,又體現出“雙百”方針,較好地做到了鮮明的思想性和精湛的藝術性融為一體。

第四,頻頻獲獎,文壇聲譽空前提高。新時期10年中,文藝“湘軍”創作了一大批產生全國影響的優秀作品,其中有些作品還走向了世界。湖南文藝界在全國的聲譽空前提高。從1978年起,在全國開展的各種文學創作評獎活動中,湖南獲獎的文學作品有35部(篇),獲獎作家40多人次,並有11部小說被拍成電影或電視劇。35部(篇)獲獎的文學作品,小說居突出地位,計有22部(篇)之多。長篇小說有獲首屆茅盾文學獎的《將軍吟》(莫應豐)、《芙蓉鎮》(古華)和獲全國第二屆少數民族文學創作獎的《醉鄉》( 孫健忠),孫中山文藝創作優秀成果獎文藝獎的 《辛亥風雲錄》(任光椿);中篇小說有 《在沒有航標的河流上》(葉蔚林)、 《甜甜的刺莓》 (孫健忠)、《禍起蕭牆》(水運憲)、《山道彎彎》(譚談)、《珍珠湖》(劉健安)、《雷暴》(水運憲)、《蒲葉溪磨房》(古華)、《姐妹仨》(吳雪惱);短篇小說有《湘江一夜》(周立波)、《藍藍的木蘭溪》(葉蔚林)、《西望茅草地》(韓少功)、《 爬滿青藤的木屋》(古華)、《飛過藍天》(韓少功)、《留在記憶里的故事》(孫健忠)、《遠處的伐木聲》(蔡測海)、《那山那人那狗》(彭見明)、《船過青浪灘》(劉艦平)、《白色鳥》(何立偉)、《麝香》麝香》(蔡測海)。其次是詩歌,共6篇,有未央的《假如我重活一次》、石太瑞的《竹哨》、《鷹之歌》。
總之,新時期湖南的文學藝術,在時代的召喚下,以其強大的陣營,瑰麗多姿的豐彩,展現出一幅幅色彩斑斕的圖畫,留下了堅實的足跡。
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後40多年中,不少生活在全國各地和海外的湖南籍人士,也創作了許多文藝作品。他們在這方面所取得的重大成就,同樣是湖南文藝的一個組成部分。毛澤東的詩詞和文藝論著,周揚的文學理論,丁玲的小說和散文,蕭三、朱子奇的詩歌,田漢、歐陽予倩的戲劇,陶承的《我的一家》,陶鑄的散文集《理想、情操、精神生活》,廖沫沙的雜文,李六如的長篇小說《六十年的變遷》,楊沫的長篇小說《青春之歌》、朱仲麗的長篇小說《愛與仇》,蕭克的長篇小說《 浴血羅霄》,汪承棟的長篇敘事詩《雪山風暴》,蔡儀、何國瑞的文藝理論,吳奔星、 陳耀東的現代文學研究,劉永濟、劉大傑、陳子展、程千帆的古典文學研究,周貽白、張庚的戲劇研究,柳鳴九的外國文學研究,黃永玉的詩畫等等,都受到廣泛讚譽。被稱為當今台島和大陸文壇“湘軍”三傑的瓊瑤、洛夫和龍應台,一以言情小說聞名于海內外,一以詩作詩論著稱,一以雜文和小說評論轟動台灣。新時期以來,大陸出版了他們的許多作品。他(她)們也回湖南探親訪友,進行文化交流。旅居美國的老作家謝冰瑩和錢歌川,也以眾多的文學創作成果為湖南文苑增添秀色。
第一期作家班於2002年7月畢業,畢業時,中國作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譚談出席了畢業典禮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第一期作家班於2002年7月畢業,畢業時,中國作協副主席、省文聯主席譚談出席了畢業典禮並發表了熱情洋溢的講話。
 而近十年來,湖南省的文化事業更是取得了非常顯著的成就,在湖南省作家協會第六次代表大會的工作報告中,我們對湖南過去十年的文學成績總結如下:
