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Wuchang Institute of Technology)是經教育部批准成立的全日制民辦普通本科高等學校。2002年7月,湖北省教育廳正式批准武漢工業學院引入社會力量合作創辦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2004年2月,國家教育部確認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正式成為省屬獨立學院;2012年3月,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轉設為武昌工學院。學校占地面積745畝,校舍建築面積35萬平方米;共有教師700餘人,全日制在校學生12000餘人;設有8個二級學院及思政課部、體育課部2個教學部,開辦34個本科專業、10個專科專業。

基本信息

學校簡介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是經教育部批准建立的獨立學院,屬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辦學層次以本科為主,由國家統一下達普通高校招生計畫,面向全國招生。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建校於2002年7月,由湖北省教育廳正式批准成立。2004年2月院校被國家教育部正式確認為全日制普通高等學校,納入國家普通高校招生計畫,面向全國招生。

學院所設教育以本科教育為主,自創辦以來,一直以管理學、工學為重點,兼顧發展其他套用學科。現設有信息工程系、經濟與管理系、食品科學與工程系、機械工程系、會計學系、土木工程系、外國語言文學系、藝術與設計系和基礎課教學部等9個教學系(部),包括53個本、專科專業,是湖北省獨立學院中專業涉及面最廣、專業最多也最齊全的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之一。

學院擁有一支數量穩定、素質較高的專、兼職和外籍教師隊伍,中青年骨幹已成為教師和幹部隊伍的主體,學院的教科研實力正在逐步顯現。

學院占地面積745畝,各類教學、實驗、運動、生活設施齊全,能滿足在校生的學習生活等方面需要。目前有在校生10000餘人。

辦學幾年來,有30多位師生在國家級、省級賽事活動中獲得好成績,學院在教學、思政、學工、後勤保障等方面多次受到湖北省教育廳和上級部門的表彰獎勵,並於2006年12月榮膺全國“獨立院校網路活躍度及影響力十強”,2007年5月進入“中國最受媒體關注獨立學院排行榜前50強”。

學校以“辦人民滿意大學”為己任,全面實施“質量立校、特色興校”戰略,謹遵“厚德、篤學、自強、求新”校訓,根據社會經濟發展需求設定專業,現設有9個教學系(部),53個本、專科專業,是湖北省獨立學院中專業最多、涉及面最廣也最齊全的多科性全日制普通高等院校之一;學校學風濃郁,教風嚴謹,結合自身特點,正確確立人才培養定位,主動面向市場辦學,將人才培養與社會需求緊密結合,注重開闊學生知識視野,培養學生對知識的套用能力,拓展學生社會競爭能力和創新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業與擇業水平,努力培養“綜合素質高、知識結構合理、實踐能力強、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畢業生深受用人單位歡迎。

地理位置

學校位於國家級兩型社會綜合配套改革試驗區---武漢市三環線內,毗鄰黃家湖大學城,周邊大學林立、學風濃郁,區位優越,交通便捷。現有在校學生10000餘人,校園面積745畝,校舍建築面積18萬平方米;各類教學所需的圖書館、實驗室、微機室、數位化語音教室及語音教學平台、多媒體電教室及外語教學播放系統等現代教育技術裝備和運動所需的運動場地、體育教學設備配置齊全;學生公寓樓群、學生食堂、大學生活動中心、室內訓練場實用美觀,方便整潔,為莘莘學子提供了良好的住宿、飲食環境,同時也為學生開展豐富多彩的校園文化活動提供了優越條件。

教學宗旨

武漢工業學院武漢工業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堅持“以人為本,從嚴治校,以質量求生存,以特色求發展”為辦學宗旨,遵循“博學、拓新、明禮、奉獻”的校訓,著力培養具有市場競爭力和創新能力的高素質套用型人才,全面實施以質量求發展戰略:

一、堅持以鄧小平理論“三個代表”重要思想為指導,全面貫徹黨的教育方針,以科學發展觀統領學院的建設與發展,“質量立校、特色興校”,努力培養綜合素質高、基礎知識紮實、實踐能力強、富有社會責任感的中國特色社會主義事業合格建設者和可靠接班人;

二、以教學為中心,以學科專業建設為重點,以提高人才培養質量為根本,側重建設會計管理、藝術設計、機械、電氣等特色優勢專業,大力加強實踐教學環節,加大實驗、實習、實訓課程和自編自選教材改革的力度,堅持開放辦學,加強與國內外高校的交流與合作,注重豐富學生知識結構、開闊學生知識視野,著力提高學生的實踐操作能力、知法用法能力和駕馭市場經濟的能力,不斷提高學生的學業與擇業水平;

三、圍繞發展主題,注重教師隊伍、管理隊伍和輔導員隊伍建設,建立健全各項規章制度,使管理工作不斷朝著規範化、科學化方向邁進;

四是高度重視學生的素質拓展教育,在素質拓展教育中融入科學和人文精神,重視大學生社會實踐活動,大力支持青年志願者走出校門開展社會實踐和服務,廣泛開展有益的校園文化活動,營造良好的文化氛圍,不斷推進校園文化建設向深度發展,使師生從中受到良好的薰陶教育。

