正本

正本

嚴供受文者使用的具有法定效應的正式文本,格式規範並具備各種生效標誌的稿本,稱作正本。正本與副本是一對對應的概念。《淮南子·主術訓》:“不正本而反自然,則人主逾勞,人臣逾逸。”《醒世恆言·劉小官雌雄兄弟》:“方才說的是男人粧女人敗壞風俗的,如今說個女人粧男、節孝兼全的來正本。《唐六典·秘書監》“皆率其屬而修其職” 唐 李林甫 註:“凡四部之書,必立三本,曰正、副本、貯本,以供進內及賜人。”《前漢書平話》卷上:“我王何憂,雖折軍五萬,須要正本。

基本信息

基本解釋

1. [original(of a document)]∶備有副本的圖書,別於副本的稱正本。

2. [reserved copy(of a library book)]∶文書或檔案的正式的一份。

3. [rectify;put in order]∶從根本上進行整頓。

4. [make enough money to cover the cost;break even]∶夠本兒。

詳細解釋

1. 端正其本源、根本。

《淮南子·主術訓》:“不正本而反自然,則人主逾勞,人臣逾逸。”《漢書·董仲舒傳》:“元者辭之所謂大也,謂一為元者,視大始而欲正本也。”《醒世恆言·劉小官雌雄兄弟》:“方才說的是男人粧女人敗壞風俗的,如今說個女人粧男、節孝兼全的來正本。”

2. 謂書籍的正本。別於副本而言。

《唐六典·秘書監》“皆率其屬而修其職” 唐 李林甫 註:“凡四部之書,必立三本,曰正、副本、貯本,以供進內及賜人。” 宋 郭若虛 《圖書見聞志》卷一:“點檢供御圖書,選三館正本書萬卷,實之秘監以進御。”

3. 作為正式依據的文書或檔案。

4. 猶言償本,夠本。本,謂本錢。

元 關漢卿 《調風月》第一折:“這一交直是哏,虧折了難正本。”《前漢書平話》卷上:“我王何憂,雖折軍五萬,須要正本。”

5. 謂正題。

李文元 《婚事》:“ 蓮妞 一看娘要開正本了,忽然挺直了身子,霎時間臉上烘烘起來。”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