湖北省武鋼三中

湖北省武鋼三中

湖北省武鋼三中坐落在武漢市青山區長江之濱。1978年被命名為首批湖北省重點中學,是“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協作體核心學校”、華中科技大學“藝術人才培養基地”,中國百強中學。2002年被評為湖北省省級示範學校,2008年通過複評。

基本信息

簡介

湖北省武鋼三中 校級展示課
武鋼三中坐落在 武漢市青山區長江之濱。是中國著名中學、中國百強中學、首批湖北省重點中學,是“中國數學奧林匹克協作體核心學校”、 華中科技大學“藝術人才培養基地”。武鋼三中先後被評為湖北省辦學水平示範學校、武漢市辦學水平示範學校, 湖北省、武漢市教育科研基地學校,湖北省、武漢市教育科研“五十強學校”,湖北省、武漢市綠色學校,湖北省、武漢市數學奧林匹克明星學校,湖北省園林式學校,武漢市文明單位,武漢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武漢市德育基礎建設示範學校,武漢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等。武鋼三中辦學設施一流。園內聳立著現代化的教學大樓、科技活動樓、綜合樓、圖書館、體育館、學生公寓等,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均達到國家教育部規定的一類標準。有專門的足球場地、排球場地、籃球場館和田徑運動場,有三個設備先進的多媒體教室和一個設施齊全的多功能教室,還有按現代化標準設計的理化生實驗室、功能完備的學術報告廳,建有多網合一的校園網路。學校教室、辦公室和學生公寓全都裝有冷暖雙制空調。學生公寓四人一室,有獨立衛生間。校園綠化面積共14134平方米,占校園面積的33.7%。校園潔淨,校舍典雅;林木花草俯仰生姿,長廊溪流依伴成趣。 學校先後被評為湖北省辦學水平示範學校、武漢市辦學水平示範學校,湖北省、武漢市教育科研基地學校,湖北省、武漢市教育科研“五十強學校”,湖北省、武漢市綠色學校,湖北省、武漢市數學奧林匹克明星學校,湖北省園林式學校,武漢市文明單位,武漢市素質教育先進學校,武漢市德育基礎建設示範學校,武漢市科技教育先進學校,等等。

辦學特色

湖北省武鋼三中 各學科名師在討論
武鋼三中全面貫徹教育方針,奮發進取,銳意改革,辦學理念先進,培養目標明確,逐步地構建起了“自主創新教育”模式,形成了自己的辦學特色。 辦學理念: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著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於學生的個性發展。

培養目標:培養素質全面、基礎紮實、個性優良、特長突出的具有發展潛質和創新品質的二十一世紀新人。

辦學特色:“一主二翼”:即按素質教育的要求,通過課堂教學這一主渠道為學生打下堅實的科學文化知識基礎;通過學科競賽活動和體藝科技活動兩個特色發展學生的個性特長;通過學科課程和綜合實踐活動課程的有機整合來培養學生的思維品質、創新意識和實踐能力;通過德育、智育、體育、美育的全面發展來提高學生的整體素質。

湖北省理科試驗班:發現個性,尊重個性,開發具有個性特長的學生的智力潛能和創造力,是教育最根本的任務之一。1994年,根據原湖北省教委033號文精神,學校發揮數學學科的師資優勢,承辦了湖北省理科試驗班。試驗班堅持“因材施教、自主發展;最佳化個性、培養特長;注重素質、全面提高”的方針,著力培養學生的“理想情操、意志品質、思維素質、創新精神和自學能力”。在教學上,除開齊開足國家規定的全部課程外,還強化了外語計算機和競賽學科的教學,為學生今後在科學領域的學習打下堅實的基礎,使一大批學有餘力、特長突出的學生脫穎而出,近年來上重點大學率均達100%。省理科實驗班也被譽為“特長教育的沃土,世紀英才的搖籃”。武鋼三中是唯一掛牌的“華中科技大學藝術人才培養基地”。

