歌山村

歌山村

歌山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東陽江畔,離東陽市城區22公里。東陽至嵊縣、東陽至橫錦、諸暨至永康的公路穿境而過。

基本信息

歌山村歌山村夕陽紅樂園
歌山村位於浙江省金華市東陽江畔,離東陽市城區22公里。東陽至嵊縣、東陽至橫錦、諸暨至永康的公路穿境而過。近期所修的公路將接收為國道。東陽江由南往北穿村而下,把村區分成大歌山、小歌山兩部分。兩面環山,兩山夾水,林木茂盛,風景秀麗。宋元明清時期屬孝德鄉;1929年屬第二區,1935年5月屬十一都鄉七保,1944年11月屬歌山鄉;1958年9月屬巍山人民公社歌山管理區,1960年4月屬巍屏管理區,1961年9月屬巍屏人民公社,1962年6月屬歌山人民公社,1983年7月屬歌山鄉。1992年,有304戶、862人。耕地523畝,自流灌溉面積占70%。山林2000餘畝,溪灘800畝。幼稚園1所、中國小1所,區辦職業高中1所、衛生院1所,村辦企業6家,年產值300萬元。其中工藝玩具廠屬外向型企業,產品遠銷日本、英國、美國及東南亞各國。

基本簡介

歌山村歌山村一角
歌山村位於東陽中部。相傳,環山村民嗜歌如命,常年歌聲不輟。一年,皇太后駕崩,令全國禁樂三年。村民無奈,便隱山中集唱。縣令知之,集村民訓斥命檢舉為首者,無應。縣令怒斥:“非人唱,得為神乎?”村民心一亮,應道:“誰不知唱歌要殺頭,只有神嬤嬤才不怕呢。”話聲剛落,山中歌道:“我是歌神三嬤嬤,經山但見百性愁,唱支山歌樂一樂。”悠悠歌聲,如雲出谷。縣令大怒,命搜山,遍查無獲。搜查才止,歌聲又作。歌山遂得名。
東陽藉歌山村而有歌山畫水之譽。據南朝鄭緝之撰的《東陽記》載:歌山,在吳寧縣。故老相傳云:昔有人乘船從山下過,見一女子浴汲乃登此山,負水行歌,姿態甚妍,而莫知所由,故名歌山。又《浙江通志》、《金華府志》記載:昔人乘舟,見女子汲水山下,登岸而歌,姿態端美,舟人挑之,神怒,乃墜三大石,以塞水源,遂不通舟。此地即今之歌山。玉女墜石處,建有玉女祠,文化大革命前遺址猶存。相傳,春秋時期,村民嗜歌如命,男女對歌,老少聯唱,四季歌聲不絕。某年,全國因故禁樂,村民無奈,進山集唱。然禁而不絕,滿山皆歌。歌山之名由此遠播。

革命記載

歌山村歌山村家具公司
歌山郭氏承祖訓,崇尚武術。南宋時,在玉女祠前設騎馬灘,練習騎射,操練武術。據傳,屢擺擂台比賽、切磋,頗有習武名聲。清朝中葉,延聘名師張稱錘,訓練18短棒(拳師),均為武藝高強之輩。相傳,歌山郭氏系唐代汾陽王郭子儀後裔,故宗祠門樓為仿王宮建築,大門口有九級石階,重檐疊廊,內有巨型石柱。大門上有木匾一方,上書理學名宗,二門上刻有萬水朝宗石板,均為朱熹手跡。
明代,村邊建有放生潭,計100餘畝。潭邊獨立一鳥嘴岩石筍。定佛祖釋迦牟尼生日四月初八為放生日。清朝中葉,放生潭歸橋會管轄,由是,歌山農曆九月十六大橋開橋日增為放生日。並於潭面建有觀魚亭和蓮徑柱,上刻龍、佛圖形及放生規定。四方善男信女,購買水生動物來潭放養,年長日久,魚鰲成群,水清草碧,煞是美觀。潭於1943年被日本侵略軍所毀。
村北歌山大橋歷來為浙東地區交通樞紐,兵家必爭之地。太平天國、北伐、抗日戰爭解放戰爭時期均發生過激烈爭奪戰。清鹹豐九年(1859)朱明傑郭欽敬郭忠褒等人創議捐建大橋,因戰亂中止。同治五年(1866),郭銑、郭庭芝、郭忠啟等人繼而復倡建。歷時22年,於光緒七年(1881)建成長70丈的石板橋,橋面兩側疊石為欄。光緒十五年被洪水沖毀,後重建為條石墩木面橋。1922年縣境特大洪水,全橋沖毀。1934年興建東陽至嵊縣長樂公路,利用老石墩改建鋼桁架木面橋,長193.83米,寬5米。後毀於抗日戰爭期間。1951年,東陽縣人民政府撥款700萬元(舊人民幣)、大米3.5噸,修復成長195米、寬4米的木面橋。1960年3月13日動工改建為永久性條石墩台面拱橋,1963年建成。共六孔,單孔淨跨15米,全長144米,寬7米,高10米,荷載20噸。北側建有行人道1.5米,南側建有過水渠道2米許。總投資29.8萬元,其中省補助24萬元。橋北東端古時有夏皇廟,現為北乾渠、南乾渠的分界處,二級電站4個機組,日發電量1000千瓦。橋南東端原建有5層水閣涼亭,可登高望遠,鳥瞰歌山全景;西端潮廟,立有昭明太子石雕全身像,始建於唐,大橋建成後,供奉為橋神。現已廢。

