歐洲文學史

歐洲文學史

《歐洲文學史》是周作人創作的圖書,由東方出版社出版 。


我國人民在創造自己民族文化的過程中,一向善於吸收外來的優秀文化。漢、唐、宋、元諸代,我國和亞洲許多國家,甚至和地中海沿岸地區,就有文化交流。明代中葉以後,我國和歐洲文化的接觸更為頻繁。外來文化的影響對我們發展自己的民族文化起過積極作用。
五四運動時期,一批新人物反對封建迷信和舊禮教,提倡科學和民主,反對舊文學,提倡新文學,大量介紹外國有用的新知識,積極翻譯介紹外國文學,特別是俄羅斯的和一些被壓迫民族的文學,對於促進中國新文化和新文學的成長,發生過很大的影響。
但是五四運動有著形式主義的缺點,許多人對外國文學缺乏鑑別能力和批判精神。後來在黨的領導下,左翼文化陣線團結了廣大文學工作者,在外國文學的介紹和研究方面作出了成績,有助於推進反帝、反封建的新民主主義文化的發展。至於如何正確對待外國文學遺產問題,並沒有得到真正解決。
毛澤東同志在1940年撰寫的《新民主主義論》里明確提出,對待外國文化的原則應該是“排泄其糟粕,吸收其精華”。隨後他在《改造我們的學習》、《反對黨八股》、《在延安文藝座談會上的講話》和《論聯合政府》等文獻里,又從不同方面涉及這一馬克思列寧主義原則,並作了精闢闡發。他指出,拒絕繼承和借鑑外國文化和文學,或者對外國文化和文學兼收並蓄,盲目搬用,都是錯誤的。正確的態度應該是以中國人民的實際需要為基礎,把外來的東西加以消化,批判地吸取其有益於中國革命的成分,“目的仍然是為了人民大眾”。三十多年來,特別是中華人民共和國成立以後,根據毛澤東同志提出的指導原則,我們在介紹和研究歐洲文學方面,獲得了很大的成績。但我國歐洲文學研究工作的基礎,還是較為薄弱的,如何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正確總結歐洲文學的歷史經驗,以利於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繁榮和發展,還有待於我們繼續努力。
這本《歐洲文學史》試圖以馬克思列寧主義、毛澤東思想為指導,提供有關歐洲文學發展的基本知識,供高等學校文科使用,並為進一步的研究打下一點基礎。

歐洲文學從古希臘、羅馬到十月社會主義革命已有兩千多年的歷史,是世界文學中很豐富的一部分。
古希臘、羅馬文學是歐洲最早的文學,可以說是歐洲文學的開端。它們都是歐洲奴隸社會的產物。古希臘文學中的神話和史詩則反映了更早的、從氏族社會過渡到奴隸社會時的希臘生活和鬥爭。羅馬文學產生在古希臘文學之後,它使我們對歐洲奴隸社會的生活和鬥爭有更充分的認識。它是古希臘和後代歐洲文學之間的橋樑,在某些方面也有著獨特的成就。近代歐洲各國文學在古希臘、羅馬文學中獲得不少啟示,不斷從中吸取養分。
公元五世紀以後,歐洲許多地區相繼進入封建社會。作為封建制度支柱的基督教教會,一開始就敵視並摧殘古代的重視現世生活的文學和“蠻族”的固有文化;有時則加以改造,以適應其自身的需要。後來教會在文化上取得了壟斷地位,又通過宗教文學宣揚否定現世生活的蒙昧主義思想。但歐洲中古文學的主要成就是在各族民間文學基礎上發展起來的英雄史詩、反映世俗封建主內部騎士階層理想的騎士文學,以及城市興起後作為資產階級文學前身的城市文學。
十四至十六世紀,資本主義因素在歐洲不少地區得到發展,在封建王國的基礎上,許多近代國家開始出現。資本主義在西歐發展最早,新興資產階級的反封建鬥爭表現為文藝復興和宗教改革。文藝復興是一次新興資產階級反教會、反封建的文化思想啟蒙運動。在古代文化重新被發現的條件下,產生了以人文主義思想為核心的新文學。這種新文學成為當時文學的主流,起過巨大的進步作用,是資產階級文學的開端。
十七世紀,資本主義在歐洲各已開發國家有所增長。這時期歐洲文學的主要潮流是古典主義。它是資產階級和封建王權相聯合的產物。它在一些方面繼續並發展了文藝復興時期文學的傳統,崇尚理性,以古代文學為典範,統治歐洲文壇將及兩個世紀之久。