師資力量

武鋼三中擁有一支高素質的教師隊伍。現有專職教師180人, 特級教師9人,高級教師108人,有60多人是國家、省、市(公司)級的專家、學科帶頭人、優秀科技(教育)工作者。 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享受者、 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武鋼行業專家、特級教師 劉詩雄,武漢市“十大名師”、國家數學奧林匹克教練、武鋼學科帶頭人、特級教師郭希連,國家數學奧林匹克教練、武漢市優秀教師、武鋼公司“十大”傑出青年、高級教師 邊紅平,國家化學奧林匹克教練、武鋼優秀科技工作者、高級教師 萬長江等,就是他們中的傑出代表。 武鋼三中校訓:
勤勉、堅毅、友愛、奮進。
武鋼三中人精神:
務實、進取、創新、奉獻。
武鋼三中人品質:
追求卓越、鑄造一流。

教學設施

湖北省武鋼三中 武鋼三中體育場館
武鋼三中辦學設施一流。校園內聳立著現代化的教學大樓、科技活動樓、綜合樓、 圖書館、體育館、學生公寓等,教育教學設施設備均達到國家教育部規定的一類標準。有專門的足球場地、排球場地、籃球場館和田徑運動場,有三個設備先進的 多媒體教室和一個設施齊全的多功能教室,還有按現代化標準設計的理化生實驗室、功能完備的學術報告廳,建有多網合一的校園網路。

學校教室、辦公室和學生公寓全都裝有冷暖雙制空調。學生公寓四人一室,有獨立衛生間。校園綠化面積共14134平方米,占校園面積的33.7%。校園潔淨,校舍典雅;林木花草俯仰生姿,長廊溪流依伴成趣。

教學管理

湖北省武鋼三中 鄧迪同學獲2008年湖北省理科聯考狀元
武鋼三中圍繞“輕負擔、高質量、大面積、有特長”的教學管理目標,切實加強常規教學的管理,使教學管理納入了科學化、規範化、制度化的軌道。

教學質量:科學規範的教學管理,保證了教學的高質量。2007年武鋼三中有29名同學被保送進名牌大學,其中北京大學5人,復旦大學3人,上海交通大學3人,中國科技大學3人,浙江大學3人,北航4人。

國際教育交流與合作:武鋼三中與新加坡萊佛士書院等校建立長期交流合作關係,利用中新兩國政府獎學金交流項目,選派學生赴新加坡公費留學,僅2002年就有8名學生分赴新加坡萊佛士書院和新加坡女子中學留學。對外交流與合作的範圍正在進一步擴大。

特長教育

華中科技大學“藝術人才培養基地”:武鋼三中長期重視全校學生的藝術素養的教育,通過藝術教育活動培養學生的審美情趣,活躍校園文化生活,促進科學精神與人文精神的融合,促進學生的全面發展。學校藝術團是湖北省規模最大、水平最高的學生藝術團,包括女生合唱隊、管弦樂隊、民樂隊、舞蹈隊等,武
中是目前唯一掛牌的“華中科技大學藝術人才培養基地”鋼三。
學科競賽,享譽中華:截止2008年9月,武鋼三中學生已有14人次參加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並獲獎,先後獲得九枚金牌,二枚銀牌,創造了一所中學在一個學科領域獲得國際大獎最多的全國紀錄。1人次參加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並獲得金牌,學科奧賽始終保持了全省的龍頭地位。2006年有31人獲全國一等獎,9人入選全國冬令營(夏令營)。武鋼三中2006年學科競賽獲全國一等獎人數、入選全國冬令營(夏令營)人數、入選國家代表隊人數三項指標均居全省第一,囊括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信息五大學科全國一等獎的湖北省第一名。2007年同時獲得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和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金牌,是全國僅有兩所、全省唯一有兩個學科同時入選國家代表隊並獲得金牌的學校,國際奧賽獲獎成績繼續高居全省第一名。
粗略統計:從1987年以來,該校每年都有進入數、理、化、生、信息等學科國家奧賽冬令營(夏令營)的學生,共有600多人在全國性的競賽中獲國家級獎,居全省重點中學首位。
科技體藝,碩果纍纍:學校的科技、文藝、體育活動也成績卓著:99年學校頭腦奧林匹克獲全國二等獎(第三名);99年、2000年、2001年,學校航模隊連續三年獲省、市團體總分第一名。男籃曾榮獲全省中學聯賽冠軍;女籃多次獲得武漢市中學聯賽冠軍,在第六屆“中運會”上獲全國第五名。從2002年起,在每兩年一屆的軍訓會操表演中,該校學生軍訓會操表演連續四屆獲得武漢市第一名。學校藝術團多次應邀請在中央電視台、湖北電視台和武漢電視台演出。在省聯考藝術特長生的資格認定中,獲優錄資格特長生人數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學校管弦樂團2002年在武漢市第七屆中學生藝術節上,獲器樂類一等獎。在2003年華中科技大學藝術特長生自主招生中已有12名高三學生與之簽約。2008年暑假期間,聯考狀元鄧迪參加了中央電視台經濟頻道主辦的開心辭典節目,取得優異成績。。2012年7月16日,王昊宇同學榮獲第53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校長簡介

