毛文書

毛文書

毛文書毛文書教授是一位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度事業心的眼科專家。 毛文書注重提高我國眼科的國際地位,與國際眼科界交流合作。 1986年,毛文書發起與港澳眼科界合辦國際性臨床眼科學術會議並擔任主席。

毛文書教授(1910-1988)是中國眼科學界享有盛譽的老前輩,國際著名的眼科專家

生平職務

曾任七屆全國人大代表,衛生部教材編審委員會委員,中華醫學會理事,中山醫科大學眼科中心主任兼防盲辦公室主任。她還是衛生部醫學科學委員會委員,中華眼科學會副主任委員、中國醫學百科全書眼科分冊編委、《中華眼科雜誌》副總編、《眼科學報》主編、國際防盲組織委員會候補委員、亞洲及太平洋地區人工晶體植入協會創辦人之一。

生平簡介

毛文書毛文書
毛文書教授是一位具有愛國主義精神和高度事業心的眼科專家。50多年來為眼科教育、科研和醫療、防盲治盲事業的發展獻出了全部精力。數十年來為培養和壯大我國的眼科隊伍進行不懈的努力。從二十世紀50年代起毛文書已開始帶研究生,毛文書的學生分布於國內外,不少人成為眼科骨幹和專家。1965年10月,毛文書和丈夫陳耀真創辦並主持了我國高等醫學院校第一間規模最大的眼科醫院,1983年6月毛文書主持創辦了我國第一個從事眼科學研究的中山醫科大學眼科中心,使眼科醫院、眼科研究所、防盲辦公室三位一體,完成防治、科研、教學三項任務,為發展祖國的眼科事業做出了傑出的貢獻。直到逝世前毛文書仍擔任五名博士生、四名碩士研究生的導師。
毛教授治學嚴謹,對眼科學造詣很深,毛文書對眼科基礎研究、臨床診治、普查預防有精心的研究,尤其專長白內障、眼遺傳病、眼生化學和流行病學的防治和研究,取得一批具有國內先進水平和國際水平的研究成果。1982年、1987年受衛生部委託先後主編全國高等醫學院校(眼科學)教材第二冊、第三冊,毛文書的學術風格和成就受到國外學者的高度評價,在國際眼科界享有崇高的威望。毛文書注重提高我國眼科的國際地位,與國際眼科界交流合作。在這方面做了大量、實際有效的工作。1985年,毛文書在廣州主持舉辦了首次在中國召開的有22個國家、地區700多人參加的國際眼科會議。1986年,毛文書發起與港澳眼科界合辦國際性臨床眼科學術會議並擔任主席。在毛文書的積極推動下,1986年國中山眼科中心與美國國家眼科研究所簽署了科技合作協定;1988年初又與設在美國的海倫?凱勒國際組織簽訂防盲科技合作協定。毛文書為發展眼科國際交流作出了貢獻,為國家贏得了榮譽。
中國近代眼科事業奠基人之一的陳耀真教授是毛文書的老師,也是毛文書的丈夫。
毛文書1930年考進華西大學醫學院,1937年畢業,獲得理學士和醫學博士學位,1947年至1949年在陳耀真的鼓勵下,毛文書又遠赴加拿大多倫多大學、美國芝加哥大學深造。毛文書、陳耀真於1950年10月回到陳耀真的家鄉廣東,在嶺南大學醫學院任教,院系調整之後他們又到了中山醫學院。最令毛文書、陳耀真激動、興奮不已的事情莫過於建立眼科醫院的事情了。原來中山醫學院的眼科教研室、眼科病房、門診,分布在中山二路的中山第一醫院和沿江路的中山二院內,儀器分散,人力不夠用,看病、工作要兩頭往返,患者和師生都感到不便。1965年7月,中國第一間眼科專科醫院在執信路上落成了。毛文書、陳耀真奮鬥了一輩子想蓋一間眼科醫院的理想在社會主義制度下實現了!
1987年7月,毛教授準備親自率領醫療隊入藏,這時毛文書已經是76歲高齡了。可毛文書並不覺得自己衰老。為了工作毛文書可以整天不吃飯、不喝水,還能夠整夜不睡覺,這是任何年輕人都做不到的。雖然由於毛文書的身體原因,領導沒讓毛文書親自赴藏,但毛文書仍留在成都,用電話指揮入藏醫療隊的工作。
陳耀真教授解放前就為防盲治盲做了很多工作,為中國的防盲治盲工作開了先河,積累了寶貴的資料。毛教授接過陳教授以預防為主的方針,做出了卓有成效的貢獻。早在50年代,毛文書就深入到農村、山區查盲治盲,以後又多次親自帶領指揮醫療隊到粵北山區珠江三角洲海南島西藏新疆等地進行大規模的查治盲人工作,並且在新會建立起防盲掛鈎點。毛文書還積極推動廣東眼科醫學界與國際防盲殘疾人機構的科技合作,使防盲治盲工作向新的層次發展,取得了顯著的成績。
毛教授在學業上對學生要求嚴格,常常告誡學生要端正專業思想,把解除患者痛苦和推動我國醫療事業的發展作為己任,在科研工作中要有嚴格的科學態度,關心愛護集體,努力學習,多做工作,不計較個人得失。毛文書常說:“一個人的能力有限,每個人好像一滴水,大家團結一起才能匯成江河。”
毛教授不僅在學業上對學生嚴格要求,毛文書還經常教導學生樹立良好的道德品質。當學生看門診查房時,毛文書常常悄悄地來到現場觀察他們如何診治病人,發現有什麼不妥當的地方,就當面指出來。甚至於一些高年資深的醫生有了問題毛文書也一樣毫不留情地指出來,毛文書的話直率明確,有時令別人下不了台。毛教授說:“如果等病人走了之後我再說,他就不知道自己錯在哪裡了。”
毛教授送許多中青年醫務人員到國外學習,使眼科醫院的科研水平、醫療水平大大提高。毛文書到處奔走爭取出國名額,為眼科中心爭取基建資金、科研項目,尋求對外合作的機會,終於造就了眼科中心一流的人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