一、 過去十年我省文學事業取得了新的成就
湖南是一個擁有悠久文化傳統和深厚文學根基的大省,自古才人輩出。進入現代以來,陳衡哲、黎錦明、田漢、白薇、袁昌英、向培良、吳奔星、謝冰瑩、沈從文、丁玲、葉紫、朱湘、張天翼、蔣牧良、歐陽予倩、彭家煌、劉大傑、魏猛克、周揚、周立波、康濯、彭燕郊、朱健等,為“五四”以來的新文學譜寫了厚重的一章。建國後,經過近40年的積澱,至80年代,形成了老中青三代蔚為壯觀的湖南作家群。文學創作方面,周立波、康濯、彭燕郊、李六如等老作家仍筆耕不輟。中年一代作家如未央、莫應豐、古華、葉蔚林、孫健忠、 謝璞、任光椿、 周健明、劉勇、張行、 鄔朝祝蕭育軒、張揚、弘征、 宋梧剛、鄭玲、於沙、 王以平、石太瑞、胡英、柳炳仁、 黃鶴逸楊里昂、羅丹、李少白、 張步真、譚士珍、 羅石賢魯之洛、崔合美、潘吉光、賀振揚、 胡柯張二牧、李自由、 樊家信楊振文楊悠、李長廷、陳第雄、彭浩蕩、 袁伯霖楊容芳等,奉獻了不少佳作;而新時期初嶄露頭角的年輕一代作家,如譚談、水運憲、聶鑫森、韓少功、蔡測海、何立偉、 彭見明、劉艦平、葉之蓁、翁新華、肖建國、曉宮、 田章夫譚元亨、鍾鐵夫、 張新奇、賀夢凡、 徐曉鶴、殘雪、葉夢、 蔣子丹賀曉彤駱曉戈、金國政、譚仲池、 龔篤清、吳雪惱、梁瑞郴、王平、周實、 林家品、朱赫、 劉犁廖靜仁等,成為80年代湖南文學創作的生力軍。文藝理論、文學批評和文學翻譯方面,姜書閣、馬積高、羊春秋、 胡代煒李桑牧、樊籬、朱正、 胡光凡、顏雄、李元洛、張鐵夫、 朱日復、余開偉、 伍振戈、劉強、凌宇、羅成琰、 胡良桂餘三定林澎周微林、楊德豫、 雷池月等,在各自領域均有重要建樹。文學編輯方面, 黃起衰黎維新、王以平、 郭味農、李青、駱之、張兆汪、鍾叔河、潘吉光、 舟揮帆、李慕賢、劉雲、 朱樹誠、袁世捷等一大批資深編輯,為培養湖南作家傾注了大量心血。由於這個作家群體和全體文學工作者的共同努力,鑄造了新時期湖南文學的輝煌,在中國文壇贏得了“文學湘軍”的盛譽。
進入90年代以來,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儘管整個文學的大氣候發生了重大變化,湖南的文學事業仍然獲得了較大的發展。
(一) 作家隊伍繼續擴大。
近十多年來,一批老作家筆力健朗,佳作不斷,中年作家年富力強,仍然是湖南文壇的主力軍,並不斷有文學新人引起人們關注。文學創作方面,有唐浩明、閻真、何頓、 姜貽斌、陶少鴻、宋元、胡啟明、 羅長江、匡國泰、彭國梁、 張小牛、劉春來、 楊孟芳、梅實、屈國新、 楊舒翼等,其創作產生了較大影響。他們中間,60年代出生的一批年輕作家表現出可喜的創作實力,王躍文、王開林、湯素蘭、彭學明、 彭東明、江堤、陳惠芳、 聶沛、聶茂、郭輝、龐敏、謝樂軍、鄧湘子、 吳牧鈴、皮朝暉、王靜怡、 薛媛媛、肖仁福、陳啟文、鄧宏順、龔湘海、 廖志理劉鴻伏、馮偉林、胡丘陵、李丹、吳新宇、謝宗玉、余艷等作家,形成一個在全國備受關注的60年代作家群;湖南的女作家不僅人數多,而且很有活力;加上兒童文學作家群,構成湖南文學創作隊伍發展的三個突出群落。在文學理論和文學批評方面, 譚桂林、鍾友循、肖元、龍長吟、 李運摶、田中陽、 季水河、歐陽友權、龔政文、 楊經建等,顯示湖南新一代評論家的實力。文學編輯方面, 顏家文、周實、 金振林、彭誠、魯安仁、 蔡棟、鄒岳漢、 夏義生等,為湖南文學事業的發展付出了辛勤的努力。新生文學力量茁壯成長,十年間新加入省作家協會的會員達965人,推薦並加入中國作家協會的達69人。現在全省共有中國作協會員184名,省作協會員1706名,顯示出湖南文學發展的巨大潛力。
