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山金頂

武當山金頂

武當山金頂是武當山的精華和象徵,也是武當道教在皇室(明*朱棣)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標誌。金頂景區包括中觀、黃龍洞、朝天宮、古神道上的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和太和宮的金殿、皇經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銅殿等古代建築。

武當山金頂的介紹

武當山主峰天柱峰頂上的金頂,是武當山的精華和象徵,也是武當道教在皇室(明*朱棣)扶持下走向鼎盛高峰的標誌。

金頂景區包括中觀、黃龍洞、朝天宮、古神道上的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和太和宮的金殿、皇經堂、紫金城、朝拜殿,以及元代古銅殿等古代建築。這裡保存著大量的各朝代製造的像器、供器、法器等文物珍品。這些都是中國古代建築和鑄造工藝的燦爛明珠,是中華民族智慧和古代科技水平的歷史見證,是

無價之寶。

在金殿前,極目四方,八百里武當秀麗風光盡收眼底,群峰起伏猶如大海的波濤奔涌在靜止的瞬間,眾峰拱擁,八方朝拜的景觀神奇地渲染著神權的威嚴和皇權的至高無上。同時,還能領略到很多奇異的自然天象奇觀和流傳著許多神話故事。

可以說,武當山金頂無論是對遊人還是對香客都有著強列的吸引力。隨著旅遊事業的發展,來武當山金頂的遊客連年遞增。站在金頂,會有一種無形的震撼使人驚心動魄,崇敬虔誠之心油然而生。

實用信息

最佳時間

武當山金頂武當山金頂

武當山屬亞熱帶季風氣候,垂直氣候明顯,氣溫隨海拔高度遞減,最佳旅遊時

間是春秋兩季。

全山分3層氣候區:高層即朝天宮至金頂,海拔1200-1600米,年平均氣溫8.5℃;中層即紫霄宮至朝天宮,海拔750-1200米,年平均氣溫12℃;底層,在海拔750米以下的太子坡和武當山鎮等地,年平均氣溫則在15.9℃左右。

門票信息

山門: 240元 /人(包括,140元的門票和100元的景區內車票)(注意:學生憑學生證享受半價優惠 )

金頂: 27元/人;

紫霄宮: 15元/人;

特色餐飲

武當山金頂武當山金頂

武當山所屬地區以鄂菜和川菜為主,均屬中國七大菜系之一;而武當山特有的道家齋菜也頗具獨到之處,它取佛道兩家素菜烹飪的精髓,注重本色,口味鮮醇,在紫霄宮和太和宮中都可品嘗到。

另外如果要吃武當山當地的小吃,可以去玉虛宮一帶的“永樂盛世”仿古街,那裡的小吃店鱗次櫛比。

到武當山,如果不吃一頓正宗的"道家齋飯",真是一大遺憾。武當道教齋 飯原料來源主要是山生山長的植物果實,依靠山上腐敗的枝葉和其他自然肥料給 足植物生長的植物果實,依靠山上腐敗的枝葉和其他自然肥料給足植物生長所需 營養,諸如鹽乾筍、鹿尾筍、九仙子、凍豆腐、核桃、板栗、獼猴桃、木耳、香 菇、黃精等,油料一律選用植物油,寓道家思想"道法自然,反樸歸真"於飲食起居。

武當山的紫霄宮齋飯分宴度(200元/席)和流水席(10元/人)兩種,太和宮齋飯為宴(200~300元/席)。武當山地區餐館和飯店則以川味為主。

購物指南

每到一個城市旅遊大家總忘不了帶點當地的土特產品回家,到了武當山你也不會空手

金頂朝天宮金頂朝天宮

而歸的。武當山之旅沿線城市具有特色的商品也不少,有中華獼猴桃、蜜桔、茶葉等,另外烙畫工藝品和玉雕工藝品亦很有收藏價值。

特產推薦——道教用品

鎮宅之寶 100元 護身符 15元

八卦銅鈴 18元老子像6元

鎮宅龜蛇裱軸 120元 本命神金卡 190元本命神銀卡 120元 道樂音帶 15元 (產品有不同,價位也有所不同)

