武夷山公館大橋

武夷山公館大橋

武夷山公館大橋位於著名的福建省武夷山風景區,橫跨崇陽溪河道,是發展旅遊事業、開發閩北經濟、改善省道101線的重要工程之一。大橋由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設計,福建省林業工程公司承建;於1996年11月8日動工興建,1999年11月20日竣工通車,總投資約1700萬元。大橋為中承式鋼架拱橋,全長301米,寬18米。橋上部結構為3孔中承式懸鏈線等截面(拱腳處截面加高加厚)鋼筋砼箱型無鉸拱拱橋。公館大橋是武夷山休閒度假區南部通往南武路(101省道)的交通樞紐。該橋橋型雄偉壯觀,是20世紀閩北此類橋型最大的橋樑。

簡介

2011年7月14日上午,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公館大橋北端發生垮塌事故,一輛旅遊大巴車墜入橋下,當場造成1人死亡,22人受傷,受傷人員已全部送往當地醫院救治。2011年7月14日上午,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公館大橋北端發生垮塌事故,一輛旅遊大巴車墜入橋下,當場造成1人死亡,22人受傷,受傷人員已全部送往當地醫院救治。

武夷山公館大橋位於著名的武夷山風景區,橫跨崇陽溪河道,是發展旅遊事業、開發閩北經濟、改善省道101線的重要工程之一。大橋由福建省交通規劃設計院設計,福建省林業工程公司承建;於1996年11月8日動工興建,1999年11月20日竣工通車,總投資約1700萬元。

大橋為中承式鋼架拱橋,全長301米,寬18米。橋上部結構為3孔中承式懸鏈線等截面(拱腳處截面加高加厚)鋼筋砼箱型無鉸拱拱橋。公館大橋是武夷山休閒度假區南部通往南武路(101省道)的交通樞紐。該橋橋型雄偉壯觀,是20世紀閩北此類橋型最大的橋樑。

2011年7月14日上午8點50分左右,福建武夷山市的武夷山公館大橋北端發生垮塌事故,牌號為閩H30953的一輛旅遊大巴車墜入橋下,當場造成1人死亡,22人受傷,受傷人員已全部送往當地醫院救治。事故發生後,武夷山市委、市政府主要負責人第一時間趕赴現場,全力組織人員搶救、現場交通疏導和事故善後應急處置。垮塌事故後,武夷山市委市政府採取一系列措施做好暑期旅遊旺季的旅遊交通組織工作,目前旅遊秩序已經恢復。

2011年7月19日,由武夷山市交通局、建設局、公路局、安監局等部門專業人員組成的橋樑安全專項檢查組,對高蘇坂黃柏溪橋樑進行了安全檢查,並設定了限行石墩,這已是自15日以來檢查組檢查的第5座武夷山境內的橋樑。與此同時,一場嚴查“三超、三違”車輛專項整治行動也武夷山全面展開。

設計特點

武夷山公館大橋武夷山公館大橋

這座橋樑很明顯是一座中承式系桿拱橋。第一位記者居然報稱斜拉橋,於是大家人云亦云都這么叫。斜拉橋,又稱斜張橋,是將橋面用許多拉索直接拉在橋塔上的一種橋樑,是由承壓的塔,受拉的索和承彎的梁體組合起來的一種結構體系。其可看作是拉索代替支墩的多跨彈性支承連續梁,可使梁體內彎矩減小,降低建築高度,減輕了結構重量,節省了材料。斜拉橋由索塔、主梁、斜拉索組成。

拱橋則不然,拱橋指的是在豎直平面內以拱作為上部結構主要承重構件的橋樑。拱橋(ARCHBRIDGE)指的是在豎直平面內以拱作為上部結構主要承重構件的橋樑。拱橋是向上凸起的曲面,其最大主應力沿拱橋曲面作用,沿拱橋垂直方向的最小主應力為零。在重力作用下進行的粉料流出過程中可能反覆出現拱橋的形成和崩解過程,此種拱橋稱為動拱橋。