(二) 文學創作成果厚實。
據不完全統計,我省作家十年間共出版、發表長篇小說300多部,中短篇小說集400多部,詩歌、散文集600多部,紀實文學100多部,少兒文學200多部,影視文學120多部(集),文藝理論、評論著作60多部;獲省以上文學獎勵40餘次。為展示新時期我省文學創作和評論的實績,1997年底,由省委宣傳部、省新聞出版局、省文聯和省作協共同組織,出版了一套包括21位作家的《當代湖南作家作品選》叢書;1999年又出版了9位評論家的《當代湖南文藝評論家選集》;2000年出版了《文藝湘軍百家文庫》,全面展示了文學藝術湘軍的豐碩成果。具體來說,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 
一是小說創作長盛不衰。新時期以來,湖南的小說創作在全國都是亮點,十年來的湖南文學發展繼續保持了這種態勢。不論從作家陣營,還是從作品總量來看,我省各文學門類中小說創作最引人注目,尤其是長篇小說創作喜獲豐收。 任光椿的《譚嗣同》等歷史小說,著重再現近代重大歷史事件和重要歷史人物,對民族的苦難歷程進行了深刻思索。孫健忠的《傾斜的湘西》,貫穿著對民族痼疾的沉重反思,從另一個側面寄託著他的故園情懷,筆調詼諧而凝重。唐浩明的《楊度》等歷史小說,在中國近代特定的歷史背景下,勾畫出楊度等一大批歷史人物的個性特徵和心靈史,顯示出一種獨特的歷史眼光。 向本貴的《蒼山如海》,以庫區移民搬遷為背景,反映了廣大幹部民眾在現代化建設事業歷程中飽嘗的艱辛與困苦,熱忱謳歌了當代農民和基層幹部的奉獻與奮鬥精神。閻真的《滄浪之水》,反映的則是當下中國知識分子的生存狀態和心路歷程,充滿著對人生意義和價值的追問,筆法細膩,逼近真實。陶少鴻的《夢土》,從農民與土地的關係切入,對二十世紀中國農民的生存歷史和心態歷史進行了認真審視。蔡測海的 《非常良民陳次包》,刻畫了一個底層小人物具有荒誕色彩的人生,讓我們看到一個作家嚴肅的藝術追求和深切的人生關懷。 彭見明的《玩古》,描寫了某都市收藏與玩古這種文化時尚的興衰過程,具有深厚的文化色彩。殘雪的《突圍表演》等長篇小說以精神自傳式的先鋒性表達,敘述了外在世界與人的緊張關係,展示了獨特的藝術魅力。姜貽斌的《左鄰右舍》,寓言式地描繪了一個詭異的生存空間,構思奇特,其寓意發人深省。何頓的《 我們像葵花》等小說,多描寫底層市民生存的原生狀,擅長提煉市井語言,人物刻畫鬚眉畢現。翁新華的《痴虎三部曲》,關注農村教育改革,發軔現實,高於現實,悲而不傷,閃爍著理想之光。王躍文的《國畫》等現實題材小說,注重從文化及人性的角度切入現實生活,不迴避尖銳的現實矛盾,頗具警世意義。
中短篇小說的創作數量也非常之多,創作質量不斷精進。聶鑫森長期堅持中短篇小說的創作,具有頗高的藝術品位,數量多,其小說集《生死一局》以刻畫民間傳奇人物見長,並富有哲理和濃郁的詩意;何立偉近幾年創作的一系列中短篇小說如《老康開始旅行》等,仍保持了原有的創作風格與品味,很受讀者歡迎。十年來,我省作家的小說創作,從總體上講,在思想性、藝術性方面更臻成熟,作家們以自己的創作成果實踐了文藝的“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既弘揚了主旋律,又體現了多樣化,藝術創造的無限豐富性得到充分展示。