注意事項

武當山金頂武當山金頂

1、進入道觀後不要以手指點神像,無論其造型多么令人驚嘆;也不要背對著神像;進殿時不要踏在門坎上,也不要高聲喧譁。

2、俗話說:“僧不言名,道不言壽”,道人修煉是為長壽,所以最好不要問道人的年齡。入道

門的原因很多,如果沒有深交,也不要問其身世。 3、進山朝貢步入武當神道後,就要靜默清心,不說污穢不淨的話。供品中不能有石榴、李子、紅艷花及雞、犬等,不吃雁、鰻、龜、鱉、牛、犬、豬肉及生蔥、韭、蒜、姜等葷腥刺激食物,不飲酒。這些都是武當主神真武大帝所忌諱的。

4、武當山上許多地段都沒有人煙,如果你對地形不熟悉,或沒有足夠的準備,請勿貿然進入。最好請個當地嚮導。

節慶活動

老均州(今丹江口)的節慶,除傳統節日外,本地的主要節慶有三月三、九月九廟會和一年一度的武當國際旅遊節。武當山鎮每年舉辦的武當武術交流活動,使武當山鎮成為中國著名的武術之鄉。同時,在節日期間舉辦的旅遊風光圖片展、書畫展、根雕奇石展、武當文物展、旅遊產品展示會和經貿洽談等活動進一步展示了地方文化特色,促進了旅遊業的發展。

交通信息

1. 在瓊台乘坐太和索道到達金頂景區。旺季:上行90元,下行80元;淡季:上行70元,下行60元。運營時間:一般比景區開放時間晚一小時開始,提早一小時關閉。

2. 如果你體力不錯,也可以從南岩宮步行上山,到達金頂景區,約耗費2小時。

主要景點

金殿

明代銅鑄仿木結構宮殿式建築,位於天柱峰頂端的石築平台正中,面積約160 平方米,朝向為東偏南8°。殿面寬與進深均為三間,闊4.4米,深3.15米,高5.54米。四周立柱12根,柱上疊架、額、枋及重翹重昂與單翹重昂斗拱,分別承托上、下檐部,構成重檐底殿式屋頂。正脊兩端鑄龍對峙。四壁於立柱之間裝四抹頭格扇門。殿內頂部作平棋天花,鑄淺雕流雲紋樣,線條柔和流暢。地面以紫色石紋墁地,洗磨光潔。屋頂採用“推山”做法為特點。殿內於後壁屏風前設神壇,塑真武大帝坐像,左侍金童捧冊,右侍玉女端寶,水火二將,執旗捧劍拱衛兩廂。壇下玄武一尊,為金婉合體。壇前設香案,置供器。神壇上方高懸餾金匠額,上鑄清聖祖愛新覺羅·玄燁手跡“金光妙相”四字。殿外檐際,懸盤龍斗邊餾金牌額,上豎鑄“金殿”二字。殿體各部分件採用失蠟法鑄造,遍體餾金,無論瓦作、木作 構件,結構嚴謹,合縫精密,雖經五百多年的嚴寒酷暑,至今仍輝煌如初,顯示我國鑄造工業發展的高度水平,堪稱現存古建築和鑄造工藝中的一顆燦爛明珠。

皇經堂

金頂皇經堂始建於明永樂年間,清道光29年重建,裝飾精美,富麗堂皇。

皇經堂又名誦經堂,是道人誦經習課的場所。每日清晨和黃昏誦頌經文真誥,是武當山出家道人自我修持的日常功課,被視為升仙者的階梯。每次誦唱時間約一個小時,其目的是陶淑性情、虔誠其心,以做到一心向道。

皇經堂殿內正中懸掛金匾一塊,匾書“生天立地”四個大字,是清代道光皇帝御賜。大殿的闌額、木製隔扇上浮雕著眾多道教人物、故事和珍禽異獸,圖案精美,雕刻技藝精湛,反映出清代的社會生活、宗教信仰和審美情趣。