當橋面系位於上部結構上部,則稱上承式橋樑,如梁橋、拱橋

橋面系位於上部結構中部的橋樑稱中承式橋梁;

當橋面系位於上部結構下部,則稱下承式橋如系桿拱橋。

該橋樑屬於中承式系桿拱橋。

事故相關原因

武夷山公館大橋武夷山公館大橋

武夷山市委通報,事故調查專家組通過現場勘查、查閱相關資料,對事故原因形成初步意見:

一是嚴重超載超限車輛是造成橋樑破壞的主要原因。該橋設計荷載為汽-20、掛-100。當橋樑出現超過設計荷載或多部超載車上橋時,將對吊桿產生強度破壞或疲勞損傷,長期超載運行最終導致破壞。

二是該橋建於上世紀90年代,吊桿密封、防腐工藝較差,同時無法通過常規檢查了解吊桿內部鏽蝕程度與工作狀況,經過10多年的使用,難以判斷吊桿承載能力能否滿足原設計要求。
專家表示,事故分析專業性數據資料需經權威機構檢測認定。
2011年7月14日,駕駛員張申華駕駛的閩H31567重型自卸貨車從建陽市水吉砂料場購33方中粗砂,由八洋線行經公館大橋至高鐵3號攪拌站,該車核載15.65噸,當日貨物重量超過60噸,車身自重20.6噸。在公館大橋,該車和閩H30953旅遊客車相向行駛時,因嚴重超載導致突發橋面坍塌,閩H30953大客車墜入橋下約8.8米河灘。

參與此次事故原因調查的專家指出,嚴重超載超限車輛是造成橋樑破壞的主要原因。該橋設計荷載為汽車20噸、掛車100噸。當橋樑出現超過設計荷載或多部超載車上橋時,將對吊桿產生強度破壞或疲勞損傷,長期超載運行最終導致破壞。

在事故現場注意到,垮塌的那段拱橋約80米寬,由24根吊桿連線拱形鋼架和橋面,每根吊桿由二三十根6毫米直徑的鋼筋梱綁而成,外部的套管約有成人的手臂那么粗。專家分析認為,這座建於上世紀90年代的大橋,吊桿密封,防腐工藝較差,同時無法通過常規檢查了解吊桿內部鏽蝕程度與工作狀況,經過10多年的使用,難以判斷吊桿承載能力能否滿足原設計要求。而更為嚴重的是,大橋投入使用以來從未進行過專業養護。

林振龍透露,公館大橋至今還沒有落實養護的單位。武夷山公路分局局長賈建星表示,公館大橋的業主是公館村,這座橋不屬於公路部門的養護範圍。武夷山市交通局局長吳少忠也表示,公館大橋是公館村的固定資產,他們還沒有交出來。

事故過程

2011年7月14日,武夷山巴士運通旅遊客運有限公司駕駛員胡范聰駕駛閩H30953旅遊客車(該車核載35人,事發時載23人,包括21名安徽阜陽遊客及1名導遊員、1名駕駛員),由武夷山火車站沿戰備路八洋線往景區南入口方向行駛。上午8時45分,張申華駕駛的閩H31567重型自卸貨車(該車核載15.65噸,當日實載33立方中粗砂,貨物重量超過60噸,車身自重20.6噸),從建陽水吉砂料場購33方中粗砂,由八洋線行經公館大橋至武夷山高鐵3號攪拌站黃墩,在公館大橋和閩H30953旅遊客車相向行駛時,因嚴重超載導致突發橋面垮塌,閩H30953大客車墜入橋下約8.8米的河灘,造成客車司機當場死亡、車上22人不同程度受傷的後果。