與此同時,不少作家堅持深入生活,調查研究,密切關注現實,創作了大量跳動著時代脈搏的報告文學。譚談長時間下到貧困地區採訪,以扶貧司令 彭楚政為原型,創作了反映扶貧工作的報告文學《大山的傾訴》,深切表達了黨對貧困地區人民的關懷;張揚的報告文學《海燈神話》,高揚反偽科學的旗幟,披露了“ 海燈神話”的內幕,表現了作家嚴肅的科學精神和嚴正的 人文立場。1998年我省遭遇特大洪水,一大批作家深入到抗洪搶險第一線採訪,及時反映了災區人民在黨和政府領導下積極同自然災害作鬥爭的動人事跡。水遠憲在抗洪鬥爭的關鍵時刻環繞洞庭湖調查採訪,完成了大氣磅礴的報告文學《對水當歌》,謳歌了抗洪軍民的英雄氣概。段華負傷仍堅持戰鬥在抗洪第一線,報告文學《 壯哉洞庭》,融入了作家個人深切的生命體驗。
二是詩歌和散文創作取得新的成績。
湖南有大批作家長期以來堅持不懈地從事詩歌和散文創作,在中國文壇久享盛名。近十年來,湖南新老作家的詩歌和散文創作碩果纍纍。詩歌方面,老詩人彭燕郊晚年的長詩力作《混沌初開》等,對生活、生命、自然及情感的審美把握達到了很高境界,仍洋溢著青春生命的熱情。老詩人未央筆耕不止,堅持創作,矢志不渝地謳歌生命,充滿激情與愛心,藝術上更臻成熟。少數民族詩人石太瑞的詩歌,仍然保持了鮮明的少數民族風韻和民間特色,同時又努力融匯傳統與現代,作品的內涵豐富。老詩人於沙的詩作切合時代脈搏,呼喚愛與真誠,頗具人生真味。 江堤彭國梁陳惠芳為代表的新鄉土詩派,將鄉土作為自己的精神家園,在藝術上既立足於傳統,又具有鮮明的先鋒色彩,在湖南詩壇產生了重要影響。
90年代以來,湖南散文創作顯示出一種前所未有的強勁勢頭,成為體現湖南文學實績的一個重要文學門類。李元洛憑藉多年古典詩詞研究的深厚功力,在散文創作上獨闢蹊徑,散文集《 唐詩之旅》、《宋詞之旅》古今互照,文采斐然。弘征的《杯邊秋色》等散文集,道古說今,富有人文內蘊;字裡行間,可聆山水清音。葉夢的《遍地巫風》等散文創作,立足鄉土市井,注重知人論世,拷問歷史,思索人生,顯示出敏銳而獨特的藝術眼光。王開林的散文近年來專注於專題性創作,出版了《天地雄心》等多種散文專著,文史相融,情理並茂,學識廣博,哲思深邃。梁瑞郴的散文集《秦時水》,通過山水親情、社會世相、人生況味的抒寫,給讀者以多樣的審美享受。 彭學明的散文集《湘西歌舞》,以描寫湘西民族風情見長,富有生命激情,具有獨特韻味。
三是影視文學和網路文學發展很快。市場經濟條件下,文學加快了與影視、網路聯姻的步伐。影視文學創作越來越受到作家們的重視,不少作家進入影視文學的創作領域一顯身手。近十年來, 劉和平等創作的《雍正王朝》,水運憲、 陳亞先等創作的《乾隆王朝》, 盛和煜等創作的《走向共和》,水運憲創作的《 天不藏奸》等電視劇,產生了強烈影響,獲得廣泛好評。作家投身影視文學創作,提高了影視節目品位。網路文學的來勢非常迅猛,不少文學新人在網路文學創作上嶄露頭角。