十八世紀,在法國資產階級革命前夕,再一次產生了啟蒙運動文學。它把理性作為衡量一切的尺度,同封建主義和教會勢力進行頑強鬥爭,為資產階級革命作了充分的輿論準備。
法國資產階級革命爆發後,歐洲民族解放運動在十九世紀初蓬勃發展,浪漫主義文學潮流幾乎在所有國家都應運而生。一部分浪漫主義作家在革命的鼓舞下歌頌進步的理想,另一部分則對於革命後的社會感到失望,緬懷往古,表現出消沉的情緒。但他們在藝術上大都衝破了古典主義的樊籠,大膽革新。
十九世紀中期,資本主義經濟在歐洲各已開發國家急劇發展,資本主義社會的固有矛盾日益暴露,落後國家的封建統治更趨反動。批判現實主義在歐洲許多國家先後得到發展,它反映當時的社會生活,揭露現實的醜惡和黑暗,對資本主義秩序起了一定的破壞作用,藝術技巧也取得巨大成就,達到資產階級文學發展的頂峰。但是貫穿其中的個人主義、人道主義和改良主義思想,在工人運動日益高漲的情況下,也暴露出它的消極和保守的一面。
十九世紀後期至二十世紀初葉,批判現實主義文學繼續發展,同時,歐洲文學中出現了兩種突出的現象。一方面是自然主義和形形色色的頹廢文學。這些流派風靡一時,從本質上說,它們反映著資產階級精神力量的崩潰,是資產階級文學走向墮落的標誌。另一方面是無產階級文學的興起。巴黎公社文學繼英國憲章派詩歌和德國一八四八年革命文學之後,唱出了時代的最強音。特別是在俄國1905年革命的進程中,產生了無產階級文學最成功的代表者,第一次塑造了工人和勞動人民的新典型,表現了工人階級的偉大鬥爭和共產主義理想。無產階級文學開始了自己的藝術新探索,標誌了歐洲文學以及世界文學發展的新方向,預示著社會主義文學時代的來臨。

歐洲文學反映了歐洲從氏族社會到資本主義社會各個時期的生活,歷史上各階級、階層的思想感情、鬥爭和憧憬,尤其是資本主義從上升到沒落的整個歷史過程。文藝復興以來五、六百年的歐洲文學,表現了一系列錯綜複雜的社會現象,如殘酷野蠻的原始積累,長期反覆的反封建鬥爭,農民和資產階級矛盾的激化,以及不斷高漲的工人運動等。它還詳盡地描繪了資產階級各個發展階段的生活和理想,這在世界文學中可以說是一個特殊貢獻。
歐洲文學史擁有像荷馬、但丁、莎士比亞、歌德、巴爾扎克、列夫·托爾斯泰和高爾基這樣偉大的作家。他們的藝術以激動人心的力量,反映了他們時代的精神,表達了他們時代人民的情感和願望,通過影響讀者民眾的思想感情,起了推動歷史前進的作用。他們的宏偉瑰麗的創作,在歐洲文學歷史的長河中,掀起了壯闊的波瀾,豐富了人們的精神生活,提高了文學的藝術表現力。
歐洲文學在它的發展過程中,創造了大量作品,形成了各種各樣的文學體裁。每一種體裁都得到相當發展,出現過它的大師或典範作家。歐洲文學的藝術手法也是多種多樣,積累了豐富的藝術經驗。
歐洲各時代的作家提出過許多創作主張,試驗過不同的創作方法。他們試圖用古典主義、浪漫主義、現實主義、自然主義等方法反映生活,表達思想,抒發感情。有些作家自覺或不自覺地採用和某種共同的創作方法,往往形成一種文學潮流或有綱領的文學流派。這些潮流或流派的表現,主要是和某時代某階層的政治要求分不開的。同時它們也和同一時期流行的哲學思潮有著或多或少的關係,如唯理主義之於古典主義,黑格爾唯心辯證法和費爾巴哈物理主義思想之於批判現實主義,實證主義之於自然主義,反理性主義之於世紀末的各頹廢文學流派等。歐洲文學史上,主要是在文藝復興以後,各種創作方法的自成體系,文學潮流或流派的旗幟鮮明,是一種十分突出的現象。這些創作方法、文學潮流或流派,大都在不同程度上豐富了文學反映生活的能力,促進了歐洲文學的發展。
過去的歐洲文學是人類的一份寶貴的文學遺產,這份遺產里雖然有很大部分是屬於歷史的陳跡,但也擁有大量可供無產階級利用的材料,以及能夠鼓舞今天鬥爭的作品。它對於了解歷史,研究現狀,具有很高的認識價值和一定的教育意義。歐洲歷代有成就的作家的藝術探索,各時期文學的藝術經驗,也可以供社會主義文學作為借鑑。批判地吸取歐洲文學的精華,有助於我國社會主義文學的建設。

