歸德府城牆

歸德府城牆

歸德府城牆位於河南省商丘市睢陽區(原商丘古縣城),為明清兩代歸德府城城牆。城牆建於明正德元年(1506年),東西長1210.1米,南牆長950.6米,北牆長993.14米,高6.6米,頂寬7米,基寬10米。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

明歸德府城牆用黃土分層夯築,外用城磚包砌。城周有3600個垛口,四角各設凸出城外的角台。城周有九處馬面及四個磚券城門。城外有護城河及護城大堤,是我國現存較好的古城牆之一。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位於商丘市睢陽區。

歷史概況

歸德府城牆歸德府城牆
唐代睢陽城在明弘治十五年(1502)時被淹,次年築土圍城。正德六年(1511)在舊城北重築新城,以元代城牆為南城牆。

嘉靖三十七年(1558)包磚建成。南牆長950.6米,北牆長993.4米,東牆長1210米,西牆長1201米,周長4355米。高6米,頂闊6米,址闊9米。南為拱陽門,拱券式建築,門洞全長21米,台高8米。北為拱辰門,東為賓陽門,西為垤澤門。門上原皆有城門樓,1943年毀於炮火。現北城門樓已修復。四門之外原皆有瓮城,每瓮城各1座扭頭門,民國年間被拆除。城牆四面共有9座敵台,形制大小不一,西門向南的第一個馬面呈半圓形建築,其餘皆呈凸出牆外馬頭形。城牆角各有一處角台,形制相同,大小不等。城牆上城垛口3600個。城牆外3.5米為護城河,寬處500米,窄處25米,水深1~5米,繞城一周。護城河外550米處的護城土堤,周長9公里,基寬20米,頂寬7米,高5米,明嘉靖十九年(1540)築成,今堤上果樹飄香。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