四是少兒文學創作呈繁榮之勢。湖南作家素有關注少兒文學的傳統,中老年作家幾十年來一直堅持為少年兒童奉獻精神食糧,體現了極大的愛心,近年來又有新的奉獻。青年作家更是成績斐然,同散文創作一樣,近十年來我省少兒文學創作,呈現出強勁勢頭,是顯示湖南文學實績的又一重要文學門類。謝璞的長篇童話《小狗狗要當大市長》等作品,滿懷愛心關注人生、自然和兒童,為兒童構築了一個超越現實的美麗世界。李少白的長篇朗誦詩《說給祖國媽媽的悄悄話》,貼近兒童生活與心理,時代氣息濃郁,語言富於情趣,琅琅上口。羅丹的長篇童話《綠鼻子老虎歷險記》,突破了原來主人公只是歷自然環境之險的習慣性套路,重點書寫歷人生之險,對最佳化兒童素質具有積極作用。湯素蘭的系列童話書《笨狼的故事》,一改以往童話中狼的反派形象,主人公天真善良,作品想像力豐富,場面熱鬧荒誕,富有童趣。 鄧湘子的長篇少兒小說《山裡的陽光》,反映當代農村少年應對複雜生活的積極態度,具有濃郁的鄉土氣息和強烈的感情色彩。謝樂軍的童話故事《魔術老虎》,塑造了一個智慧、勇敢、善良、樂於助人的童話人物,具有現代卡通的活潑可愛的特色。皮朝暉的童話故事《 麵包狼皮特》,描寫了一個幽默的童話人物在學校與學生的交往,童趣盎然。省作協與湖南少兒出版社共同邀請九位著名成人文學作家創作少兒作品,將他們的作品冠名 《紅辣椒》叢書重點推出,在全國少兒圖書界反響很好。
五是文學批評和文學理論的水平不斷提高。十年來,我省文學理論界既著力拓展文學理論的維度,又密切關注本土作家的創作,文學研究和評論趨向縱深發展。凌宇的《符號——生命的虛妄與輝煌》,利用當代思想觀念和西方最新理論剖析中國古典文學作品,獨樹一幟,別開生面。胡光凡的《 湖湘文化大觀? 文學藝術篇》,梳理了自屈原以來湖湘書面文學及口頭文學的發展脈絡,並從文化資源、藝術精神等方面探索了從文化資源、藝術精神等方面探索了它們與地域文化之間的關係。余開偉的評論集《文學的蛻變》,緊密結合當代文壇的現狀和存在的問題,直抒己見,體現出文學批評家的膽識和勇氣。羅成琰的《百年文學與傳統文化》等專著,縱觀中國新文學百年歷史,系統地論述了中國現當代作家的追求、思想與風格。譚桂林的《20世紀中國文學與佛學》從佛教與文學的關係中探索文學創作的奧妙,具有很強的歷史感和思辨性。 鍾友循的《新詩二十四品》,對中國20世紀新詩創作的風格與意境,進行了系統的梳理、探索和論述。 田中陽的《湖湘文化與二十世紀湖南文學》,對 湖湘文化精神與二十世紀湖南文學之間制約和被制約的關係,做了整合性的研究。歐陽友權的 《網路文學論綱》較系統地研究了網路文學源流與特徵,對其發展前景進行了探討。胡良桂的《史詩類型與當代形態》從長篇小說類型流變的角度,對當代長篇小說創作的形態特徵和規律作了比較系統的研究。 陳書良主編的 《湖南文學史》描述了湖南文學從古至今的演變過程,對湖南文學發展的規律進行了有益探討。 龍長吟的《民族文學學論綱》,結合民族文學創作的實際,論述了民族文學的本質、特徵及與其它社會文化的關係。我省更多的文學研究者把注意力投向了當代中國文學和湖南文學,研究視野開闊,見解深刻,他們的大量論文論著,對新時期文學的發展、特色、得失等進行了積極探討,活躍了湖南文學批評的氣氛。 
六是各種文學活動有聲有色。為了方便作家深入生活,省作協同有關部門和單位聯繫,先後安排了譚談、向本貴、陶少鴻、何立偉、何頓、翁新華、張小牛、龐敏等25位作家到工商企業和農村基層掛職,還組織了部分作家深入20多個縣採風和調研。先後舉辦湘鄂贛“三名樓筆會”、中青年作家創作筆會、少數民族作家筆會、毛澤東文學院中青年作家培訓班等筆會和培訓班10多次,為作家切磋心得,向刊物和出版社推薦作品提供了便利。組織作家同北京、廣東等11個省市的作家進行交往和互訪,擴大了視野。還同美國、日本、越南、新加坡、馬來西亞、泰國等國家及港澳台地區的作家進行了文學交流活動。