周新華,男,中共黨員,湖北省天門市人,現任武鋼三中校長、黨委書記、特級教師。武鋼中語會理事長,武漢市中語會理事,湖北省中語會理事,湖北省學習研究會理事,中國教育學會會員。

周新華參加工作以來,先後在 《中學語文》、《語文教學與研究》、 《人民日報》《武漢晚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和文學作品80多篇,主編著作12種總計300多萬字。主要有:論文《高中語文比較教學十四法》(5千字)獲二等獎,並發表於《語文教學與研究》1996年第12期;論文《高中語文審美教學三步》(1萬字)獲湖北省中語會第六屆年會優秀論文一等獎,並發表於《語文教學與研究》1997年第8期。先後有多篇論文和文學作品被中國人民大學文科資料複印中心和 《青年文摘》等報刊轉載。1999年主編著作《走向成功•高中語文析練考》(3冊,105萬字),由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2002年主編著作《聯考語文巧思妙解》(22萬字),由陝西師大出版社出版;2003年主編著作《高中語文同步•競賽分級練》(56萬字),由 陝西師大出版社出版;2004年主編著作《聯考語文新視點•高中現代文閱讀》(20萬字),由 上海華東師大出版社出版。從事管理工作以來,自己動手撰寫5000字以上的工作總結、調研報告、專題報告、管理論文等60多篇,總計30多萬字。

周新華在學校管理中,圍繞“把武鋼三中辦成高質量、有特色、現代化、開放型的國家級實驗性示範性高中”的目標,秉承“著眼於學生的終身發展,著重於學生的全面發展,著力於學生的主動發展,著意於學生的個性發展”的辦學理念,在上級的正確領導和全校教職工的大力支持下,以激發教師的積極性、主動性和創造性為目標,努力把人性化的管理和制度化的管理相結合,使學校的教育教學質量和整體辦學水平不斷提高,學校和學校黨組織多次受到上級表彰。

名師風采

郭希連,湖北省武鋼三中教師,男, 1963年4月29日。湖北省特級教師,國家級骨幹教師,中國優秀教師,武漢市行業專家,武鋼行業專家,武漢市中學數學學會副理事長。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員,湖北省名師,武漢市十大名師,武漢市名師工作室掌門人,43屆國家隊教練組成員,且於2002年以觀察員身份參加在英國舉行的43屆 國際奧林匹克數學競賽,中國隊獲6塊金牌團體總分第一。

自1994年來一直擔任湖北省理科試驗班(武鋼三中)的數學競賽主教練工作及班主任工作:培養的學生中共有80人次獲中國高中數學競賽一等獎,150多人次獲二、三等獎,16人次入選中國數學冬令營,7人次入選中國數學國家集訓隊,3人入選國家隊,且均獲IMO金牌,2人參加保加利亞數學邀請賽,且獲一金一銀;近幾年培養的學生中有40多人考上或保送北大、清華。近幾年參編或主編的書籍如《高中數學奧林匹克同步教材》、《高中教學奧林匹克教程》等20部,字數達400多萬字,在《數學通訊》、《中學生數學》等刊物上發表文章多篇。現為湖北大學主辦的《中學數學》等雜誌編委。

