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骨按摩療法

正骨按摩療法是以牽、接、卡、擠、分、旋、端、靠為正骨八法者,主要套用於關節脫位和骨折移位。

概述

正骨推拿,又稱“正骨按摩”、“傷科按摩”,是矯正骨錯筋歪等骨傷科疾病的一種推拿療法。隋代巢元方《諸病源候論·腕傷諸病候》指出,“卒然致損”而引起“血氣隔絕,不能周榮”,通過按摩導引等法可以使氣血恢復正常。正骨推拿手法一般可分為正骨手法與推拿手法兩類。治療骨折、脫位主要套用正骨手法,治療軟組織損傷則主要套用推拿手法,而在臨床上兩者又往往相互配合使用。

據《新唐書·百官志》所載,唐代太醫署按摩博士和按摩師的職責之一,就是“損傷折跌者,正之”。歷代不少醫著記述了正骨推拿的許多方法,特別是清代吳謙《醫宗金鑒,正骨心法要旨》中總結了摸、接、端、提、按、摩、推、拿之“正骨推拿八法”,可說是正骨推拿的基本手法。然而在臨床套用中,由於各人的實踐經驗不同,對手法運用也不盡相同。

操作方法

一、以牽、接、卡、擠、分、旋、端、靠為正骨八法者,主要套用於關節脫位和骨折移位。

l.牽法:又稱“牽引法”或“拔伸法”,即順骨幹縱軸進行牽拉,是整復骨折和脫位的基本手法之一,四肢骨折或關節脫位常先用牽法。

2.接法:按照骨折畸形情況,分為抵接法和折接法兩種。“抵接法”是用雙手分別握持骨折處的兩端,兩手拇指抵於骨折成角畸形的頂端,利用三點加壓的原理,拇指與其餘四指同時用力而方向相反,使成角畸形得以糾正。本法適用於輕度成角畸形的骨折整復,如前臂單純骨折等。“折接法”(或稱“反折法”)是用雙手握持骨折處兩端,用力加大斷端成角,使同一側面的骨皮質緊密相靠,以夾角頂點作為抵頂支點,徐徐而穩妥地折回,使斷端對合整復。本法可用於四肢長骨骨折側方移位微有重疊,或成角畸形而分離者,一般情況下較為少用。

3.卡法:“又稱“卡壓”或“卡按法”。用手指對合用力鉗夾。適用於骨折後骨片游離,或骨骺分離,以及關節脫位之整復。

4.擠法:是通過擠壓而使移位對合。有擠壓與縱向擠壓兩種,適用於掌、指(或跖趾)骨折與脫位,以及四肢長管骨折的側方移位而無重疊者,亦可用於髕骨骨折移位的整復。

5.分法:實際是從卡法和擠法衍化而來,利用兩並列骨之間隙,藉助於指力與物體加壓,以保持骨間隙組織持續張力。對於並列骨的骨折以及多段骨折都是必不可少的手法之一。

6.旋法:迴旋轉動肢體,用以矯正骨折兩端旋轉畸形,即採用與旋轉力“反其道而行之”的手法達到整復之目的,適用於四肢長管骨折而旋轉畸形者。

7.端法:端托肢體或端提下陷之骨,以糾正前後錯位下陷之骨端,恢復原有位置。

8.靠法:屬於“夾縛”範疇,既是正骨手法的補充,又有固定的作用。在具體套用中靠法不是一個單一的手法,而是卡、接、擠、旋等各種手法的綜合套用。本法適用於糾正骨折的殘餘移位畸形。

相關詞條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