(三)與文學發展有關的軟硬體建設有所加強。在省人事部門的支持下,在全省範圍內開展了作家系列職稱評審工作,為作家辦了件大實事。1995年到2003年,共評出一級作家47人,二級作家59人。為了鼓勵作家多出精品力作,設立了“毛澤東文學獎”獎勵基金。在省委、省政府的關懷下,在社會各界的大力支持下,於1997年12月建成了毛澤東文學院,建築規模居全國文學院之首。在省委宣傳部支持下於1999年建成了“湖南作家生活基地”,為作家創作提供了方便。作家的工作和生活條件得到改善,在作協辦公樓維修,住房、水電、煤氣設施的改造等方面,省委、省政府給予了非常多的關懷。
囿於篇幅和時間,我們對過去十年文學成就的回顧和總結,沒法做到完全準確和全面,遺漏和偏頗在所難免。但是,我們相信作為文學同道,大家都會為我省文學事業的總體發展高興和自豪。同時,我們還應看到,我省文學工作也還存在一些不足,主要問題表現在:文學創作的整體影響力下降;文學的獨創性有所削弱,領風氣之先的優秀作品不多;有些作家在社會的大變革中對自我價值產生懷疑,創作積極性受到影響,以至整個文壇總體上創作氣氛尚欠濃厚。同時,省作協工作本身也存在一些需要改進的方面。
二、關於今後五年我省文學工作的建議
我國正邁向全面建設小康社會、實現中華民族偉大復興的歷史征程,社會和文化變遷將是前所未有的。三湘大地從來就是充滿著創造、充滿著生機、充滿著神奇的一塊熱土,湖南人民的奮鬥精神、家國意識和英雄膽魄也早為歷史所證明。作為湖南作家,我們更應感謝這個偉大的時代,感謝這片沃野厚土。作家們有責任拿起自己手中的筆,滿懷熱情地譜寫無愧於未來,無愧於人民的新篇章。
一) 統一思想,提高認識,振興湖南文學。
文學是同整個人類文明史共始終的精神生產活動,它肇始於開天闢地的洪荒時代,必將伴隨人類歷史的不斷進步而繼續繁榮。目前,由於傳媒手段的現代化及文學載體的電子化等新情況的出現,一些人對文學的地位、作用和發展趨勢作出了錯誤判斷,表現為“文學無用”論和“文學消亡”論。這是對“文學”內涵的誤解。文學為其它相關的藝術門類提供著不可或缺的文本資源和成長乳汁。江澤民同志指出:“文藝是民族精神的火炬,是人民奮進的號角。”這從本質上闡明了文學藝術的作用和功能,又意味著文學藝術必須長期肩負起鼓舞人民奮勇向前的神聖使命。我們要努力澄清對文學的模糊認識,充分認識文學事業的價值和意義,增強文學工作者的信心,為繁榮湖南文學而勤奮創作。
一是要努力在創作中反映改革開放的偉大實踐,表現社會經濟發生的深刻變革。人民民眾創造歷史的偉大實踐,從來就是一切文學藝術取之不盡、用之不竭的源泉。我們正在從事的現代化建設是一項偉大的事業,需要我們作家以宏闊的畫卷大書特書,以飽滿的熱情奮筆謳歌。正在從事這項偉大事業的人民大眾也需要文學為他們提供獨特的精神營養和智力支持。因此,我們一定要緊扣時代脈搏,在人民的歷史創造中進行藝術創造,牢牢抓住改革開放和現代化建設中的重大題材,生動展現時代風貌,大力弘揚時代精神,著力塑造時代典型,創作出經得起歷史檢驗的精品力作,從而高揚主旋律,完成時代賦予文學工作者的神聖使命。