皇經堂內設有左右神龕、中神龕和上神龕,分別供奉著真武大帝、三清、玉皇等道教神像。

中觀

相傳,真武大帝在武當山修道升天,被玉皇大帝冊封為北極玄天上帝時就在瓊台舉行的隆重儀式。因此,武當道教認為瓊台是真武大帝的受封地,而倍加崇拜。

瓊台觀的建築規模是宏大而奇妙的,分為瓊台上觀、中觀和下觀三個建築單元,是武當山36觀中最大的道觀之一。瓊台三觀各有非常好聽的名字,上觀叫“白玉龜台”,中觀叫“紫岳瓊台”,下觀叫“玉樂霄台”。歷史上,三觀之間借山勢起伏修建有24座道院,道院之間由亭橋相聯,故有在三觀之間走動“出門不見天,下雨不濕鞋”的說法。

現在整個瓊台觀保存最為完好的就是中觀了。有中觀西配殿、中觀龍虎殿、

中觀東配殿、中觀大殿和中觀道院等。

太和宮

太和宮太和宮

太和宮,又稱大岳太和宮,位於天柱峰峰頂。其建築群分布在海拔1514—1612米之間約2千米的建築線上。整體建築充分利用天柱峰雄峙霄漢的險峻氣勢,以明朝皇家建築法式,巧妙進行序列布局

,突出神權至高無上的思想,達到了“美如天宮”的意境,是武當山眾多宮觀中地位最高、布局最巧、技藝最精湛的一宮。1956年,被湖北省政府公布為全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1961年,國務院公布金殿為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何謂大岳太和宮?“大岳”之名,最早見於《圖經》:“武當山,一名太岳。”《武當山賦並序》曰:“予觀此山,去天咫尺,名曰‘大岳’”。《武當福地總真集》記:“武當山,一名太和,一名大岳。”又稱武當山為“中嶽佐命之山……嵩高之儲副,五嶽之流輩,唐虞柴望偏祀之地,七十二福地之一”。這說明武當山在很早以前,就有一定的影響和地位。但這時武當山以“大岳”為名,只是當時文人對其高大山勢的稱讚。

清微宮

清微宮是明大修武當時構建的九宮之一,在武當山古建築群中居重要地位,位於武當金頂以西約1、5公里處,其地向陽,群峰環列,冬暖夏涼,環境清虛悠靜。

清微宮在武當山道教歷史上占有重要位置,這裡曾經高道雲集,是武當道教重要的講學傳道的場所,也是遊方道士和金頂太和宮養老道士清修的地方。在元代,這裡是清微道法向北傳播的中心。那時的武當山道士文學素養較高,他們編纂刊行了清微道法等許多道書和經典,從而擴大了武當道教的影響。

據考證,清微宮初創於唐宋,元代這裡的建築就頗具規模。明永樂十年敕建玄帝殿、山門、廊廡等31間,賜額“清微天宮”。明嘉靖年間再次擴建,殿宇道房達300餘間。後因年代久遠,一些建築逐漸毀廢,現在我們看到的是當年清微宮的遺址,範圍近千畝,由此可見它當年的盛況。

南天門

金頂建築金頂建築

在中國的傳說中,南天門是進入天宮的第一重大門,也是帝王宮殿大門,莊嚴而神聖。武當山金頂的南天門建有三孔門洞,分別為神門、鬼門、人門。鬼門是象徵性的門,自打建造的那天起就

是封閉的——祭祀神靈的方不許鬼怪出沒;神門則常年關閉,只有皇親國戚來時才能打開;而人門是常年開啟,供朝拜真武大帝的人們通行。

連線南天門的城牆叫紫金城。城牆由重達千斤巨大條石依懸崖走向砌壘,城牆基礎厚2、4米,牆頂厚1、26米,其厚重牢固,充分體現了明永樂皇帝朱棣聖旨中“……務要堅固壯實,萬萬年與天地同其久遠”的要求。

