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調 反調

正調 反調,兩種互有區別又互有聯繫的板式系統。例如皮簧劇種的西皮、二簧,就統稱為正調,而反西皮、反二簧則統稱為反調。有的劇種把反調稱為反線、反弓、反指、反字、陰調、越調、弦下,等等。

正調 反調

正文

板式變化體戲曲劇種所用的音樂術語。指同一種聲腔,由於樂器定弦法的改變,而形成為兩種互有區別又互有聯繫的板式系統。例如皮簧劇種的西皮二簧,就統稱為正調,而反西皮反二簧則統稱為反調。有的劇種把反調稱為反線、反弓、反指、反字、陰調、越調、弦下,等等。
反調是從正調派生的。它是在正調的基礎上,通過改弦變調的方法改變調高。例如二簧原為sol-re定弦,反二簧則為 do-sol定弦,由此構成五度關係的調高變換。反調以轉向屬調為常見,並在新調上建立起一套相應的板式,其結構形式和衍變方法與正調各板式基本相同。京劇二簧的反調系統,就是導板、回龍、原板、慢板、散板、搖板、滾板等,與二簧大致相同;越劇的反調系統,有弦下調慢板、中板、快板、囂板散板疊板等,也與尺調(正調)相同。
因定調高度的改變,促使調性色彩變換,有的並變換調式。京劇中西皮原為宮調式,衍變成反西皮則為徵調式。有的只變換宮調,如粵劇的正線與乙反關係,形成“以閨為宮”的向下方大二度宮調轉換(高胡定弦從sol-re改為 la-mi);也有因改弦換調後使唱與伴奏之間具有對比性復調因素,紹劇〔正工二凡〕,定弦do-sol,分別向高四度宮調或低四度宮調轉換時,定弦則改為sol-re或fa-do,在唱與伴奏之間有不同旋律的複合。也有改弦換調後,只改變旋律進行而調式不變的,如皮簧腔系中正二簧與反二簧,定調高度雖變而商調式本質不變,只是旋律向高擴展,情調上有所不同。常見的反調一般轉為悲沉、傷感,但也有因旋法和音區的改變而更為激越、高亢的。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