二是要努力在創作中反映人民民眾日益豐富的社會生活,表現人民民眾高尚的精神世界和豐富的情感世界。我們在重視描寫宏大時代畫卷的同時,又要注重反映普通人民民眾的平凡生活,提倡文學內容和藝術形式的多樣化。時代的進步深刻影響著人民民眾的生活方式、生活質量和精神世界,使現實生活變得更加五彩繽紛,為作家的藝術創造提供了前所未有的廣闊空間。人民民眾的生活和情感折射著社會生活的巨變,蘊含著時代精神的豐富內涵。增強底層意識,關注底層生活,真實地表現人民民眾的生活,真切地表現普通百姓的情感,這是社會主義文學的根本屬性的體現。作家朋友們要善於從紛紜複雜的現實生活中擷取創作題材,生動表現普通民眾的喜怒哀樂,特別是表現人民民眾的聰明才智、奮鬥精神和崇高理想,歌頌真善美,鞭撻假惡醜。
三是要努力創作具有中國氣派和中國作風的優秀作品,承擔弘揚民族精神的光榮使命。弘揚民族精神,是建設社會主義先進文化的重要任務。我們當代作家有責任為弘揚民族精神作出新的更大的貢獻。作家們要通過自己的創作,為民族精神注入新的因子,特別是塑造當代英雄形象,描繪時代生活的風雲畫卷,展現當代中國人的昂揚銳氣和浩然正氣,張揚愛國主義的情感。作家們要以更加開放的眼光,立足中國現實的土壤,放眼全球新的變化,使我們的文學創作做到民族性和時代性的統一,既散發出本民族文明傳統的魅力,又具有面向世界的廣闊胸懷,真正體現中國氣派和中國作風。
二)加強學習,積極創新,著力提高作家隊伍的整體素質。〖HT〗學習是擺在我們每一位文學工作者面前的一項迫切而長期的任務。
一是要認真學習黨的文藝方針政策。要努力學習馬列主義、毛澤東思想、鄧小平理論和“三個代表”重要思想及黨的一系列文藝方針政策,搞好文藝“三項學習教育”,特別是要認真貫徹“二為”方向和“雙百”方針,按照“三貼近”的要求,把貼近實際、貼近生活、貼近民眾作為我們從事文學工作的行動指南。我們正處於一個大變革、大發展的時期,生活層面豐富多彩,既為作家提供了更加動人心魄的創作源泉,又為作家整體把握和真實反映時代提出了更高的要求。文學要上去,作家要下去。作家們要全方位地深入生活,關注最廣大人民民眾的情感世界。堅持“三貼近”,一定要捨得投入感情,投入時間,投入精力,帶著熱情感受時代脈搏,懷著真情體驗民眾實踐,真正做到心繫社會,情系人民。浮光掠影或走馬觀花是不可能從生活中獲取激情、產生靈感的。堅持“三貼近”,要善於向生活學習,向民眾學習,從生動活潑的現實生活中感悟深刻的哲理,從民間的藝術創造中汲取營養,用民眾最熟悉的語言、最易理解和接受的藝術形式,創作出民眾最喜愛的作品。
二是要扎紮實實提高學養和人格修養。我們處在這樣一個資訊時代、知識經濟時代,必須具備增進涵養學識的自覺性,必須具備重塑知識結構的緊迫感。知識分子的可貴品質,在於他們善於學習,目光高遠,懷抱闊大。作家們要不斷學習,與時俱進。放棄學習,就會落伍。作家們要始終把多讀書、讀好書當作座右銘,特別是要進一步開闊讀書的視野,文史哲要讀,科學的、軍事的、經濟的、宗教的書也要讀。只有不斷更新知識,養成大氣,我們的文學創作才能開闢新的天地。同時,作家還要不斷提高自己的人格修養。一個優秀的作家,不僅需要較高的藝術修養,更需要強大的人格力量。
三是要大膽進行藝術創新。藝術創新能力是衡量一個作家水平的重要標準,傳世經典大多在藝術開拓上是有新的貢獻的。作家們既要善於汲取祖國文學傳統中的營養,推陳出新,更要博採世界各國、各民族文學的長處,為我所用。文學觀念要進一步更新與開放,特別是要豐富我們的藝術想像力,在表現手法的開放性和多樣性上認真探索。要從一般性的生活體驗向生命體驗飛躍,創作出真正能夠震撼靈魂、揭示生命本質的好作品。
