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漢大學圖書館

武漢大學圖書館

武漢大學圖書館以其搜羅宏富的藏書和良好的網路信息服務平台成為莘莘學子博覽群書、涉獵各科知識、獲取各種信息的重要場所,傳播知識的聖殿,孕育人才的第二課堂。現代信息服務環境下的圖書館員將以忠誠的敬業精神和熱情周到的服務引導大家度過在武漢大學的求學時光。

基本信息

圖書館簡介

武漢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

武漢大學圖書館以其歷史悠久、藏書豐富、建築宏偉、環境幽雅而聞名於世。圖書館源於上個世紀末湖廣總督張之洞創辦的湖北自強學堂圖書室,1917 年正式建館,1928 年定名為國立武漢大學圖書館。1935 年啟用坐落在東湖之濱、獅子山頂的老圖書館大樓。1985 年在校園中心又建成了一座新圖書館。2000 年 8 月,武漢大學武漢水利電力大學武漢測繪科技大學湖北醫科大學合併, 四校圖書館也相應合併為新的武漢大學圖書館。全校現有館舍面積圖書館為 41925平米,資料室為 16601 平米,總面積達到 58526平米。 目前,武漢大學圖書館正在擬擴建 3.5 萬平方米的新圖書館,新館竣工後,圖書館的服務功能將進一步得到提高。武漢大學圖書館老館及其周圍的建築群,被列入第五批全國重點文物保護單位,這在國內圖書館界絕無僅有。

圖書館歷史沿革

武漢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

1893 年——湖北自強學堂圖書室
1928 年——國立武漢大學圖書館
1935 年——獅子山頂圖書館建成
1985 年——現圖書館大樓建成
2000.8 ——原武漢大學圖書館、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圖書館、武漢水利電力大學圖書館、湖北醫科大學圖書館合併組成新的武漢大學圖書館

館藏

武漢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

全館現設文理分館、工學分館,信息科學分館和醫學分館等四個分館,均為湖北省“研究級文獻收藏單位”,在全國文獻資源調查中,有 21個學科的藏書被評為“研究級藏書”,水利工程、動力工程、電力工程、測繪製圖等專業的中外文書刊保障率位居全榜首,館內還收藏有自 1907 年以來近一個世紀的生物醫學檢索信息;各種比例尺國家基本地形圖和航空航天地球攝影照近 10 萬件。其中,文理分館主要收藏哲學、歷史、經濟、政治、法律、管理、語言、文學、數學、物理、化學、生物等類文獻;工學分館主要收藏水利、電工、動力、土木建築、電子、機械、城市建設與規劃、工業與民用建築等類文獻;信息科學分館主要收藏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計算機科學、大地測量、地理信息工程、地圖製圖、印刷技術、光學電子儀器設計與製造、電子信息技術等類文獻;醫學分館主要收藏基礎醫學、臨床醫學、護理學、醫學管理學、口腔醫學等類文獻。全校 28個學院設有圖書資料室,在業務上由總館統一領導,共同組成學校的文獻服務網路。

建設

武漢大學圖書館武漢大學圖書館

15008115954近年來,圖書館大力加強網路化和數位化文獻資源的建設, 對文獻資源建設類型進行了適時調整,逐年加大對電子資源的收藏力度,並取得了明顯成效。經過幾年的建設,圖書館各類型電子文獻逐漸成為學術信息資源的主要形式,數位化文獻信息資源體系已具有一定的規模,截止 2008年底,共訂購各類文獻資料庫412個,中外文全文電子圖書258萬餘種,326萬餘冊,中外文全文電子期刊2萬9千餘種,63萬餘冊,數位化文獻資源總量居全國高校的前列,資料庫內容已經基本涵蓋我校所有學科專業,其類型以全文資料庫居多,文摘資料庫次之;而資料庫包含的文獻類型以及時反映最新學術成果的期刊為主,兼及圖書、會議論文、科技報告、學位論文、技術標準、產品樣本、專利等各類。 初步建成印刷型文獻和數位化文獻相結合的文獻保障服務體系。

服務

圖書館服務功能完備,擁有多種現代化的服務手段,可為讀者提供外借、閱覽、聽音收視、參考諮詢、文獻檢索、定題服務、課題查新、讀者教育、館際互借、文獻複製、文獻傳遞等多類型、多層次的服務。圖書館現擁有伺服器、各種計算機終端和外部設備近 2000 台(套),建成了高頻寬的館內區域網路和電子信息服務系統,可通過國家教育科研網( CERNET )和網際網路( INTERNET )向網上用戶提供文獻服務。讀者可通過計算機檢索本館的文獻收藏信息、文獻資料庫及網上資源。
全校共設有八個國家級的文獻收藏中心和服務中心,分別是中國高等教育文獻保障系統( CALIS )華中地區中心、中國高校人文社會科學文獻中心( CASHL )華中區域中心、教育部引進文科圖書中心書庫、教育部生命科學外國教材中心、教育部科技查新站、歐洲資料中心、世界銀行資料保存圖書館和聯合國資料保存圖書館,為全國高校及社會用戶提供服務。

