歂姓

歂姓

一個比較古老的姓氏,有多種不同的來源。現在仍屬稀姓。也表示地名。

基本介紹

歂[歂,讀音作chuán(ㄔㄨㄢˊ)]

姓氏淵源

第一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魯國大將歂孫生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西周時期,周宣王姬靜封小弟姬友於鄭地(今陝西鳳翔,一說陝西華縣),姬友建立起西周王朝的最後一個諸侯國鄭國。姬友死後諡號為“桓公”,史稱鄭桓公。在周幽王姬宮涅執政時期,鄭桓公擔任周王朝的司徒,負責掌管教化民眾和朝廷的行政事務。他眼見周幽王寵幸褒姒、重用奸臣、王室日益矛盾激化、內憂外患交織重疊,預感到西周王朝將要發生變亂,於是,他向太史伯請教避禍的辦法。鄭桓公根據太史伯的建議,把家屬和重要財產安置在虢、鄶之間一個叫“京”的地方,是為鄭國在東方建國的最初基礎,史稱“虢鄶寄孥”,亦稱“桓公寄孥”。孥,就是財產。次年,西周王室便發生了“犬戎之亂”,鄭桓公為國捐軀,其子姬掘突襲位,是為鄭武公。後來,鄭武公乘護送周平王東遷之機,先後攻滅了虢、鄶二國,建立了新的鄭國。鄭桓公的後裔子孫中,有姬歂孫,春秋時期在魯國出任大將軍,是一位名聲顯赫的歷史人物。

在史籍《今姓氏書辨證·二仙》中記載:“魯大夫歂孫生之後。歂孫生,生搏宋萬者。”歂孫生,即姬歂孫,為魯國戎右,亦稱車右,即右軍統領,號稱魯國第一猛士。而宋萬,則是宋國大將軍南宮長萬,亦是宋國第一勇士。

周莊王姬佗十三年(魯莊公十年,公元前684年),魯莊公姬同用曹劌之策“以一鼓而勝三鼓”,在長勺(今山東萊蕪)大敗齊國軍隊。齊軍敗歸,剛即位不久的齊桓公姜小白大怒道:“兵出無功,何以服諸侯乎?”上大夫鮑叔牙說:“齊、魯皆千乘之國,勢不相下,以主客為強弱。昔乾時之戰,我為主,是以勝魯。今長勺之戰,魯為主,是以敗於魯。臣願以君命乞師於宋,齊、宋同兵,可以得志。”齊桓公許之。乃遣使行聘於宋國,請出宋國軍隊。宋閔公子捷自齊襄公姜諸兒時就與齊國時常共事,今聞姜小白即位,正欲通好,遂欣然接受要求,雙方制定了會師時間,以農曆6月初旬兵至郎城(今山東茺州)相會。至期,宋國派遣大將南宮長萬為主將,猛獲為副將。齊國則派鮑叔牙為主將,仲孫湫為副將。各統大兵,集於郎城。共同討伐魯國。當時齊軍於東北,宋軍於東南。得知齊、宋聯軍來犯,魯莊公對屬下說:“鮑叔牙挾忿而來,加以宋國的協助,特別是那位南宮長萬有觸山舉鼎之力,我國沒人是他的對手。加之齊、宋兩軍聯軍並峙,互為犄角,如何抵禦呢?”時有鄭穆公姬蘭之子公子偃,為魯國上大夫,人稱“賽呂望”,足智多謀,文武精通。公子偃對魯莊公說:“主公別慌,容我出去觀察敵軍的詳情。”過了一會兒,公子偃回來對魯莊公說:“鮑叔牙有戒心,軍容甚是嚴整。而那個南宮長萬自恃其勇,以為無敵,卻是勇則有餘,謀略不足,其隊伍雜亂無章。倘若我軍自本城的雩門(西南門)突然攻出,掩其不備,宋軍可敗也。宋軍一敗,齊軍自然不能獨留,必然後撤。”魯莊公遲疑道:“可我軍中沒有人能敵得過南宮長萬呀。”公子偃自告奮勇:“讓我來試試!”魯莊公點頭:“好,寡人自為接應!”公子偃以一百張老虎皮披在戰馬背上,乘月色朦隴,偃旗息鼓,開雩門而出。掩近宋軍大營,宋兵全然不覺。公子偃命軍中舉火,一時金鼓喧天,直前衝突。火光之下,遙見一隊猛虎咆哮。當時宋軍人馬無不股慄,四下驚慌失措,爭先馳奔。南宮長萬雖勇,無奈軍隊已經潰散,只得自己驅車而退。不一刻,魯莊公率大隊人馬殺到,與公子偃合兵一處,連夜追逐,一直將宋軍追到乘邱(今河北徐水漕河鎮)。南宮長萬對猛獲說:“這樣潰退不是辦法,今日必須死戰,不然不免。”猛獲應聲而出,剛遇公子偃,兩下對殺。南宮長萬則挺著長戟,直撞入魯國大軍,逢人便刺,遇馬即砍,殺得魯軍人仰馬翻。魯國兵將懼其驍勇,無人敢近前。魯莊公對戎右歂孫生說:“你是我國第一勇士,素以力大無比著稱,敢與南宮長萬決一勝負嗎?”歂孫生點點頭,遂挺起大戟,駕戰車徑尋南宮長萬交鋒。魯莊公一腳蹬在車轅上觀望,只見歂孫生追上南宮長萬拚死廝殺,卻戰南宮長萬不下,便對左右喊:“取我金僕姑來!”金僕姑,是魯軍中的一種強弓所用的勁矢。左右捧矢以進,魯莊公搭箭上弦,瞄準南宮長萬,颼的一箭正中右肩,深入於骨。南宮長萬大叫一聲,急用手拔箭,歂孫生乘其手慢,挺起大戟盡力一刺,刺透了南宮長萬的左大腿。南宮長萬倒撞於地,急欲掙扎,被歂孫生跳下戰車,雙手緊緊按定,魯軍眾兵將一擁而上,擒住了南宮長萬。猛獲見主將被擒,棄車而逃。魯莊公大獲全勝,嗚金收軍。歂孫生押解著南宮長萬獻功,那南宮長萬的肩、股被創,尚能挺立,一臉的不服氣,毫無痛楚之態。魯莊公愛其英勇,卻是厚禮待之。後來又將南宮長萬釋放回宋國。鮑叔牙得知宋國軍隊已經失利,長嘆一聲,果然率全軍撤回齊國去了。魯國再一次擊敗了齊國。