師資力量

學校現有教職員工700餘人,其中專職教師500餘人,任課教師中,教授、副教授占30%以上,博士、碩士學歷的占50%以上。師資力量雄厚、教學資源豐富是獨特的優勢之一。2008年度教師出版、發表優秀著作和論文200餘部(篇),多名教師獲國家、省、市級科學進步獎和科研成果獎。

2008年6月,全國高等學校教學研究中心對“十一五”國家課題“高校套用型人才培養模式研究”的立項項目進行了公示,一性次通過四個項目的評審立項,數目居湖北獨立學院之首。

2008年5月,學生代表隊在“2008年湖北省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暨第三屆全國大學生機械創新設計大賽湖北分區預賽”上一舉奪得一等獎1個、二等獎1個、優秀獎3個,大賽組委會主任、中國科學院院士楊叔子教授親臨展台觀看學子的發明;6月,學子在“第三屆湖北省職業院校信息化核心技能大賽”上贏得“大滿貫”,19名參賽的學生都獲得了獎項。6月下旬,學校飛翎羽毛球隊協會參加湖北省高校羽毛球錦標賽,在幾十所高校近百支代表隊中脫穎而出,以出色表現奪得男子團體第二名、女子團體第四名、男雙第四名、混雙第五名及精神文明獎;10月,學校喜獲全國大學生“明日網商”大賽優秀組織獎。

空前壯大的辦學規模、穩步上升的教學質量、頻頻見諸報端的師生獲獎新聞,協調發展的校園物質文明和精神文明建設,使學校受到了省內外主流媒體和上級單位的廣泛關注和表彰:2006年6月6日和2008年6月26日,《中國改革報》和《中國教育報》分別以整版和半版的篇幅報導了發展和套用型人才培養工作。

校園風景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校園綠化環境優雅舒適,交通便利,文化氛圍濃厚。教學設備齊全。在長期自強不息的奮鬥歷程中,踐行“明德博學,日新篤行”形成了“敬業奉獻,精益求精”的教風、“勤學慎思,尊師誠信”的學風和“和諧自強,嚴謹求實”的校風,創造了獨具特色的校園文化。濃厚的學術氛圍和豐碩的教研成果為學生獲取知識提供了保障。深受廣大在校學生的好評正。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校2號教學樓,採用了最先進的現代教學設施,教室內多媒體設備投影設備、電子教學電教設備設備綜合安置。圖書館藏書豐富,電子閱覽系統設備先進,功能齊全,既可查閱校內各種圖書資料,又能連通國際網際網路。校園網終端遍布所有教室、辦公室,全校教師辦公室實現微機化。辦公自動化已見成效。一流的教學設備,一流的教師師資,一流的教學質量。

名師風采

吳光炳:常務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男,1950年出生,湖北枝江市人。1976年7月畢業於湖北財經專科學校商經系,1986年湖北財經學院助教班結業。1993年晉升為副教授,1998年晉升為中南財經政法大學經濟學院教授,碩士生導師。兼任湖北省炎黃文化研究會理事。現為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常務副院長。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吳光炳教授
研究方向:
轉型經濟學、弱勢群體和“三農”問題。
主講課程:
為本科生和碩士研究生講授《政治經濟學》、《轉型經濟學》和《社會主義經濟理論》等課程。
榮譽獎勵:
多次榮獲校“優秀教師”、“教學優秀獎”,擔任校《社會主義經濟理論》課程首席教師。
1993年獲湖北省宣傳部、省社科院優秀論文獎、《中國財經報》(1993)徵文二等獎、《深圳特區報》(1998)徵文三等獎、湖北省經團聯論文三等獎(1998)、湖北省宣傳部論文三等獎(2000)。2004年入選校“511”人才工程首批科研骨幹。
科研作品:
出版了《中國當代企業家成長研究》《中國轉軌的經濟學分析》,主編了教育部“十一五”國家級規劃教材《轉型經濟學》。在《經濟學動態》、《管理世界》、《中國工業經濟》、《財政研究》、《光明日報》等報刊上發表論文近百篇,有近20篇論文被《新華文摘》、《經濟研究資料》、中國人民大學複印報刊資料等刊物全文轉載或論點摘編。主持完成了財政部“九五”重點課題、教育部“十一五”教育規劃課題和武漢市社科課題各一項。主持完成了湖北省教學課題兩項。
李勇:董事長副教授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李勇院長兼教授

男,漢族,1959年3月出生,湖北武漢人,管理學碩士,副教授,武漢市洪山區第十三屆人大代表。
顧壽山

男,漢族,1955年1月出生,江蘇海安人,中共黨員,副教授,武漢市東西湖區第五、六、七屆人大代表
韓世政
男,漢族,1944年6月出生,湖北恩施人,副教授。
楊艾平