分館介紹

文理分館

文理分館文理分館

武漢大學圖書館文理分館,位於文理校區內。
館藏內容:擁有相當規模的文獻資源,以中文、歷史、哲學、政治、法律、經濟、管理、數學、物理、化學、生物、計算機科學、圖書情報學等方面的理論性書刊為收藏重點,館藏文獻總量已達到330萬冊。每年入藏中外文圖書12000多種,訂購報刊5000餘種。在全國文獻資源調查中,武漢大學圖書館有馬克思主義哲學、現代外國哲學、國際法、行政管理學、思想政治教育、共產主義運動、經濟學、北美經濟研究、圖書館學和情報學、中國古代文獻、歷史學、中國古代史、數學、凝聚態物理、空間物理和無線電物理、化學、植物學等17個學科的藏書被評為“研究級藏書”,居湖北省第一,其中馬列主義、哲學、政治法律、經濟、語言文字和生命科學等六個大學科的文獻收藏量在全國高校居前五名。文理分館近年來加強了電子文獻的收藏,現已擁有各類型機讀文獻和資料庫120餘種,是目前收藏這類文獻較多的圖書館。港台及原版圖書15萬餘冊,館藏線裝古籍20萬冊,善本800餘種,其中有300多種收入《中國古籍善本書目》。為滿足文理校區廣大師生的教學、科研和學習,藏書特點為文理圖書全面收藏;教參圖書系統收藏;科研圖書重點收藏;博、碩論文完整收藏,使藏書體系既具有系統性、完整性、實用性且具有研究性、學術性、學習性。
文理分館下設辦公室、文科閱覽區(B樓、C樓)和理科閱覽區(E樓)。

工學分館

工學分館工學分館

武漢大學工學分館,位於工學部1教學樓(20層高的主教學樓)西面,是一個多功能、多學科、開放型、現代化的大型文獻信息中心。館舍面積9697平方米,入藏中外文圖書百萬冊,報刊5000餘種,電子文獻100餘種,音像資料350餘種。根據學校學科和專業的布局,側重在水利、水電、電力、機械、能源動力工程、土木建築和城市建設等專業文獻方面形成了獨有的館藏特色。
工學分館堅持“以人為本、科學管理、關心職工、尊重讀者”的管理理念和“服務第一、誠信至上、減化程式、方便讀者”的服務宗旨。館內設有各類閱覽室12個,閱覽座位1千餘個;流通部門分為自然科學和社會科學兩個借還處。

除傳統書刊(紙質品)外,還有現代化特徵的“網上電子信息服務系統”,逐步實現圖書館的文獻資料數位化和對多種媒體的信息源的深層次連線,可為學校的教學科研提供一流的電子文獻信息服務。

工學分館下設機構:流通部、閱覽部、學科服務部。

信息分館

武漢大學圖書館信息科學分館位於珞珈山南麓,信息科學學部的中心。前身是武漢測繪科技大學圖書館,創建於1956年9月,1962年1月新館建成,建築面積6351平米。信息科學分館是全國測繪科學文獻收藏比較完備的單位之一。主要收藏大地測量、工程測量、攝影測量與遙感、地圖製圖、地理信息工程、測量儀器與製造、計算機科學、無線電電子學、電信技術、印刷技術、環境科學等學科的中外文圖書、期刊、會議文獻、本校區碩、博學位論文、技術標準、規範等各種類型的文獻資料,《國外科學技術核心期刊總覽》測繪學類核心期刊表中的12種期刊全部收藏;世界上出版最早的德國《測量》雜誌從1873年的創刊號至今收藏完整。截止2006年底,信息科學分館館藏中外文圖書約49萬冊、期刊5000餘種、各種比例尺地形圖、遙感影像相片、10萬餘張。
信息科學分館館長段曉玲,下設流通閱覽部、學科服務部、辦公室三個服務部門,有工作人員43人。
我們的服務承諾是:“讀者有百分之一的需要,我們將做百分之百的努力”。

醫學分館

武漢大學圖書館醫學分館位於武漢大學醫學部校區,館舍面積5000平方米。主要收藏基礎醫學、醫學病毒學、神經精神病學、計畫生育學、護理學、醫學管理學、心血管內外科學、顯微外科學、放療、腫瘤學、口腔醫學等學科專業的文獻。截止到2009年底,醫學分館館藏中外文圖書約20萬冊,入藏報刊3000餘種。
醫學分館下設流通部、閱覽部、學科服務部和分館辦公室四個部門。

