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當召

武當召

五當召,蒙古語“五當”意為“柳樹”;原名巴達嘎爾召,藏語“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召”為“廟宇”之意。始建於清康熙年間(公元1662年—1722),乾隆十四年(公元1749年)重修,賜漢名廣覺寺。第一世活佛羅布桑加拉錯以西藏扎什倫布寺為藍本興建,經過康熙、乾隆、嘉慶、道光、光緒年間的多次擴建,逐步擴大始具今日規模。因召廟建在五當溝的一座叫做敖包山的山坡上,所以通稱其名五當召。五當召依地勢面南而建。有大小殿宇、經堂、僧舍2500餘間,占地300多畝,分布在1.5公里長的山坡上。它是一幢層層依山壘砌的白色建築,群山環繞,為蒼松翠柏掩映,雄渾壯觀。位於內蒙古自治區包頭市石拐區東北約45公里的吉忽倫圖蘇木五當溝內的大青山深處。是國家重點文物保護單位、4A級旅遊景區。它與西藏的布達拉宮、青海的塔爾寺和甘肅的抗卜楞寺齊名,是中國藏傳佛教的四大名寺之一和內蒙古自治區最大藏傳佛教寺院。

含義

原名巴達嘎爾廟,藏語“巴達嘎爾”意為“白蓮花”。在內蒙古包頭市東北約70公里的五當溝內,蒙古語“五當”意為“柳樹”,“召”為“廟宇”之意。建於清康熙年間,乾隆十四年(1749年)重修,漢名廣覺寺

建築

廟宇為藏式,依山勢布局,主要建築位於山谷內一處突出的山坡上,倉房等附屬建築則分布在兩側山坡或山麓。全廟占地面積約300餘畝,屋宇二千五百餘間,各幢建築自成一區,全廟並無圍牆環繞。主要建築有蘇古沁獨宮(殿)、洞闊爾獨宮、當圪希獨宮、卻衣林獨宮、阿會獨宮、日木倫獨宮、甘珠爾府、章嘉府、蘇波爾蓋陵等。是內蒙古地區現存唯一完整的喇嘛教

武當召武當召
廟宇,塑像俱全,壁畫絢麗,其中蘇古沁獨宮為全寺集會誦經之所,殿內陳設莊嚴肅穆。其餘各殿各有特色,或立高達10餘米的釋迦牟尼銅像,或供高達9米許的黃教始祖宗喀巴銅像,或塑面目猙獰的護法金剛像等等。五當溝內老松蟠空,溪水清流,與白壁朱門的廟宇建築相掩映,風景十分幽美,為包頭市附近遊覽勝地。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