比拉魚

比拉魚

蘇聯解體以後,許多已經建造完畢的艦艇沒有編入俄羅斯海軍。設計代號為865的小型潛艇"比拉魚"號就是這樣一種艦艇,它沒有進入本國海軍序列,而是被擺上了國外的展台。1993年,俄羅斯在阿布達比國際武器和軍事技術展覽會上首次展出了"比拉魚"號小型潛艇。該艇以南美洲亞馬遜河三角洲水域的兇猛食人魚-比拉魚命名,設計用於特種作戰和近海防禦水面艦,售價低,艇員少,無需組建基地,引起了許多國家的極大興趣。

基本信息

簡介

"比拉魚"號小型潛艇
俄羅斯大名鼎鼎的孔雀石海軍機器製造局設計,海軍上將船廠建造。該艇最早由蘇聯海軍科學研究院提出概念設計,專門用於水深範圍10~200米的大陸架廣闊淺海戰區。在該海區,常規潛艇的巡邏由於受航行條件的限制而減少或取消。為此,對小型潛艇的設計提出了以下要求:高度的隱蔽性和機動性,儘可能小的物理場、排水量和主尺度。同時,潛艇上還要布置相應的無線電裝置和水魚雷武器,以及在60米水深完成特殊任務的潛水設備。
蘇聯在以前沒有設計和建造這類小型潛艇的經驗,也不可能利用已有的的或開發用於遠洋潛艇的設備,這樣就要製造小型的無線電裝置、低噪和低磁段備,以及生命保障系統。為此,除了蘇聯造船工業部的27家設計單位和工廠以外,還有另外7個部門和科學院的14家企業參加了小型潛艇技術設備的製造。新的工程技術問題是必須完成大量的預研設計以及模型和實尺試驗,這些試驗既涉及到總體設計問題,也涉及到局部結構、個別設備和工藝流程。