邊紅平,數學特級教師。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湖北省優秀數學教師,武漢市市管專家,武漢市“五一”勞動獎章獲得者,武漢教育戰線“十佳”優秀共產黨員,武漢市優秀教師,武鋼新長征突出標兵,武鋼名師,武鋼教育處“十佳”青年教師。多年來,邊老師編撰書籍(已出版)、發表論文200餘萬字,是《數學通訊》、《中學數學》等雜誌的編委。兩次受 中國數學會邀請作為西部數學競賽主試委員會委員,兩次所命試題均獲最佳命題獎,被武漢市教育局聘為武漢市學科帶頭人研討班指導教師。

邊紅平獨立輔導的高中生參加高中數學競賽有一百餘人次獲各級獎勵,其中,62人次獲得中國一等獎,9人次進入數學冬令營,4人次進入國家集訓隊。他所帶的武鋼三中理科實驗班為國家培養了一大批高層次理科預備人才,近三屆畢業班大部分學生因競賽被保送到清華、北大、復旦、上海交大、浙大、南開、西安交大等知名大學。兩名學生獲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銀牌。所輔導的女生在中國女子數學競賽中獲三金四銀。2003年,他輔導的學生週遊作為唯一的一名高二學生進入了國家代表隊並在日本東京舉行的第44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獲得銀牌。2007年,他輔導的學生付雷進入了國家代表隊並獲得第48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金牌。

岑愛國,中學高級教師,中國數學奧林匹克高級教練員,武漢市學科帶頭人、優秀教師,青山區優秀勞動者、首屆十大名師、傑出鋼城青年、十佳 班主任,武鋼(集團)公司優秀科技工作者、優秀青年,獲武鋼突出貢獻獎,武鋼教育處十佳師德先進教師、十佳青年崗位能手。

岑愛國擔任省理科試驗班(武鋼三中)班主任、數學競賽教練工作,輔導學生參加數學競賽成績突出:2006年輔導甘文穎參加第47屆國際中學生數學奧林匹克(IMO)獲金牌;2005年輔導汪哲楠參加俄羅斯數學奧林匹克獲銀牌;先後輔導學生參加中國高中數學聯賽有100多人次獲一、二、三等獎,4人入選中國中學生數學冬令營,3人入選國家集訓隊,1人入選國家代表隊。06屆學生在數學、信息學、化學、物理、生物等全部5科奧林匹克實現三中歷史上的全面開花:共有10人入選冬令營(或夏令營),4人入選國家集訓隊,1人入選國家代表隊,高居全省第一。06屆學生聯考成績突出:2人聯考總分名列武漢市理科前十名;1人數學單科成績名列武漢市第一名;10人考入(保送)北京大學,另有20多人保送復旦、上海交大、浙大、人大等名校,學生全部升入重點大學。在《數學通訊》、《成才》雜誌上發表三篇論文,主編《複數與多項式》,參與編寫《金牌之路》等6種競賽教程,總計80餘萬字。

育人成果

湖北省武鋼三中 舞蹈《時刻準備著》榮獲一等獎
截止2007年9月,武鋼三中學生已有多人次參加國際數學和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並獲獎,先後獲得十枚金牌,二枚銀牌,在數學方向創造了一所中學在一個學科領域獲得國際大獎最多的紀錄,共獲得九枚金牌,二枚銀牌,2007年在第48屆國際數學奧林匹克競賽中付雷同學獲得金牌;2007年在第48屆國際物理奧林匹克競賽中 彭星月同學獲得金牌。

科技體藝,碩果纍纍:學校的科技、文藝、體育活動也成績卓著:99年、2000年、2001年,武鋼三中航模隊連續三年獲省、市團體總分第一名。男籃曾榮獲全省中學聯賽冠軍;女籃多次獲得武漢市中學聯賽冠軍,在第六屆“中運會”上獲第五名。學校藝術團多次應邀請在中央電視台湖北電視台武漢電視台演出。在省聯考藝術特長生的資格認定中,獲優錄資格特長生人數連續三年居全省第一。武鋼三中管弦樂團2002年在武漢市第七屆中學生藝術節上,獲器樂類一等獎。2006年學校舞蹈《時刻準備著》獲第二屆中國校園文藝匯演金獎,同時獲第二屆中國小藝術展演二等獎,並參加2007年中央電視台校園春節聯歡晚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