在姬歂孫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歂孫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歂氏、孫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第二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春秋時期鄭國上卿歂歂之後裔,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鄭桓公的後裔子孫中,有姬駟歂,春秋時期在鄭國出任執政大夫,是一名聲顯赫的歷史人物。據史籍《百家姓考略》記載:“歂,鄭大夫駟歂之後。”姬駟歂,是春秋後期著名的鄭國上卿,是繼子產、子大叔之後的執政大夫。姬駟歂嚴格遵循並保護貴族利益,他在周敬王十九年(鄭獻公十三年,公元前501年)殺了鄭國的思想家鄧析(公元前545~前501年),依據的就是鄧析所倡導的《竹刑》上的刑法條款。竹刑,為鄧析所創。他把自己所制定的法律條文逐款撰寫在竹簡上,所以史稱其為《竹刑》。《竹刑》的出現,在中國的法律發展史上是一大進步。此前的刑鼎笨重,而竹刑則便於攜帶、查閱、依照和流傳。鄧析在春秋末期首倡“刑名之論”,操“兩可之說”,主張刑名之治,並制定了竹刑,還積極主張刑法公開化。結果,這種以法治國的政治主張,自然引發了鄭國貴族們的極大不滿,最後當然要為代表貴族利益的姬駟歂所殺。

在史籍《左傳·定公九年》中記載:“鄭駟歂殺鄧析,而用其竹刑。君子謂子然於是不忠。茍有可以加於國家者,棄其邪可也。”鄧析撰寫的《竹刑》,作為刑書原本沒有什麼法律效力,擔被姬駟歂採用後,真正具有了實際的法律效力。《竹刑》是春秋晚期代表與奴隸主階級對抗的新興地主階級利益的法律先驅。

在姬駟歂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的名字為姓氏者,稱駟歂氏,後省文簡化為單姓歂氏、駟氏等,世代相傳至今。

