櫪齋餘墨

櫪齋餘墨

《櫪齋餘墨》是一本隨筆和雜文集,由我國著名文學翻譯家魏荒弩所作。全書共分三個部分:第一部分懷人主要懷憶了與作者有著深厚情誼的友人的故事;第二部分憶舊主要回顧了作者過去發生的一些歷史片斷;第三部分內容比較雜,有偶思偶感,有感喟人生,有作者曾經寫過的序言、小引之類的作品。

基本信息

作者簡介

魏荒弩,原名紹珍,文學翻譯家,直隸(今河北)無極人。1940年畢業於遵義外國語專科學校俄文專業。曾任《楓林文藝》、《詩文學》主編,中華全國文藝界抗敵協會昆明分會理事,西北大學講師,北平鐵道管理學院副教授。建國後,歷任北京大學教授、俄蘇文學教研室主任,中國翻譯工作者協會理事。1938年開始發表作品。1949年加入中國作家協會。著有專著《涅克拉索夫初探》、《論涅克拉索夫》,散文集《隔海的思憶》、《渭水集》、《櫪齋餘墨》,譯著俄羅斯英雄史詩《伊戈爾遠征記》、《捷克詩歌選》、《捷克小說選》、《涅克拉索夫詩選》、《俄國詩選》、《涅克拉索夫文集》(3卷)等40餘種。《涅克拉索夫初探》獲北京大學首屆科研成果獎、《涅克拉索夫文集》(3卷)獲全國第二屆優秀外國文學圖書獎一等獎。

目錄

一個老教授的人生印痕(代序)
第一輯 懷 人
懷念傅鷹先生
張禮千先生千古
樊弘先生側影
吳興華同年小記
徐褐夫先生最後的信
余振教授五年祭
想起汪懋祖先生
朱傑勤教授片言
關於趙家璧先生
懷越南學人姜有用
許壽真與我
黃尊生先生短憶
滇海懷舊
友誼一生老益重——記詩人呂劍
一面之識——謝六逸先生印象
大漢小記——記詩人牛漢
關露和她的明志詩
楚圖南與涅克拉索夫
憶病友謝希德
懷戈寶權先生
鄭錚和他的《普希金抒情詩選》
劍平和他的新譯《奧涅金》
我記得的雷石榆
艾青同志瑣憶
永恆的負疚——痛悼我的老伴
第二輯 憶 舊
關於我的祖籍
懷鄉曲
人生識字憂患始
高小軼事
少年飄泊者
胡適的一首《勸善歌》
我的責編
兩張胸片
白奉及其他
兩個“金盾”
蓮花箋紙
普希金與我
我與葉甫圖申科
關於兩首民諺
苦度春節
兩次“突然襲擊”
八十自省
《牛棚雜憶》補
百年校慶又一年——北大雜憶
我與胡風案件
第三輯 雜 論
馬老的遺憾
自警
偶感
此風不可長
珍惜有限的生命
痛定思痛
無題
“如飲醇醪”
“反右派”三題
字與人
曹老的寂寞
感召力
何其相似乃爾
讀《反思郭沫若》
紀念普希金
讀汪曾祺《隨遇而安》
無題(二)
失聰人語
讀書寸感
關於《愛底高歌》
復子張
呂劍贈詩
關於《涅克拉索夫詩歌精選
黃偉經
我與人民文學出版社
《論涅克拉索夫》白序
汪銘竹《白面像》小引
《隔海的思憶》小引
吳朗主編《外國文學》序言
《俄國詩選》譯後小記
《外國小敘事詩》小引
《遺忘的腳印》小引
譯詩小議
譯詩豈能隨心所欲
後記

書摘

第一輯 懷人
說來可笑,我與這位大師的結識,不是在他寓所的客廳里,而是在“文革”北大的牛棚,是同室棚友見面熟,不需要什麼人來引見。
傅先生個兒不高,頭髮花白。他在國外待過多年,穿戴朴素得像個老僕,但言談舉止之間卻流露著濃厚的書卷氣。他的提純了的北京話,徐緩而簡潔,句句入耳,偶一回味,又頓覺幽默無窮。同室十數人中,以他的年齡為最長,無形中受到棚友們的暗暗呵護。
牢籠一般的牛棚,時時刻刻籠罩在無邊恐怖之中。罰站、罰跪、打罵聲不絕於耳,還偶聞呻吟哭泣聲;用裹了橡皮的鏈條抽打,舉起粗大的樹根往赤背上掄。所有這些,幾乎每天都在刺激著“在押犯”們的脆弱神經,日無寧日,夜無寧夜,簡直是個人間地獄!
有一次集合“訓話”,傅先生年老動作有些遲緩,這下可惹惱了“監改”暴徒,頓時拳腳相加,把他打翻在地,又猛踏上一隻腳,同時狂嚎著:“凡是反動的東西,你不打他就不倒……”棚友們頭雖低垂,但一切都在眼中,不免為他擔心。但傅先生一向豁達,回到室內神色不改,談笑自若。
當時他的血壓或腦血管可能就有了問題,我看他經常服用“益壽寧”。除了室內的坐探“匯報人”,他是從不迴避的。即使似這等小事,倘被“監改”暴徒知道了,那又是一場不小的災禍,起碼要在晚點名時,被當眾處罰或羞辱一番。
在生活上,傅先生有時也是率性行事,不拘小節。比如,打來飯菜,他往往是先把菜湯喝完,然後再一塊塊掰著饅頭送進嘴裡,或先吃饅頭後喝菜湯。問其故,他粲然說道:“還不是一樣?!讓它們到肚裡去化合吧。”說得人暗暗發笑,但又不敢喜形於色。
從一九六八年六月二十九日至十一月四日,我與傅先生相處四個多月,深感他是一位學貫中西、人格高尚、通脫不羈而又和藹可親的老人,給我留下終生難忘的印象。
後來,據說他被“解放”之後,立即將發還給他的被查抄的款項捐獻給國家,用以開展科學研究。但當時駐校工宣隊卻以是“資產階級的錢”而拒收,致使報國無門的傅鷹先生老淚縱橫,不能自已。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