次韻和朱總司令出太行

《次韻和朱總司令出太行》一詩是傑出的無產階級革命家董必武先生的作品。該詩是作者於1940年為和朱總司令的詩《出太行》而創作,讚頌了朱總司令出師太行山的凜然神威和英雄氣概。

作品信息

【名稱】《次韻和朱總司令出太行》

【年代】近代

【作者】董必武

【體裁】七言絕句

作品原文

次韻和朱總司令出太行

【其一】

元戎策馬太行頭①,伐北燕南次第收。

簞食壺漿迎道左②,歡呼甘於子同仇。

【其二】

空前國難以臨頭,破碎河山正待收。

貫日長虹沒石羽③,只知倭寇是吾仇。

【其三】

為救危亡強出頭,將軍能發亦能收。

何時驅寇鴉龍外④,信有男兒復國讎。

【其四】

幾許城頭復陣頭,將軍出馬寇氛收。

蜚聲異國稱神勇,奸佞無端認作仇。

作品注釋

①元戎:主將。

②簞食壺漿:簞,盛飯的器具;漿,濃汁飲料。《孟子·梁惠王下》:“簞食壺漿,以迎王師。”後來就用“簞食壺漿”稱人民民眾歡迎所愛戴的軍隊時用來犒獻之物。

③貫日長虹:貫日,穿過太陽;長虹,即虹也,也叫白虹。相傳戰國時期荊軻刺秦王、聶政刺韓相國俠累時,都有過白虹貫日的天象呈現。(見《史記·魯仲連鄒陽列傳》和《戰國策·魏策四》)後人以“白虹貫日”指人間的不平凡的正義行動及其浩然之氣。此處的“貫日長虹”,則是喻指朱總司令博大愛國情懷所蒸騰出來的浩然正氣。石羽:石箭,此處理解為后羿射日的箭鏃。神話傳說堯時十日並出,稼穡枯死,猛獸長蛇為害,羿射去九日,為民除害。

④鴉龍:鴨綠江,此處泛指中國東北邊疆。

作品賞析

該詩共四首,感情真摯而又層層遞進的抒發了朱總司令抗日英雄的神威與氣概。第一首寫朱總司令策馬太行,深受人民民眾歡迎、愛戴,激起軍民“與子同仇”的高昂抗日熱情的動人情景。第二首是寫總司令決心收拾破碎山河的愛國情懷與浩然正氣,如長虹館日淹沒了后羿射向太陽的箭鏃。第三首是寫總司令戰略戰術靈活機動,能發能收,進可攻,退可守,指揮自如;中華民族有這樣的“男兒”,把日本侵略者驅除國門之外是可以預期的。第四首是寫總司令每次出現在“城頭”或者“陣頭”,都會使敵人聞風喪膽,寇氛收斂;然而,像這樣的一位蜚聲世界的神勇將軍,卻被奸佞小人視為仇敵。詩人對朱總司令慷慨赴敵的博大胸懷與英雄氣概的欽佩、讚美之情,就激盪在這層層遞進、生動感人的描述之中。

全詩韻律工整、協調,構思巧妙,筆致深婉,音律鏗鏘、鬱勃。這就造成一種頭仇敵愾、迴環復沓的豪裝、激越的旋律,將朱總司令出太行,決心收復“破碎山河”的博大胸懷與神勇氣概,以及寄寓其間的詩人的讚頌激情,提高到一個深邃的詩意境界。

作者簡介

董必武(1886年3月5日1975年4月2日),湖北黃安(今紅安)人,中國共產黨創始人之一、黨和國家卓越領導人。青年時代加入孫中山領導的同盟會,參加了辛亥革命。1920年在湖北建立共產主義小組。1921年出席中國共產黨第一次全國代表大會。第二次國內革命戰爭時期,在中央革命根據地從事黨和紅色政權的建設工作。1934年參加二萬五千里長征。抗戰時期和日本投降以後,是中共同國民黨談判的代表之一,同國民黨破壞抗戰、反共反人民的反革命政策,進行了針鋒相對的鬥爭。建國後,歷任中央政法委員會主任,政務院副總理,最高人民法院院長,第二屆政協副主席,中央監察委員會書記,中華人民共和國副主席、代理主席,全國人大常委會副委員長等職。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