男,1958年9月出生,湖北武漢人,中共黨員,高級工程師。
徐廣文: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男,1941年10月出生,江蘇省邳州市人,中共黨員,1965年畢業於蘇州大學物理系,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國務院政府特殊津貼專家。先後承擔多項省部級和國家級課題,在利用物理及電子學理論解決糧油食品檢測問題方面有很高造詣。歷任鄭州糧食學院和重慶商學院副院長、武漢糧食工業學院黨委書記兼院長、武漢工業學院黨委書記,是湖北省高校優秀黨務工作者、武漢市第十一屆人大代表。2003年榮獲湖北省總工會“五一”勞動獎章。

學校領導

​李勇: 董事長、副教授​
​徐廣文: ​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鄧以新: ​副院長、教授、碩士研究生導師
​顧壽山: ​黨委書記、副院長、副教授
​韓世政: ​副院長、副教授
​張建華: ​院長助理、研究員
​李斌: ​院長助理、工程師

專業課程

電氣信息工程系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
電子信息工程(四年制本科,工學學士學位)
通信工程(四年制本科,工學學士學位)
電氣自動化技術(三年制專科)
電子信息工程技術(三年制專科)
通信技術(三年制專科)
管理學系

工商管理(四年制本科,管理學學士學位)
市場行銷(四年制本科,管理學學士學位)
工商企業管理(三年制專科)
電子商務(三年制專科)
酒店管理(三年制專科)
市場行銷(三年制專科)
會計學系

會計學(四年制本科,管理學學士學位)
會計學(註冊會計師方向)(四年制本科,管理學學士學位)
會計電算化(三年制專科)
會計(三年制專科)
機械工程系

機械設計製造及其自動化(四年制本科,工學學士學位)
工業設計(四年制本科,工學學士學位)
機電一體化(三年制專科)
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

計算機套用技術(三年制專科)
計算機網路技術(三年制專科)
軟體技術(三年制專科)
經濟學系

國際經濟與貿易(四年制本科,經濟學學士學位)

大事年表

2002年7月湖北省教育廳正式批准武漢工業學院引入社會力量合作創辦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被納入國家普通高校招生計畫,面向全國招生。
2003年7月武漢工業學院與湖北永隆置業投資有限公司簽訂聯合辦學協定,共同創辦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
2003年10月湖北永隆置業投資有限公司與湖北教育學院正式簽訂協定,徵購湖北教育學院在武漢市洪山區張家灣街19號的存量教育資產,作為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獨立辦學的場地。
2004年2月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正式成為經國家教育部確認的省屬獨立學院。
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
2004年3月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董事會成立,大會通過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章程,推舉李勇為董事長。
2004年5月經院董事會研究決定,批准設立:院辦公室、人事處、財務處、學工處、教務處、保衛處、後勤管理處、發展規劃處、招生辦公室等內部行政機構。
2004年7月學院校園網建設項目簽定契約,經董事會研究決定,設立:外國語言文學系、經濟管理系、人文藝術系、計算機科學與技術系、土木工程系、機械工程系、電氣信息工程系、基礎課教學部。
2004年9月,學校迎來第一批新生,總計3300餘人。
2004年11月,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召開教職工大會,宣布院黨委正式成立。
2005年3月院董事會研究決定,撤消經濟管理系,成立會計學系、經濟學系和管理學系。
2005年8月該院在安徽黃山南屏村舉行藝術設計專業實習基地掛牌儀式。
2006年6月武漢作家協會網路文學委員會暨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網路文學研究所成立,“武漢作家協會、《芳草》雜誌社網路文學創作基地”隆重揭牌。武漢市作家協會主席董宏猷主持盛會。
2006年8基礎課教學部主任李春貴主編《大學物理實驗》教材出版發行。由經濟學系主任幸理主持的省級課題——《獨立學院課外科技活動的創新經營能力培養》被批准立項。
2007年3月,經濟學系與華中科技大學出版社簽署“21世紀經管類套用型人才系列規劃教材”——《個體經濟學》、《總量經濟學》、《貨幣銀行學》。
2007年4月,機械工程系學生社團“創新設計協會”成立。
2007年,武漢工業學院工商學院以全省第10名、全國第48名的位次,躋身2007中國獨立學院排行榜前50強。
2007年5月,機械工程系與中國第一拖拉機集團簽訂實習基地協定,04級學生開始生產實習。

文化傳統

形象標識

校徽
學校校徽以圓三角形的圖示為主,主色調是藍色。
校訓
厚德、篤學、自強、求新

社團文化

截至2011年8月,學校共有各類社團31個,社團人數3000餘人。義務助學社是其中的傑出代表,共助學貧困家庭學生近400餘人次,累計志願服務時間達11.1萬多小時,被評為湖北省優秀學生社團;“飛翎”羽協在2008年湖北省大學生羽毛球錦標賽上,獲得女子團體冠軍、男子團體亞軍及女子單打亞軍。
2011年,學校獲“全國校園文化成果優秀獎”。2016年,學校“黨員先鋒行”社會實踐團隊獲評“全國優秀實踐團隊”和“全國大學生百強實踐團隊”榮譽稱號。學校先後組織了“五四”青年節、開學典禮、校園科技文化藝術節、社會文化藝術競賽,獲全國教育系統“祖國萬歲”歌詠活動優秀組織獎和湖北高校第三屆“青春歌會”現場展演一等獎等文藝獎項。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