特色館

武漢大學圖書館古籍部是全國古籍重點保護單位,位於新館D3樓層。該部藏有線裝古籍近20萬冊,善本800餘種約1.4萬冊,其中有64種古籍入選《國家珍貴古籍名錄》。地方志1600餘種、家譜400餘種。影印古籍全部存放在C2中文閱覽室,通過一條走廊與D3古籍閱覽區緊密聯結,讀者可以無障礙穿行。
新建的古籍書庫配備恆溫恆濕、空氣過濾、自動消防、隔熱遮光等現代化古籍保護設施。書庫內是整齊的全樟木書櫃,散發著淡淡的幽香,天然的木質紋理搭配上深色條紋地毯,別有一派典雅莊重之氣。
書庫的兩側分別安排有古籍編目室、修復室和整理室。在編目室中,每一種古籍的特徵被詳細描述,使讀者未見其書,便可對它有初步的了解。修復室是挽救破損古籍的醫院,這裡不僅有紙漿補書機、冷光工作檯、超音波清洗儀等現代化修復設備,更有兩位技藝高超的古籍修復師坐診。那些痼疾纏身的書籍,不論是鼠囓蟲蛀,還是水漬發霉,到了這裡,都能重獲新生。古籍整理室是為研究和利用館藏古籍而設定,由專家對這些古老文化遺存的內在價值進行深入挖掘,讓它們能更好地為今人所用。
緊臨書庫的古籍閱覽室是一個為古籍讀者專設的閱覽室,除法定節假日外,白天全天開放,閉架閱覽。室內由博古架將其分隔為閱覽區和服務區,布局獨具匠心,若隱若現間,頗有宋代書院之遺韻。雪白的牆壁上點綴著幾幅字畫,更增添了幾分雅趣。風和日麗的時候,煦暖的陽光從落地窗照進來,深紅色的實木桌椅折射出柔和的光暈。

開放時間

周開放時間:76.5—90.5小時/周
冬季夏季
流通借閱:星期一——星期日
上午:8:00——11:30上午:8:00——11:30
下午:14:00——17:15下午:14:30——17:45
閱覽室:星期一——星期日
上午:8:00——11:30上午:8:00——11:30
下午:14:00——22:00下午:14:30——22:30
(部分閱覽室中午連續開放)
說明:星期四下午為職工學習和整理內務時間,不對外開放;星期四晚上閱覽室從18:00開始開放。

現任領導

館長:燕今偉
副館長:華玉民肖仁清張洪元劉霞
文理分館長:黃鵬
工學分館長:李玉安
信息科學分館館長:段曉玲
醫學分館館長:肖家炳

館辦刊物

1、《武漢大學圖書館館訊》
主要介紹武漢大學圖書館服務內容與工作動態,為讀者利用圖書館提供指導,並發布圖書館界重要資訊。
2、《文獻資源建設》
主要介紹國外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方面的研究和發展動態,為國內同行提供最新專業信息,促進圖書館文獻資源建設理論與實踐的交流和發展。本刊屬於內部資料,免費交流。
3、《測繪科技文摘》
為測繪學科建立的特色資料庫,提供專業檢索。
4、《水利電力科技》
主要介紹國內外水利電力科學發展的信息和文獻綜述,季刊;
5、《評價與管理》
立足國內,面向世界,介紹科學評價相關理論、方法、指標和技術,追蹤學科前沿和熱點,及時報導本領域的最新科研成果,致力於科技成果的宣傳和推廣,溝通科學研究與市場、社會的聯繫。其讀者對象為校內外本領域研究人員、有關政府部門領導、企業管理者以及其他相關人員。本刊系內部贈閱和交流的非賣品。
6、《新世紀青年》
是為回響共青團中央1998年“中國青少年新世紀讀書計畫”而成立的。書屋依託圖書館豐富的館藏資源,精心挑選了青年思想教育、素質教育等領域的健康、優秀圖書,並根據經濟社會發展的特點和青少年關心的話題,不斷選擇和補充新書,服務於廣大青年師生。

新館介紹

武漢大學圖書館(總館)擴建工程位於珞珈山西麓,珞珈山廣場東北側,地處武漢大學主校區的中心區域。圖書館(總館)擴建工程項目總用地面積約23000平方米,總建築面積為35548平方米。其中:地上建築面31276平方米,地下室建築面積4272平方米,容積率為1.36,建築密度為29%,綠化率為37%。結構形式為仝現澆框架結構,獨立柱基礎。室內外機動車停車數為82輛,室外腳踏車停車數為800輛。圖書館新館(總館)擴建工程2008年底動工建設,預計2010年底完工交付使用。與現圖書館面積結合,屆時該館將是全國高校中占地面積最大的庭院式圖書館。
2011年10月28日,新圖書館正式對外試開放。圖書館(總館)新館第一階段的開放區域為圖書館大廳、A樓圖書館借閱區和電子閱覽室、借閱區共有1600多個閱覽座位,50餘萬冊圖書供讀者借閱,新館試行藏借閱合一的開放模式,讀者可以帶書包進圖“圖書借閱區”。
圖書館(總館)擴建工程遵循依山就勢、新舊一體的設計思想,建築優美,且體現了現代圖書館大空間、全開放、凸顯交流共享功能的設計特色,毫無疑問將成為武漢大學的一處文化地標,開啟武大圖書館現代化發展的新紀元。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