反映

2011年7月14日,受傷人員在武夷山市立醫院接受治療。2011年7月14日,受傷人員在武夷山市立醫院接受治療。

據一位陳姓的現場目擊者說,當時一輛福建本地牌照的旅遊客車正從北往南過橋,毫無徵兆的垮橋導致行駛中的客車車頭撞上前方橋墩水泥板後反彈,客車尾部著地砸在地上,整輛車站立斜靠在橋墩上,車頭和車尾嚴重變形,玻璃破碎撒落一地。

記者7月14日晚在武夷山市立醫院住院部採訪了受傷的乘客徐進。他來自安徽阜陽,是太和稅鎮中學的語文教師。一同住院治療的還有他的19位同事。據徐介紹,他們是利用假期自費參加安徽金色假期國際旅行社太和分社組團,到廈門和武夷山旅遊的。7月3日晚上從廈門坐火車,今天早晨7時多到達武夷山火車站,吃過早餐後,上了武夷山巴士運通旅遊客運有限公司的旅遊客車。“沒想到車子開出還不到10分鐘,就出事了。”徐進搖了搖頭說。

和其他傷員相比,徐進慶幸自己傷勢較輕——沒有皮外傷,只是覺得“腰部不舒服”,醫生給他的診斷是“腰部軟組織挫傷”。徐說,事故來得太突然,“都不知道到底怎么回事”,就被撞得暈頭轉向,等醒過來的時候,坐在客車中部的他才從車尾部的窗戶爬出來。

唯一一位受傷的當地人是武夷山眾信旅行社的地陪導遊王忠仁,記者前往病房採訪時他正在睡覺。據在醫院陪護的其家屬介紹,事發時他正背對著車頭給遊客進行講解,“不知道車怎么一下子就掉了下去”。等回過神兒後,他第一個用手機報了警。

相關評論

武夷山公館大橋事故現場武夷山公館大橋事故現場

2011年7月14日上午8點50分左右,武夷山公館大橋由於車輛嚴重超載發生坍塌事故後,為防止類似事故再次發生,武夷山市於15日起組織開展了為期一個月的拉網式的全市橋樑安全專項大檢查。檢查特別針對結構類似、建造年代較早、使用頻繁、超負荷承載的橋樑,以查制度、查隱患、查橋樑設計、建設、施工、監理等單位的資質為重點,嚴防層層轉包、分包等違法行為。無論是在建還是已建的橋樑,經檢測不符合安全質量要求的一律封閉,對有隱患的道路橋樑則落實相關經費,責任到人,確保限期整改到位,切實消除安全隱患。

針對造成此次事故的直接原因,武夷山市全力開展各類安全專項整治。首先,交警、公路、交通等部門加強了對道路交通工作的監管力度,從7月18日到8月18日對全市路段“三超(超人員、超能力、超強度)、三違(違章指揮、違章操作、違反勞動紀律)”車輛進行專項整治,對過往南武線路車輛進行合理有效的疏導,並在關鍵路段、道口等易發生交通事故的地點增設標識標誌,加大警力巡查力度,確保道路安全暢通。由高速、高鐵指揮部對施工項目部明確監管職責,要求對施工中使用的橋樑進行防護與減載,嚴格按核載標準通行。

公路局、交警大隊則於今日起開展為期一個月的超載、超速車輛專項整治,依照職責和相關法律、法規,加強路面檢查力度,特別是橋樑、岔路口等關鍵路段的管控,防止失管失控。同時,在一些重要路段和卡口,依法設定固定或臨時檢查站點,選擇、配備必要的稱重設備、卸載機具和卸載場地,採取固定檢查與流動巡查相結合的方式,對超限超載車輛進行檢測和卸載。

此外,武夷山市還全力做好旅遊安全工作,加強了對旅遊團隊用車環節的監管,強化導遊領隊在行程中對駕駛員安全行車的提醒責任,並加強旅遊團隊各環節安全管理的銜接和控制。同時,採取多種形式,及時發布旅遊預警提示信息,為遊客出行提供安全引導。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