名勝特產

歌山村歌山窯址
歌山窯址系浙江省重點文物保護單位。為婺州窯青瓷的重要產區之一。歌山窯群約6平方華里窯床依山勢而建,為磚砌拱券式龍窯,堆積分布範圍廣,堆積層厚0.2~0.4米。唐初,製作碗盤,唐中期燒制玉璧足碗。採用墊珠疊燒法。至五代,產品有、盤、粉盒、執壺等。胎質細膩,施全釉,青綠,注重紋飾。產品遠銷海內外。1975年,出土一具蛙硯,狀如青蛙,造型別致,屬稀世珍品。

經濟發展

歌山村人多地少,1949年前生活艱難。村中泥、木、篾工大多外出謀生。在家勞動力,則專營竹筏運輸。1937年,杭州淪陷,上海至金華貨運,船運至寧波後改經歌山,歌山因此畸形繁榮。江面停泊商排、竹筏,煤氣燈徹夜通明,商店、客棧多至幾百家。村民開過12家過塘行(運輸公司)、3個黃包車行。每天單運輸官鹽的汽車就有60多輛。80%的村民從事商業、服務業,時有小上海之稱。1940年,中國國民黨縣黨部曾在此設立敵貨審查委員會。1941年5月,日本侵略軍騷擾歌山,過塘行遭劫,官棧食鹽被搶2.7萬餘擔。其時,浙江省政府主席黃紹手諭追查。年冬,日本侵略軍飛機在歌山狂轟濫炸,歌山村民12人被炸死。
1949年後,成立鐵業、木業社。1964年組建歌山鄉手工社建築隊,職工60餘人,外出承包建築工程。1970年更名東陽縣歌山工程隊。文化大革命中,鬥爭黑包頭,制止勞力盲目外流,嚴重影響了歌山建築業的發展。1982年與浙江第二建築公司聯營,承建杭州商學院6層幹部培訓樓。18個月工程,9個月竣工,質量全優。次年1月,更名東陽縣歌山建築公司(即東陽第四建築公司),1983年選送9名職工參加阿拉伯葉門共和國總統府建築工程,開東陽建築勞務出國之先。1984年承建國防科工委715所科研大樓,12層全框架結構,10430平方米,質量全優。1985年,承建工程100%全優,人均產值超萬元,獲浙江省優秀鄉鎮建築企業金牌獎。1987年有職工4941人,固定資產354萬元,年竣工面積26萬平方米,總產值5536萬元。另有大華公司,職工670人,固定資產248萬元,設備淨值222萬元,各類機械200餘台。此外,還有承建工程款逾30萬元的私人包工頭30多人。由於歌山村建築業的突飛猛進,前中共浙江省委書記江華曾先後兩次來村視察指導。

村莊狀況

歌山村歌山村一景
歌山人樂善好施。1949年前設有長樂茶亭,村人輪流泡茶,過往客商行人可免費飲用。民國時期創辦東陽縣第二育嬰堂,僱傭奶娘10多人,收養棄嬰數十名。
歌山村一年兩次(農曆六月初六、十二月十六)物資交流大會。平時每逢三、六、九為市日。1967年試種蘑菇。1968年改溪造田,為縣內示範村。1969年引種香根草、蘋果樹等。1949~1993年,累計獲先進、獎勵等各類錦旗200餘面。1988年,東陽市人民政府對市民人均收入進行普查,歌山人均年收入超千元,位列東陽市前茅。
歌山人素重教育。宋代,朱熹赴石洞書院講學,曾在歌山改定《四書集注》。據東陽舊志記載,南宋慶元四年(1198),朱熹贈《大學章句》及《誠意章句集注》草稿本,村人世代珍藏,清初尚存。1916年改私塾為新制初等國小堂。1951年,招生4個班,210人。1964年新建校舍。1967年附設國中班。1980年改為鄉中心學校,12個班級,600餘名學生,28名教師。1982年確定為東陽首批農村實驗中心,政府下撥價值1萬餘元的理化實驗儀器,集資新建實驗院,建築面積500平方米。1984年評為東陽縣普及初等教育先進單位,浙江省體育達標先進單位。1985年被評為浙江省農村實驗中心先進單位。並有27個省市代表團曾來參觀訪問。歌山中國小現有15個班級,學生752人,教師33人,校園占地面積14308餘平方米,建築面積3080平方米。位於象塘的原區屬歌山職業學校創辦於1975年,設建築、家用電器、縫紉等專業,現有學生200餘人。
歌山村人才輩出。清末有被皇帝待以上賓的風水先生郭法貴。清末民初,有參議院議員、著名戰馬警犬高級醫生郭凱榮。民國時期有國防部測量局繪圖室主任、《全國輿圖》編輯室主任郭耕人。1949年後,有蘇州醫學院博士、幾度出國參加援外建設和考察、被英國皇家醫學會吸收為會員的郭錫倉;中國《法制日報》主任記者,中國美術家協會、中國版畫家協會、中國藏書票研究會會員,曾參加北京人民大會堂建設的郭印川;在日本名古屋大學讀博士學位的郭為農等。1949~1993年,大學畢業47人。現有副教授以上高級知識分子9人。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