第三個淵源

源於姬姓,出自遠古帝王歂頊,屬於以先祖名字為氏。歂頊,是黃帝的孫子、金天氏的侄子、昌意之子,也就是高陽氏,二十歲接替金天氏少昊帝登基,成為炎黃部落聯盟的首領,在位七十八年,九十八歲逝世。由於著名的屈原在《離騷》中說曾楚國王族是“帝高陽之苗裔”,因此有學者推測歂頊帝為南方部落聯盟的首領。其實,這位學者忘了:所謂“南方”的荊楚之地,是周王后來封賜給鬻熊之孫熊繹的,而楚族之故部原來一直居於商都朝歌南部的有熊(今河南新鄭),因此其族後來以“熊”為氏,根本不是什麼“南方部落”,而是非常傳統的中原部落。傳說,歂頊的老師叫柏亮父,柏亮父教導有方,使歂頊在成年後為人沉靜穩練,通達知理。歂頊帝在位期間居於居於帝丘(今河南濮陽),對內根據軒轅黃帝發展農業的一貫政策,制定了一年中的春、夏、秋、冬四個季節與二十四節氣;理順了四時五行之氣,用以教化萬民;還積極擴大各種莊稼的種植,訓養繁殖牲畜,充分利用地力,減少了人力物力的損耗,進一步發展了農耕經濟。而對外,歂頊帝則極力進行擴張,多次率軍開疆拓土,北到幽陵(今北京),南到交趾(今越南),西到流沙(今甘肅嘉峪關),東到蟠木(今南嶺,包括越城、都龐、萌渚、騎田、大庾五個山嶺,又稱五嶺),全部被歂頊以武力征服,在一定程度上也向這些地方播撒了中原的先進文明。歂頊帝逝世時,將天下人族共主之位傳與堂侄帝俊,成為炎黃部落聯盟的新首領。

在歂頊帝的後裔子孫中,有以先祖名字為姓氏者,稱歂頊氏,後省文簡改為單姓歂氏、頊氏等,世代相傳至今,是非常古早的姓氏之一。

得姓始祖

歂頊、歂孫生(姬歂孫)、姬駟歂。

遷徙分布

歂氏是一個非常古老的姓氏群體,三支源流實為一個淵源,但在今中國大陸的姓氏排行榜上未列入百家姓前兩千位,在台灣省則未列入當局“內政部民政總署”在2005年(島內民國九十四年)2月28日對台閩地區進行的姓氏統計程式,族人多以河南、洛陽為郡望,亦主要分布在今河南省的洛陽市一帶地區。

郡望堂號

郡望

河南郡:秦朝時期名為三川郡。西漢高祖二年(丙申,公元前205年)改為河南郡,治所在雒陽(今河南洛陽),其時轄地在今河南黃河南部洛水、伊水下游,雙洎河、賈魯河上游地區及黃河北部原陽縣一帶地區,下轄二十二縣,大致相當於今河南省孟津、偃師、鞏義、滎陽、原陽、中牟、鄭州、新鄭、新密、臨汝、汝陽、伊川、洛陽等縣市一帶。東漢時期既都洛陽,為提高河南郡的地位,其長吏不稱太守而稱尹。隋朝初年河南郡被廢黜,後又復為豫州河南郡。唐朝時期為洛州河南府,其轄境都遠小於漢朝時期的河南郡。元朝時期為河南路,明、清兩朝時期均為河南府。民國時期建為河南省,一直延續至今。

洛陽府:亦稱洛陽郡。戰國時期,秦國的秦襄王始置洛陽縣,縣城以設在在洛水之陽(北岸)而名,當時屬於三川郡。西漢時期,洛陽開始成為河南郡治。東漢時期建為都城。三國時期的曹魏國及後來的西晉、北魏、五代後唐皆建都於此,南北朝時期東魏置郡,故城轄地在今河南省洛陽市白馬寺東漢水北岸。隋、唐兩朝,洛陽郡的轄境曾一度抵達今韓國漢城市以西九公里處,大唐王朝的大周皇帝武則天曾以洛陽為都城達十四年。由於新莽、唐朝、五代後唐、後粱、後晉、後漢、後周、北宋、金國也都以洛陽為陪都,故而歷史上多稱洛陽為“六朝古都”。

堂號

河南堂:以望立堂,亦稱三川堂、河內堂。

洛陽堂:以望立堂,亦稱白馬堂。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