明永樂十四年,武當山天柱峰絕頂上建成了金殿。而那時,天柱峰四周並沒有城牆。到1419年,明成祖朱棣下詔修建天柱峰的紫金城。整個工程歷時5年完工,用巨型條石砌築的城牆,居險臨危卻又堅固穩重,令人嘆為觀止。

在明永樂年間,出入紫金城是很嚴格的。在當時,有種說法,叫“北有紫禁城,南有紫金城”,可見,當時武當山金頂的地位相當於北京的皇宮了

妙華岩

妙華岩位於武當山逍遙峰的山腰間,雖然很少有人到這個地方,但它在武當道教歷史上卻地位顯著。

妙華岩環境十分清幽雅致,林木蔭密,鳥語花香,又稱妙花岩。

大約在公元八世紀,就有隱士在這兒修煉。元代,這裡道教建築頗具規模。明永樂十年又在原址上重建岩廟。妙華岩在元代很有作為,許多高隱之士在此習練道法,撰寫刊行清微道法等經典書籍,並一度成為中國道學中心。

妙華岩外部建築早年損毀,岩洞內現存有三座石雕丹床,體量碩大,雕刻別致,據說是道人們修靜功的丹床。

妙華岩正中丹床的背後,有一小門洞,通往裡面有人工開鑿的方型水池。傳說明代大修武當時,這個水池裡一個勁地朝外冒油,食之不盡,用之不竭,使當年大修武當的三十萬軍民炒菜用油不再成為問題。

靈官殿

進入紫金城南天門拾級而上,是金頂靈官殿長廊。這裡幽暗陰森,石冷襲人。靈官,在道教神系中,是鎮守山門、監壇護法之神,司掌天上人間糾察之職。設定在登臨金殿之前的靈官殿,對朝拜者進行最後的精神洗禮,具有特殊意義。

由於山貌地型的限制,靈官殿只是依岩建置的小石殿。石殿內安放一座明代製造的錫制小殿,這座仿木結構的殿堂式建築,通體用錫金屬製作,是中國十五世紀套用錫金屬的見證,其冶煉鑄技術十分成熟,藝術造型同樣值得稱道,是武當山目前發現的唯一的一件錫制文物,非常珍貴。

轉運殿

武當山金頂有一山峰,美如蓮花,婷婷競秀,名叫“小蓮峰”。

轉運殿轉運殿

小蓮峰頂上坐落有一元代的銅殿,是中國現存最早的一座銅殿,鑄造於十四

世紀初。元代曾置放在天柱峰頂,當時亦被稱為金殿。明永樂大修武當時,明成祖朱棣因其規模小而另鑄了一座金殿,下旨將元代銅殿轉運至小蓮峰保存,同時建一座磚石殿加以保護。因為這座銅殿是從天柱峰上轉運下來的,所以這座殿房被稱為轉運殿。

從字面上看,轉運,有“時來運轉”的意思。有意無意之中,武當金頂就又增加了一個神秘的景觀,人們沿著磚殿和銅殿之間僅能通過一人的間隙轉上一圈,據說能夠解除厄運,轉來好運、官運、財運等等人生運氣。所以,來武當金頂的人,都願意在這裡轉上一圈。

元代銅殿完成於元大德十一年,脊高2、44米,面闊、進深均為2、165米,懸山頂式,仿木結構,造型古樸凝重,瓦棱、檐牙、棟柱、門隔、窗欞、門限等諸形畢具,殿體還縷刻有銘文,是研究元代武當山建築的重要實物資料。

朝天宮

朝天宮,在黃龍洞上,一天門下,上拱天柱峰,下瞰南岩宮。明永樂十年(1412)敕建,賜額“朝天宮”,明清時增建,因年久失修而毀壞。1991年,湖北省政府撥款維修廟房10間,建築面積190平方米。