這部文學史所論述的作家和作品,絕大部分屬於十月社會主義革命以前的各個時代,特別是屬於資本主義時期。作品裡所反映的社會生活和人們的思想感情,跟我們今天的生活和思想感情截然不同。在學習時,應當用辯證唯物主義和歷史唯物主義觀點,對文學現象進行分析。毛澤東同志指出:“無產階級對於過去時代的文學藝術作品,也必須首先檢查它們對人民的態度如何,在歷史上有無進步意義,而分別採取不同態度。”
無產階級革命導師在論述各個剝削階級對勞動人民的壓迫的同時,肯定了它們在上升時期的進步作用。毛澤東同志指出:“歷史上奴隸主階級、封建地主階級和資產階級,在它們取得統治權力以前和取得統治權力以後的一段時間內,它們是生氣勃勃的,是革命者,是先進者,是真老虎。”《共產黨宣言》中說:“資產階級在它的不到一百年的階級統治中所創造的生產力,比過去一切世代創造的全部生產力還要多,還要大。”但隨著歷史的進展,“在隨後的一段時間,由於它們的對立面,奴隸階級、農民階級和無產階級,逐步壯大,並同它們進行鬥爭,越來越厲害,它們就逐步向反面轉化,化為反動派,化為落後的人們,化為紙老虎,終究被或者將被人民所推翻。”
一般說來,在某一歷史階段某一民族內部占統治地位的文化總是統治階級的文化,而同時也存在著被統治階級的文化成分。列寧在《關於民族問題的批評意見》中寫道:“每個民族的文化裡面,都有一些哪怕是還不大發達的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的文化成分,因為每個民族裡面都有勞動民眾和被剝削民眾,他們的生活條件必然會產生民主主義和社會主義思想體系。”我們應當分析哪些是統治階級文學,哪些是被壓迫階級的文學。我們分析一個作家、一部作品,要看其屬於哪個時代、哪個階級;是人民的文學,還是統治階級文學;是某一階級上升時期的,還是沒落時期的。有時人民文學也可能受到統治階級思想的影響,其中也有糟粕;屬於統治階級的作家也有開明和保守、進步和反動之分。要具體分析某種文學現象同當時的經濟、政治和社會思潮之間的關係,看它是站在進步的方面,還是站在落後的方面。
我們對待古代的、外國的作家,不能用我們今天的標準去要求他們。列寧在《黑格爾〈哲學史演講錄〉一書摘要》中指出:“卓絕地堅持哲學史中的嚴格的歷史性,反對把我們所能了解的而古人事實上還沒有的一種思想的‘發展’硬掛到他們名下。”對歷史上有些優秀作家,我們不能因為他們沒有反映出彼時彼地最進步的思想或作品中有某些消極因素,而予以全盤否定。恩格斯對歌德就採取了一分為二的態度,他說:“歌德有時非常偉大,有時極為渺小;有時是叛逆的、愛嘲笑的、鄙視世界的天才,有時則是謹小慎微、事事知足、胸襟狹隘的庸人。”巴爾扎克和托爾斯泰並未表達他們各自時代最先進的思想,但恩格斯和列寧在分別指出他們各自的缺點的同時,又給他們以高度的評價。
對古代的、外國的作家,我們還應分析他們在藝術上是勇於創新,還是墨守成規;是促進了文學的發展,還是限制了文學的表現力。列寧說:“判斷歷史的功績,不是根據歷史活動家沒有提供現代所要求的東西,而是根據他們比他們的前輩提供了新的東西。”
此外,歐洲文學的範圍很廣,要注意部分和整體、點和面之間的關係。只有認識各國文學的獨特性,才能更好地了解歐洲文學的共同性;了解共同性,反過來也會加深對獨特性的認識。對於重要的作家和作品有一定的理解,有助於認識歐洲文學的發展歷史;同樣,文學史的全面知識也會有助於恰當地評價作家和作品。
學習歐洲文學史,也需要運用聯繫、比較的方法。要注意前代與後代、國與國之間的關係。後代作家對於前代有什麼繼承,又在什麼方面發前人所未發,道前人所未道。一個國家的文學對另一些國家的文學發生過什麼影響,而受影響的國家又從而怎樣豐富了自己民族的文學。
注意這些基本的立場、觀點和方法,將會有助於我們比較正確地掌握歐洲文學史的基本知識,評價歐洲文學現象,使歐洲文學的遺產為我國社會主義的今天服務。
【圖書簡介】 - 歐洲文學史
