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學三定律

機器人學三定律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第二定律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第三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

機器人學三定律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也不得見人受到傷害而袖手旁觀
第二定律一—機器人應服從人的一切命令,但不得違反第一定律
第三定律——機器人應保護自身的安全,但不得違反第一、第二定律

提出

阿西莫夫的《我,機器人》,在一九五○年末由格諾姆出版社出版。雖說這本書是“舊稿子”,但是這些短篇是在十年間零零散散發表的,這次集中出版,使讀者第一次領略阿西莫夫機器人科幻小說的魅力。阿西莫夫為這本書新寫了《引言》,而《引言》的小標題就是《機器人學三定律》,把“機器人學三定律”放在了最突出、最醒目的地位。
隨著《我,機器人》產生廣泛的影響,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學三定律”也引起廣泛的注意,以至今日不少論著在論及“機器人學三定律”時,總是寫道:“一九五○年阿西莫夫在《我,機器人》一書中首次提出‘機器人學三定律’。”實際上,阿西莫夫著名的“機器人學三定律”,醞釀於一九四○年末,部分發表於一九四一年五月,完整提出於一九四一年十月。
《我,機器人》收入九個短篇機器人科幻小說。這些小說,彼此關聯,是用三個人物貫穿。這三個人物是機器人工程師唐納文、鮑威爾和機器人心愛理學家蘇珊·卡爾文。故事常常是在一位名叫勞倫斯·羅伯遜的人於一九八二年創立的“美國機器人與機器人公司”這樣的背景下展開。正是因為有共同的人物貫穿,使《我,機器人》中的九個短篇不是各自獨立、互不相干,而是成為系列小說
在阿西莫夫創作一系列機器人短篇科幻小說並提出“機器人學三定律”時,世界上還沒有機器人,當然也沒有機器人學和機器人公司。一九五九年,美國英格伯格和德沃爾製造出世界上第一台工業機器人,宣告機器人從科學幻想變為現實。隨著機器人技術的不斷進步,隨著機器人的用途日益廣泛,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學三定律”越來越顯示智者的光輝,以至有人稱之為“機器人學的金科玉律”。

補充

後來又出現了補充的“機器人零定律”:
第零定律:機器人必須保護人類的整體利益不受傷害,其它三條定律都是在這一前提下才能成立。
為什麼後來要定出這條“零定律”呢?打個比方,為了維持國家或者說世界的整體秩序,我們制定法律,必須要執行一些人的死刑。這種情況下,機器人該不該阻止死刑的執行呢?顯然是不允許的,因為這樣就破壞了我們維持的秩序,也就是傷害了人類的整體利益。
所以新的阿西莫夫的機器人定律為:
第零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或目睹人類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
第一定律:機器人不得傷害人類個體,或者目睹人類個體將遭受危險而袖手不管,除非這違反了機器人學第零定律。
第二定律:機器人必須服從人給予它的命令,當該命令與第零定律或者第一定律衝突時例外。
第三定律:機器人在不違反第零、第一、第二定律的情況下要儘可能保護自己的生存。

評價

三定律加上零定律,看來堪稱完美,但是,“人類的整體利益”這種混沌的概念,連人類自己都搞不明白,更不要說那些用0和1來想問題的機器人了。威爾•史密斯曾說:“《我,機器人》的中心概念是機器人沒有問題,科技本身也不是問題,人類邏輯的極限才是真正的問題。”
其他補充
除此,另一個科幻作家羅傑·克拉克在一篇論文中還指出了三條潛在的定律:
元定律:機器人可以什麼也不做,除非它的行動符合機器人學定律。此定律置於第零、第一、第二、第三定律之前。
第四定律:機器人必須履行內置程式所賦予的責任,除非這與其他高階的定律衝突。
繁殖定律:機器人不得參與機器人的設計和製造,除非新的機器人的行動服從機器人學定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