朝天宮朝天宮

相傳,朝天宮被視為“天界”,是天庭與人間的分界線,古時朝武當的信士

到此,就相當於進入了天宮的大門,因此,他們都要在這兒先禮拜後,再繼續登金頂。朝天宮主殿內供奉玉皇、真武等神像。清代徐京陛詩曰:“峻極封山嶽,凌空響佩珧。雲開金闕回,磴轉玉台遙。紫翠群峰抱,香竹萬國朝。星辰疑可摘,羽翼上煙霄。”

現在,宮內設有“歷代帝王與武當山”專題陳列,薈萃了歷代皇帝為武當山所下的聖旨、題字、玉璽等文物,遊人從此可以看出武當山在各個朝代的地位。宮外一碑,是國民政府代總統李宗仁的夫人郭德潔於民國二十八年(1939)游武當山時所立。宮後峭壁千仞。雨時,瀑布飛瀉,勢若天河開閘;冬季,冰瀑高懸,如掛白絹,極為壯觀。

朝拜殿

太和宮大殿在明代稱朝聖殿,匾額上書 “大岳太和宮”。前面建有無牆閣,梁棟上彩繪各種圖案紋飾,精美絢麗。兩側為鐘樓和鼓樓,鐘樓里懸掛一口明永樂十三年鑄造的巨大銅鐘,高1.57米,口徑1.435米,是武當山現存體量最大造型最美的一口鐘,敲擊後發出像雷聲一樣的鐘聲,回音不絕。太和宮大殿為磚石結構,琉璃瓦屋面,牆體的下部為精美的石雕。大殿內供奉著真武、金童、玉女等十幾尊神像,形象逼真,其中既有明代的也有清代的,可以說是明清藝術薈萃一堂。

朝拜殿建成於明永樂十四年,清康熙以後稱為太和宮大殿。在明代,來金頂朝山進香的普通百姓是不能到金殿的,只能在這裡朝拜真武大帝,高高在上的金殿他們只能在遠處望上一眼,由此體現著等級的森嚴和皇權的神聖。

黃龍洞

黃龍洞位於通往武當金頂的古神道上。

在武當山,黃龍洞是和武當道教醫藥聯繫在一起的。歷史上以黃龍洞眼藥、八定紫金錠等藥物而馳名。在黃龍洞亭的上方,有四塊匾額,其中兩塊寫著“天下馳名”是在說武當山研製作的藥物天下有名;而另外兩塊則寫著馳名天下的黃龍洞的藥如何服用、治什麼病等等。

黃龍洞實際上是一個天然的岩洞,它面對層林疊嶂的千峰萬壑,空氣乾而不燥,潤而不濕,四季清幽涼爽。據記載,宋代之前就有許多高道在這此修行。古時信士登山朝謁,認為能進入黃龍洞,就是“三生有緣”。經歷代修煉之士的修建增補,就有了黃龍殿、真武閣、藥王殿、神泉亭等建築,使之更具有神秘和深幽的色彩。

朝聖門

從武當山古神道攀援而上,經過一天門、二天門、三天門的艱苦跋涉,只見金頂紫金城高大的城牆就在身邊,雄偉的天門傲視群山,金殿即將躍入眼帘…… 這時,抬眼望去,威嚴壯麗的朝聖門橫亘在面前。

古神道上的三座天門和朝聖門均為明永樂十年在元代舊址上敕建,氣勢恢宏,依次屹立在數千級飾欄石階之間。天門設定頗具匠心,可以說是神來之筆。它巧妙運用了環境空間和宗教理義,製造出使人心理發生急劇變化的環境氛圍,是古人智慧的具體體現。

天門的高大穩固烘托渲染著天界的神聖莊嚴,使朝拜者一步步加重心靈上的敬仰肅穆之情。同時,攀登金頂的神道雖有石階護欄,仍陡峭崎嶇,攀行艱辛。朝拜者在艱難行進中,猛然發現眼前屹立的高大天門,會從心底迸發出激情,力量倍增。這種體驗是審美情趣的升華。朝山進香的信士香客,每走近天門,則歡呼雀躍,萬山回應,經久不息……

