欽州石金錢龜

欽州石金錢龜

欽州石金錢龜,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特產。中國地理標誌產品(農產品地理標誌)。欽州市石金錢龜養殖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成熟的經驗,養殖戶利用沿海、沿江低值小雜魚豐富的優勢,以鮮活魚蝦天然飼料餵養為主,養殖的石金錢龜更接近自然生態產品,品質優異。曾獲得龜王稱號和全國龜鱉評比大賽獲一、二、三等獎的榮譽,有“天下名龜出欽州”的聲譽,在中國居行業龍頭地位。

產地環境

欽州市地處沿海,有著養殖龜鱉的得天獨厚的自然優勢和傳統產業優勢,由於地理環境和水土不同,欽州產的龜鱉肉質香甜,由此享有“天下名龜出欽州”之盛名。[1]欽州市屬亞熱帶海洋性季風氣候區,具有熱帶向亞熱帶過渡的特點,夏季受夏季風控制盛吹偏南風,冬季受冬季風影響盛吹偏北風。一年之中以夏季風占優勢,因而高溫多雨,夏熱冬暖,夏濕冬乾,呈顯著的季節性變化。
欽州市地形北枕山地,南瀕海洋,地勢北高南低。地貌類型由西北向東南依次為山地、丘陵、台地平原、沿海灘涂,呈有規律的分布。水資源豐富。欽州市河流主要有欽江、茅嶺江、南流江、大風江,河流溪渠成網,流域面積6000多平方公里,流域面積100平方公里以上的河流有32條,常年涇流量50.1億立方米,多年平均徑流深983毫米,多年平均水資源量104.2億立方米,水資源豐富。全市有蓄水工程總數4446座,其中水庫410座,塘壩4036座,總庫容8.12億立方米,有效庫容4.78億立方米;共建成各類水利灌溉工程8762處,有效灌溉面積126.36萬畝。欽州灣海水幾乎無污染,天然飼料豐富,適合魚、蝦、貝、藻類的繁殖生長,境內近海有海魚蝦貝類500多種,其中經濟價值高的有50多種。[2]

品種特性

欽州石金錢龜,學名:廣西擬水龜(Mauremysguangxiensis),產於欽州十萬大山、六萬大山、越南。個重:1.8—5.2斤,最大個體7.2斤,獲得2011年中國龜鱉評比大賽擬水龜屬一等獎。
欽州石金錢龜,頭頂部光滑無鱗,幼龜、成龜均為欖橄黃褐色;夾雜有
欽州石金錢龜外觀特點[3]零碎黑點。眼珠黑色,眼珠兩旁角膜各有一小黑點,看起來眼珠像一條黑線。眼瞼部灰綠色。頭後眼側具有黑色條紋,眼後側有一條黑紋延伸至耳鼓膜,喙后角有一條淡黑紋延伸至耳鼓膜下方。喙部及頸部淡黃色,頸上皮灰褐色。背甲具三條棱,脊棱明顯;脊棱上有一條粗黑線從頸盾而至臀盾連續不斷。成龜無論雌雄都有桔黃色或黑褐色殼體,背腹甲邊緣淡黃色。幼龜背甲及四肢黑褐色。頸盾1枚,短小,梯形。椎盾五枚,第一椎盾前窄後寬;第二、三、四椎盾呈六邊形,寬長几乎相等;第五椎盾呈扇形。肋盾四對,緣盾十一對,臀盾一對,分列兩側。背腹甲以甲橋縫相連,腹甲略短於背甲。兩條縱行寬大的黑斑幾乎覆蓋整個腹甲,僅兩側及中央為狹帶狀的淡黃色;甲橋幾乎黑色。喉盾突出,前緣平截。肛盾成深缺刻。腹甲盾縫:腹盾縫=胸盾縫>股盾縫>肛盾縫≥肱盾縫。四肢扁圓,前肢有較粗大的覆瓦狀鱗片,呈灰褐色;有些成龜下部內側鱗片呈淡黃色。後肢鱗片較細弱,呈灰褐色。前肢五爪,後肢四爪,趾間全蹼。股部疣點分列稀疏,不明顯。尾背覆以細鱗,後段腹面鱗片成對,雄性尾稍粗長,泄殖孔尾基稍遠。尾呈灰褐色。[4]

生產情況

養殖

欽州市石金錢龜養殖有著悠久的歷史,積累了成熟的經驗,養殖欽州石金錢龜地理標誌評審[5]戶利用沿海、沿江低值小雜魚豐富的優勢,以鮮活魚蝦天然飼料餵養為主,養殖的石金錢龜更接近自然生態產品。到2010年,欽州市共有5個石金錢龜養殖基地獲得了無公害龜鱉養殖基地認證。2011年,欽州的石金錢龜養殖戶從2004年的3000多戶發展到10000多戶,養殖數量發展到70多萬隻,年產值3億多元,龜鱉產業已成為農民民眾致富奔康的支柱產業。2005年,欽州市舉辦的首屆“天下名龜出欽州”龜鱉大展吸引了人民日報、中央人民廣播電台、光明日報、經濟日報以及香港文匯報等28家新聞媒體的爭相報導;2010年參加廣西龜王鱉王評比大賽,欽州石金錢龜獲得龜王稱號;2011年參加中國“全國龜鱉評比大賽”,欽州石金錢龜獲雄龜一、二等獎、雌龜二、三等獎,擦亮了“天下名龜出欽州”的品牌,確立了欽州石金錢龜在中國的行業龍頭地位。[6]

地理標誌

根據《農產品地理標誌管理辦法》規定,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水產技術推廣站申請對“欽州石金錢龜”農產品實施農產品地理標誌保護。經過初審、專家評審和公示,符合農產品地理標誌登記程式和條件,農業部決定於2012年5月2日準予登記。

保護範圍

廣西壯族自治區欽州市兩縣四區所有鄉鎮。地理坐標為東經108°10′55″~109°51′24″,北緯21°34′52″~22°41′29″。

質量控制技術規範

國家標準:AGI2012-01-858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