橫樑鄉

橫樑鄉位於古浪縣東南部乾旱山區,屬古浪縣貧困鄉之一,全鄉總土面積約229.5平方公里,海拔2200~2700米,年降雨量250毫米左右,無霜期120天左右。全鄉共轄14個村委會,3803戶,17295人,其中少數民族65人。漢族人口占99.6%,2002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214.109萬元,人均純收入702元。糧食物主要有小麥、洋芋、豆類等。

基本信息

地理位置與自然環境

橫樑鄉位於古浪縣東南部乾旱山區,屬古浪縣貧困鄉之一,東接干城鄉,南依天祝縣,西連黃羊川,北鄰民權鄉,十條公路橫穿全鄉。 橫樑鄉東西長約18公里,南北長約13公里,地勢南高北低,溝壑縱橫,梁茆起伏,地勢複雜,土壤以黑土、紅粘土、紅沙土為主。全鄉總土面積 約229.5平方公里,耕地面積46211.3畝,人均2.7畝。其中水地2626.9畝,山旱地43584.4畝。本鄉屬乾旱二陰地區,海拔2200~2700米,年降雨量250毫米左右,無霜期120天左右。

區劃及人口

全鄉共轄14個村委會,59個村民小組,3803戶,17295人,其中少數民族65人。漢族人口占99.6%,少數民族占0.4%。現有農村勞動力8192人,其中男性4138人,女性4054人,分別占勞動力總數的50.5%、49.5%。勞動力中受高中以上學歷教育的819人,占勞動力總數的10%;具有國中文化程度的1759人,占勞動力總數的21.5%,具有國小文化程度的4720人,占勞動力總數的57.6%,文盲半文盲894人,占勞動力總數的10.9%。

鄉鎮機構編制設定情況

根據《古浪縣機構改革和人員編制精簡方案實施意見》精神鄉政府人員編制總額為15名,其中領導數7名;黨政綜合辦公室2名;經濟發展辦公室2名;社會發展辦公室1名;計畫生育辦公室2名;鄉人武部1名。其它站所:農技站2名;農經站2名;廣播站1名;計生站3人,財稅所7名,全鄉政府幹部職工共30人。

經濟指標及收入

近幾年,在上級部門的大力支持和幫助下,2002年全鄉經濟總收入1214.109萬元,其中第一產業610.514萬元,第二產業25.942萬元,第三產業577.653萬元,三次產業比重為50 :2 :48,人均純收入702元。
2002年農作物產量765萬公斤,糧食總產量達到559萬公斤,人均有糧323.2公斤,農業產值達 754 萬元。大牲畜存欄4311頭,生豬存欄5214頭,出欄5103頭,羊存欄9508隻,出欄4078隻。國家稅金44.82萬元,其中:農業稅42.53萬元(正稅35.44萬元,附加7.09萬元);牧業稅2.29萬元(正稅1.91萬元,附加0.38萬元)。全鄉經濟以農業為主,以副業為次。近年畜牧業發展較快,農業結構調整力度進一步加快,地膜作物得到推廣,日光溫室種植、節水噴灌、特種養殖等先進科技得到套用。

自然資源

該鄉糧食物主要有小麥、洋芋、豆類等。動物資源主要有牛、馬、驢、騾,中小家畜家禽有豬、羊、雞、兔等,野生動物有野豬、石羊、野兔等。經濟作物有胡麻、油采、包菜、大蒜等,團莊川大蒜鮮美味香,文明他鄉。樹木有小葉楊、旱柳、榆樹、沙棗樹、蘋果樹、松、柏、杏等。藥材有羌活、紅花、柴胡、狼毒等。

教育、衛生

教育衛生機構健全,設備較完善,布局合理,設有普通中學1所,國小17所。全鄉有教職工161人,在校學生3288人。鄉內有中心醫院1所,村村有保健站,為保障全鄉人民身心健康提供了便利的條件。

礦產資源

有煤炭、高嶺土等。

人文景點

橫樑鄉以橫樑山而得名,境內人傑地靈,有漢、藏、土、回等民族,從古到今,人才輩出。境內有四大景觀:1、滴水涯 2、大靖峽水庫 3、團莊河大橋 4、窟窿山(在第八次全國丹霞地貌旅遊開發研討會上被命名為窟窿山丹霞地貌,有一定的旅遊開發價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