武當山的金頂,有一座“紫金城”,傳說與北京紫禁城的設計者,為同一個人。城牆環繞“金頂”天柱峰,藏風聚氣。“朝山進香”的終點金殿,就在紫金城的中央。明朝永樂年間,這座重達數十萬斤的銅鑄鎏金大殿,從北京出發,由水路,運往均州武當山。

如今的香客,在殿前跪拜過後,還要繞殿一周,萬曆年間由雲南官民貢獻的148根青銅護柱,在一人高的位置,已經被摸得錚亮無比,露出了原本精細的花紋。

70歲的朋老漢,曾冒生命危險燒“龍頭香”

登上金頂的“天路”,如果捨棄索道而選擇步行,烏鴉嶺是必經之道。從烏鴉嶺到金頂,雖然只需拾級而上,但也是三五個小時的路程。

因為索道擁堵,許多人在工作人員的勸說下,選擇從這條路步行上山。不到七點,成群結隊的香客已經爬滿了山坡,而前面還有更漫長的山路——這確實能夠起到很好的分流作用。

老漢朋金來,此刻正從金頂下山,笨拙上行的人群紛紛投以詫異的目光,他也時不時地停下步子,望著蛇行逶迤的人流發獃。

“昨天下午就到了,在老鄉家裡住了一晚, 三點鐘就上山了。我一把老骨頭,擠不過他們年輕人。”朋老漢說。這位七十歲的老人,看上去身體硬朗,步子穩健,一路背著雙手,如履平地。

朋老漢是陝西商南人,曾經聽母親講,在陝西漢中、安康、商洛一帶,歷來都有“朝大頂”的習俗,但是在他自己的記憶里,這一習俗早已中斷,一直到二十年前,村裡有好事者,突然重新張羅起來。

朋老漢原姓崩,那一回,武當山的道人告訴他,一座大山壓頂,名字的風水不好,來年恐怕不利。崩老漢耿耿於懷,回去便改了姓氏。之後順風順水,這讓朋老漢對武當神明越發膜拜起來。

“過去‘拜菩薩’的人,心裡誠,每天用手剝100顆稻穀,一年過後,用香袋背上金頂。敲鑼打鼓,熱鬧得很。”20年前,朋老漢第一次爬上金頂,那些繁複的禮儀,全都從簡了。

“第一次來的時候,沒有修路,要一直從老營爬上來,一天一夜,才能打轉。”朋老漢說的老營,就是今天的武當山鎮,他們當年的攀爬路線,就是著名的武當山西神道,從陝西、四川遠道而來的香客,從這裡上山,路過當年規模宏大的五龍宮,翻山越嶺,往金頂朝拜。

如今的這條路線,幾乎被密林復蓋,卻成為“驢友”眼中的經典徒步線路,他們在沿途的樹枝上系了布條,為後來的“驢友”引路。

“有廟的地方,就要燒香、跪拜。三根香,一副裱。”朋老漢說。見廟燒香,見神磕頭,當年這一路上,每到三月三、九月九的前夕,就人如潮湧,還有茶亭、飯館和客棧。如果走得快,也要用整整一天的時間,才能回到出發進山的地方。

讓朋老漢自豪的是,那一年,他親自燒過“龍頭香”。

“龍頭香”是南岩絕壁上的雕龍石樑,向絕壁之外懸空2.9米,頂端雕刻盤龍,頂端是香爐,龍頭正對金頂。虔誠的香客會冒著生命危險登上龍頭進香,如果稍有不慎,則會跌進萬丈深淵。過去,因此喪命的香客數不勝數,康熙年間曾為此有禁令一道,但是屢禁不止,虔誠的香客們,需要用“苦行”的方式,向真武神表達至高的誠意。而在南岩的飛升台,另有一道《飛升台禁止捨身碑文》,記載了“捨身飛岩”為父母添壽的習俗,但一直到1922年,還有湖南婦人在此飛身自盡。

