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特式小說

歌特式小說,起源於18世紀後期的英國,開山鼻祖是霍勒斯·沃波爾。

名稱

哥德式小說

簡介

他的《奧特蘭托城堡》創立了早期古典哥德式小說的模式。哥德式小說的出現,既與當時英國墓園派詩人的“哥德式”情結有關,也與埃德蒙·伯克(Edmund Burke,1729—1797)的“哥德式”美學標準有聯繫。此外,它還借鑑了理查森的《克拉麗莎》的“女郎一惡棍”這一對立模式。這種小說問世不久,即引起克拉拉·里夫(Clara Reeve,1729—1807)、索菲婭·李(Sophia Lee,1750—1824)、威廉·貝克福德(William Beckford,1760—1844)等許多人仿效,成為最流行的體裁,並迅速從英國擴展到整個歐美。
至18世紀90年代,哥德式小說逐漸演化成兩個分支。一個分支是恐怖型哥德式小說,其特點是堅持傳統的手段,並在此基礎上融人病態的邪惡,以增加神秘、恐怖的效果,如馬修·劉易斯(Matthew Lewis,1775—1818)的《僧人》(The Monk,1795)。另一個分支是感傷型哥德式小說,其特點是保留古堡場景,但拋棄過分的神秘成分和極度的恐怖氣氛,使故事得出合乎邏輯的解釋,如瑪麗·拉德克利夫(Mary Radcliffe,1764—1823)的《尤道弗的奧秘》(The Mysteries of Udolpho,1794)。這兩個分支對美國都有影響。在美國恐怖型哥德式小說家當中,代表人物是查爾斯·布朗(Charles Brown,1771—1810)。他的《威蘭》(Wieland,1798)等一系列恐怖哥德式小說以陰鬱的色調和神秘的氣氛,極為傳神地描述了主人公的恐懼心理,對後世的嚴肅小說家影響很大。在感傷型哥德式小說家當中,代表人物有薩莉·伍德(Sally Wood,1759—1855)和伊薩克·米契爾(Isaac Mitchell,1759—1812)。前者以18世紀的法國和西班牙為背景,創作了《朱莉亞》(Julia,1800)等一系列知名的哥德式小說。後者以哥德式小說《庇護所》(The Asylum,1804)聞名。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