設計特點

早期設計階段,在試驗水池用比例模型進行了航速和機動性試驗,證明所選擇的潛艇結構形式足正確的;在試驗場通過實尺試驗證明,安裝潛艇首部升降舵是必要的。該升降舵可使潛艇在3-4級海浪的情況下保持潛望狀態。在潛望狀態下,潛艇位於水下,柴油機依靠通氣管工作,但在不規則海浪下,柴油機的工況變化很大,結果潛艇的航行狀態十分複雜,而不規則浪又是潛艇作戰使用區域典型的波浪狀態。為此,通過試驗提出了潛艇在這種狀態下的航行控制算法。
1984年7月,小型潛艇試驗艇在列寧格勒(現稱聖彼得堡)海軍上將船廠開工建造。艇體採用鈦合金,耐壓艇體用適於極限下潛深度的內壓力進行了液壓試驗。值得注意的是,孔雀石製造局首次為該潛艇設計了從耐壓艇體遙控的武器裝備外置裝置,用於潛水設備、水魚雷武器的耐壓殼外保存、裝載和使用。布置在潛艇上邊外殼中部的武器裝備外置裝置,包括2個用於運載專用潛水設備的裝載艙,以及2具布雷裝置或兩具魚雷管。裝載艙本身為長約12米、直徑0.62米的筒式結構,艙內預設了可伸出的滑槽,用於裝卸和固定潛水設備,滑槽的傳動裝置和裝載艙的控制系統布置在耐壓艇體內。在水下狀態時,潛水員可在潛水鐘內觀察通過可伸出的滑槽從裝載艙內卸下潛水設備的過程。布雷裝置包括帶導軌的浸水式發射管(內徑537毫米),以及在潛艇航行時布設水雷的推出裝置。
還有一種可能,就是在發射管內不裝水雷,而是設定裝有魚雷的發射管。必要時,發射裝置的控制系統可將發射管連同發生故障的魚雷一起拋出。
指揮艙是小型潛艇人員值守的主要艙室,其中分布有操縱台、儀錶盤和信息成像裝胃,以及主要的潛艇系統和裝置的控制機構。從操縱台向潛艇首部方向,設有入艙口、潛望鏡、雷達設備升降圍井。潛望鏡升降平台的下方是首縱傾平衡水艙,指揮艙甲板鋪板下布置有蓄電池槽。指揮艙以首部球形艙壁為限,艙壁上設有進入潛水員減壓艙的入口、觀察潛水員的舷窗,以及從指揮艙向減壓艙輸送物品的閘門。指揮艙內還集中了保障潛水員減壓過程的控制系統,陔系統在潛艇位於25~60米深度或坐底時,保證輕裝潛水員的安全出艙和返回。尾部平面艙壁設水密門,將指揮艙與電機艙隔開。在電機艙內,柴油發電機、推進電動機、泵、風機、高壓空氣壓縮機和其他設備安裝在減振平台上。由於採用二級減振系統,加上艇體結構上的消聲瓦,使潛艇的聲場極小。另外,電機艙實際上是無人艙室,值班軍官在航行時察看該艙,只是為了檢查技術設備的狀況。
在以自持力航行的10晝夜內,3名艇員在封閉的潛艇空間內完成作戰任務,要求有很高的工作能力和心理適應能力。為了幫助艇員克服高於正常的工作和心理壓力以及日益增長的疲勞感,由蘇聯衛生部海運科學研究院進行了試驗台試驗。在10晝夜內,參試艇員位於完全模擬潛艇指揮艙的隔離艙內,變化中的外部海況條件用無線電裝置模擬器給出。結果,所有參試艇員都通過了這種試驗。
1988年12月,試驗艇在波羅的海沿岸的帕爾季斯基港完成了國家驗收試驗。1990年,試驗艇成為設計代號為865的小型潛艇的首制艇,即"比拉魚"號。
繼1993年參加阿布達比展覽會以後,"比拉魚"號小型潛艇又參加了幾次國際武器展覽會。根據在展覽會上蒐集的資料,考慮到國外專家的意見,孔雀石設計局又提出了該潛艇的各種改型設計方案。今年2月,俄羅斯又在阿布達比舉行的防務展上展示了該型潛艇。孔雀石設計局總設計師米涅耶夫認為,像印尼這樣海上邊界線較長的國家,非常適合採購造價相對低廉、乘員人數較少的小型潛艇,而且與較大排水量的潛艇不同,小型潛艇的另外一個優勢就是可以短時間內迅速批量建造,一個造船廠可同時建造數艘潛艇,能以幾個月的時間間隔向客戶交付,不需要像大型潛艇批量交付時那樣,通常間隔1年以上。並認為今後3~5年內小型潛艇需求將急劇增加。俄羅斯小型潛艇"比拉魚"號是一種通用型潛艇,可全天候在沿岸大陸架複雜的航行水區,完成防禦和進攻作戰任務。軍事和經濟評價顯示,使用這種潛艇作戰的成本相當低,而效率卻相當高。

生物

比拉魚比拉魚
南美洲亞馬遜河三角洲水域,水平如鏡,風景如畫,一派祥和的景象。然而,在水下卻生活著一種令人生畏的比拉魚,使人和牲畜不敢輕易下水。當某些生物在河流中泅水渡河時,常常會出現—幕幕慘劇︰幾頭牲畜突然發出哀鳴,在水中拚命掙扎,大群的比拉魚湧向獵物,水中不斷冒出血泡,河水猛烈地翻騰,片刻之間,河水又恢復了平靜,而那可憐的牲畜已變成了一堆堆白骨。製造慘劇的主角,便是聲名赫赫的亞馬遜比拉魚。
這種魚身體又短又扁,長不到20厘米,模樣醜陋,但它有一口鑿子一樣的牙齒和強有力的嘴巴。據試驗,比拉魚完全可以在鐵板上咬出清晰的牙印,而咬斷骨頭、樹枝對它來說更是易如反掌。如果它咬你一口,可能會把你的手指整個咬下來。它們攻擊性很強,且又貪婪、殘忍,即使是形體巨大的牛、馬等動物,在它們的進攻下也逃不脫殺身之禍。比拉魚不但攻擊動物,也經常攻擊人。因此在亞馬孫河有比拉魚生活的地方,大都成了恐怖無比的死亡地帶,沒有人敢越雷池一步。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