“走兩步半,就能摸到龍頭。”朋老漢說,但是有了第一次,就不會再有第二次,當年自己腳底一滑,險些墜崖,這讓朋老漢覺得,“進龍頭香”,確實是拿自己的生命開玩笑。

但每年的三月三或者九月九,朋老漢還是會如期趕到武當山,儘管門票對於他而言是一筆不小的費用,儘管有了公交和纜車代步,但最後一段登頂的路,他還是會親自走一走。

三月三

武當山道教最高尊神真武於這一天降生,明朝定都南京以後,規定每年的三月初三、九月初九(真武飛升日)都要建醮祭禱,而信眾也於這天成群結隊、聲勢浩大地上山朝拜。作為明朝的“皇室家廟”,武當山道士或者入宮建醮(指道士設法壇做法事),或者由帝王派人到武當山祈求福佑。皇帝登基、祈嗣延本,也都會設壇建醮。明朝以後,武當山的齋醮活動才由廟堂,轉入民間。

真武神在台灣

被視為守護神

也有“資深”的香客,他們不去金頂,而是直上紫霄宮。在如今的武當山風景區,紫霄宮是唯一的道場,道人在這裡設壇祭禱,供齋醮神,三月三這一天,有盛大的法會。

潛江人劉玉香,信道三十年,每年上山三次:正月、三月和九月,雖也是“朝山進香”,但她圖個清靜,已經多年沒上金頂朝拜,與紫霄坤道熟絡。作為當地“香頭”,她每年組織當地信眾前來朝拜,自己則可以免掉景區高昂的門票。

“第一次來的時候,還沒有現在的路,只能爬山,爬得手指甲血直流。”自小長在江漢平原的劉玉香,還沒有見過這樣的大山。而紫霄宮又是山中難得的清靜之所,即便是遊人如織的黃金周,紫霄宮裡最多的,也還是“同道中人”。

劉玉香帶來的香客們,一早就向著金頂進發了,留下她孤身一人,在紫霄宮各殿,逐一參拜,焚香燒裱。青龍白虎王靈官,真武三清玉皇大帝,雖然各司其職各有神通,到了劉玉香的口中,一概叫“菩薩”。

早上八點半,一場法會在鐘磬聲中啟幕,劉玉香聞聲,也收拾妥當香包袋,前往紫霄大殿。

武當山道教的壇儀法式,壇場、供器、供品、儀仗……極其繁複,執事的高功(俗稱掌壇師),一般都由學識淵博、內外兼修的法師擔任,發願、讚頌、唱偈、念咒,法師唱念,稱為“吟表”,同時身著法衣鏇行,形同舞步,另有多人各司其職。法師通過繁複的齋醮科儀,通神濟度、祈福禳災、驅邪治病,抑揚頓挫。道教音樂貫穿始終,鍾、磬、鐃、鈸、鼓、笙、簫、琴、二胡、木魚,吹打念唱,聲聲入耳。

三月初三的紀念法事,叫做“上祖師表”,以紀念真武聖誕之日。道士和信徒,將心愿書於黃紙,焚燒上陳。

紫霄大殿之外,前來“奏表”的信眾也陸續趕來。來自台灣彰化“天后三聖宮”的一行十餘人,還拖著行李箱,就來到真武像前虔誠跪拜,領頭一名四十多歲的女信士,用閩南話奏表,末了帶領眾人齊呼:台灣平安、大陸平安、地球平安。然後起身“回駕”。

當中的一位信士說,真武神在台灣,被稱為“玄天上帝”,俗稱“上帝爺”,宮觀分布在台灣各地,歷史久遠,自從1988年以後,每年都會有不同的朝聖團體,到武當山“朝山進香”。據民俗專家考證,“玄天上帝”盛行台灣,可能跟明將鄭成功有關,他一度將玄天上帝視為台灣的“守護神”。

紫霄宮作為武當山保存最完善的宮殿古建築群,也自然吸引了遊人眼光,偶有旅行團前來觀看,但即便是喧譁和鼓譟,也不會掩蓋鐘磬之悅耳,仿佛兩個世界,平行卻永無重疊。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