四是要強化精品意識。文學作品量大數多固然可喜,但我省要在全國文壇再領風騷,就必須著力打造精品。文學精品的產生固然是可遇不可求的,但作家們有無創造精品的意識,情形大不一樣。作家們要通過不斷學習,提高涵養,使自己洞察生活的目光更加敏銳,表現生活的筆力更加圓熟,藝術觀念與藝術形式更加獨特新穎。作家們要捨得下苦功夫,要有“十年磨一劍”的耐心與毅力,精心創作作品,特別是長篇文學作品,爭取打造出更好的精品力作。
同時,我們要繼續抓好文學後備軍的建設,善於發現和培養文學新人,為文學新人脫穎而出創造良好的環境。
三)圍繞振興湖南文學的目標,加強和改進作協工作。〖HT〗省作協是作家的家,是黨聯繫和團結全省作家和文學工作者的橋樑和紐帶。作協工作的狀況,關係到湖南文學事業的興衰。因此,在今後的幾年,要在以下方面努力工作。
一是創造有利於出人才出作品的機制和環境。競爭也是推動文學事業發展的重要力量。要通過調查研究,建立有利於出人才、出精品、促繁榮的一整套工作機制,形成競爭發展的態勢,使文學事業走上可持續發展的道路。
二是改進作協工作,擴大工作的視野和思路,從新的高度服務作家。省作協的工作要與時俱進,全方位為作家服務。要開闊視野,發展文化產業,整合和利用文學資源,促使文學事業的社會效益、經濟效益同步發展。要利用網路信息技術,建立湖南作家信息資源資料庫,為會員和廣大文學愛好者提供信息服務。要加強中介服務和依法維權工作,為保護作家權益提供有效服務。
三是繼續搞好文學基礎設施建設。進一步發揮毛澤東文學院培訓作家的功能,在培訓思路上改革創新,把培訓與創作結合起來,使之成為湖南文學的大本營。毛澤東文學院還要進一步加強文化產業的發展,積極探索適應文學院生存和壯大的新路子。
四是堅守《文學界》以及《小溪流》等文學陣地,為作家提供創作園地。要集中人力、物力,把《文學界》辦成名家薈萃、新人輩出的優秀文學期刊。《小溪流》要堅持現在的辦刊宗旨,努力塑造少年兒童的美好心靈,爭取把刊物辦得更好。
五是要進一步做好各種文學獎項的評選工作,發揮獎勵機制在促進創作繁榮中的作用。青年文學獎的評選要注重作家的綜合成就和潛質,使這個獎項成為名家、大家的搖籃。毛澤東文學獎的評選要更加突出作品思想性和藝術性的統一,推出主題嚴肅、 藝術圓熟、讀者歡迎的優秀作品。
六是繼續倡導作家深入生活並為之創造條件。要倡導更多的作家到企業、基層掛職鍛鍊,讓他們親身融入改革與發展的大潮,走進豐富多彩的大千世界,掌握活生生的創作素材,同時陶冶自己的情操。省作協要通過各種方式加強同基層的聯繫和協調,關心作家的工作和生活,不斷改善他們的創作條件。
七是加強宣傳評介力度,擴大 湖南作家在全國的知名度。要採取多種方法鼓勵評論界多研究當代湖南作家,多宣傳 文學湘軍,樹立品牌,宣傳品牌,發揮品牌效應,不斷擴大湖南文學在全國的影響力。
八是要進一步搞好文學交流活動。創造條件讓作家們出去學習和採風,增長見識,開闊眼界。要加強同國內外作家團體的聯繫與合作,加強省作協同基層文聯、作協的工作聯繫,形成內外交融、上下溝通的有利於湖南文學事業發展的良好局面。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