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誼書院

正誼書院

正誼書院,創建於清同治六年(1867),是清代福建省城四大書院之一,其前身為閩浙總督左宗棠創立的“正誼書局”。

基本信息

簡介

正誼書院正誼書院
康熙四十六年(1707),福建巡撫張伯行創鰲峰書院,設“正誼堂”,取《漢書·董仲舒傳》“正其誼不謀其利,明其道不計其功”之意,收集宋至清初濂洛關閩學派理學名著及歷代名臣文集55種刊刻行世。
同治五年(1866),左宗棠在新美里(今黃巷)設正誼書局,重刊《正誼堂全書》。各書卷末均刻有長方形篆書牌記:“同治五年夏月福州正誼書局重校開雕”。
同年,鎮閩將軍兼署閩浙總督英桂撥款購得駱舍鋪(今東街28號一帶)民屋,將正誼書局移於此。沈葆楨楊慶琛等人適於其時請建專課福州十郡舉貢的書院,英桂遂如所請,撤書局,設正誼書院,延師課士。
光緒二十八年(1902)正誼書院與鄰近的鳳池書院合併為“全閩大學堂”。光緒三十年(1904),更名為“福建高等學堂”。1911年,福建光復,翌年,福建政務院教育司在正誼書院舊址設署辦公。
福建圖書館創建於1911年,以福州四大書院(鰲峰、鳳池、正誼、致用)及課吏館舊存圖書為館藏基礎,初設于越山書院舊址,1913年遷入正誼書院舊址後,長期在此辦館。
建國後,福建省圖書館不斷擴建,但原書院遺留房屋始終都是館舍的一部分。
2009年,福建省圖書館對“正誼書院”的原有建築物進行修繕,於2011年竣工,實用面積約400平方米。2015年1月25日,書院重裝後正式對外開放。

學院規定

正誼書院正誼書院
書院規定每月考課兩次,初二為師課,十六日為官課。師課由山長主持,課題以制藝和試帖詩為主。官、師各課,考列在一、二十名之內的,都另有獎賞。
正誼書院首任山長是道光十六年(1836年)狀元林鴻年,曾任雲南巡撫。太平軍初起時,襲雲南邊境,鴻年初次聞警,便棄城而逃,所以被劾去官。回籍後,充正誼書院山長。雖然他常以“狀元”二字梗於胸中,脾睨一切,但在書院主講十九年,還是造就了很多人才。士子中如葉大焯、陳寶深、林纖、陳衍、吳增棋等皆是當時待出人才。所以正誼書院對於晚清文學界起了推進的積極作用。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