一九一七年四月,經魯迅推薦,周作人進入北京大學國史館工作。九月被聘炎北京大學文科教授,兼國史館編纂編輯中,開始撰寫《近代文學史》與《希臘文學史》講義,合而為《歐洲文學史》,一九一八年十月上海商務印書館出版,入“北京大學叢書”。全書約十萬言,分希臘、羅馬、中古與文藝復興及十七十八世紀三卷,為“我國第一部歐洲文學史講義”,被視為“代表著當時學術研究的最高水平”,“堪稱文學史建構之典範”,“頗有見解的學術專著”。吳宓評價本書說:“蓋自新文化運動之起,國內人士競談‘新文學’,而真能確實講述西洋文學之內容與實質者則絕少(僅有周作人之《歐洲文學史》上冊,可與謝六逸之《日本文學史》並立),……。”陳平原評本書說:“……是過去十年間閱讀歐洲文學及文學史著作的一個總結。具體論述或許不夠深入,頗有將前人成果‘拿來作底子’的,但畢竟是中國人編寫的第一部歐洲文學史。……這一借‘調和古今’而尋求新生命的文學理念,在其日後的社會及文學實踐中,得到自覺地凸現。”
【作者簡介】 - 歐洲文學史
周作人(1885-1976),字星杓,原名櫆壽。浙江紹興人。16歲入南京江南水師學堂,讀嚴復所譯《天演論》、《物競論》等書,並首次閱讀英文版“真正的民間文學”《天方夜譚》。21歲東渡日本求學。32歲被聘為北京大學教授。83歲立下遺囑:“餘一生文章無足稱道,惟暮年所譯希臘對話,是五十年來的心愿,識者當自知之。”被定位為“文學家”、“翻譯家”與“文學評論家”。文被評為“古今中外派”、“雜家”,“審美救世主義者”。思想上以宗教為最高,嘗謂:“人類所有最高的感情便是宗教的感情;所以藝術必須是宗教,才是最高上的藝術。”
【圖書目錄】 - 歐洲文學史
第一卷 希臘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史詩
第三章 歌
第四章 悲劇
第五章 喜劇
第六章 文
第七章 哲學
第八章 雜詩歌
第九章 雜文
第十章 結論
第二卷 羅馬
第一章 起源
第二章 希臘之影響
第三章 戲曲
第四章 文
第五章 詩
第六章 文二
第七章 詩二
第八章 文三
第九章 詩三
第十章 文四
第十一章 雜詩文
第三卷 第一篇 中古與文藝復興
第一章 緒論
第二章 異教詩歌
第三章 騎士文學
第四章 異教精神之再現
第五章 文藝復興之前驅
第六章 文藝復興期拉丁民族之文學
第七章 文藝復興期條頓民族之文學
第三卷 十七 十八世紀
第一章 十七世紀
第二章 十八世紀法國之文學
第三章 十八世紀南歐之文學
第四章 十八世紀英國之文學
第五章 十八世紀德國之文學
第六章 十八世紀北歐之文學
第七章 結論
附錄一 譯名對照表
附錄二 主要作家、作品它引
後記
外國文學史》【歐美片】
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錄
南開大學出版社出版。
目錄
第一章 古代文學
1概述
2荷馬史詩
3希臘戲劇
4維吉爾
第二章 中世紀文學
1概述
2但丁
第三章 文藝復興時期文學
1概述
2拉伯雷
3塞萬提斯
4莎士比亞
第四章 17世紀文學
1概述
2彌爾頓
3莫里哀
第五章 18世紀文學
1概述
2菲爾丁
3伏爾泰
4盧梭
5歌德
6席勒
第六章 19世紀文學
1概述
2斯丹達爾
3巴爾扎克
4福樓拜
5波德萊爾
6狄更斯
7海涅
8果戈理
9屠格涅夫
10陀思妥耶夫斯基
11密茨凱維奇
12惠特曼
第八章 19世紀後期文學
1概述
2佐拉
3莫泊桑
4哈代
5易卜生
6托爾斯泰
7契訶夫
8馬克·吐溫
第九章 20世紀現實主義;社會主義現實主義文學
1概述
2高爾基
3馬雅可夫斯基
4帕斯捷爾納克
5肖洛霍夫
6羅曼·羅蘭
7肖伯納
8勞倫斯
9托馬斯·曼
10德萊塞
11海明威
第十章 20世紀現代主義;後現代主義文學及其他重要作家
1概述
2艾略特
3卡夫卡
4普魯斯特
5喬伊斯
6福克納
7薩特
8貝克特
9納博科夫
10海勒
11馬爾克斯
再版後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