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機器人歷險記》

《機器人歷險記》

這是一個充滿了怪誕念頭與奇思妙想的世界,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皆是一些關節僵硬的機器人,它們和人類一樣在衣、食、住、行這樣的凡塵俗事中奔波勞碌,追逐名譽、地位和金錢,樂此不疲,並不會因為它們的“肉體”是金屬而有所改變。

基本信息

影片簡介

1《機器人歷險記》

這是一個充滿了怪誕念頭與奇思妙想的世界,行走在大街小巷的皆是一些關節僵硬的機器人,它們和人類一樣在衣、食、住、行這樣的凡塵俗事中奔波勞碌,追逐名譽、地位和金錢,樂此不疲,並不會因為它們的“肉體”是金屬而有所改變……
機器人的等級取決於製造的材料,所以說到“銅底”羅德尼的出身就只能用“卑微”兩個字來形容,但他卻自認擁有發明家的金腦袋。小鎮的生活雖然平靜,但並不能滿足羅德尼的求知慾,他決定去“機器人城”拜訪著名的發明家“大焊”,這位已經是一家大型企業總裁的傳奇人物是他畢生的偶像,羅德尼帶著自己引以為傲的發明作品踏上了看似平步青雲的陽光大路……
羅德尼那未經歷過人情世故的單純腦瓜並不知道物慾橫流早就衝垮了“大焊”最初從事發明的熱情與理想,而“機器人城”這樣一座表面繁華、高度機械化的大都市實際卻是波濤暗涌。初來乍到的鄉下小伙羅德尼看著自己身邊衣著光鮮卻緊鎖眉頭、行色匆匆的路人,最初的新鮮感和興奮後,是前所未有的迷茫。雖然找到了“大焊”的公司,卻受到看門人的無情奚落——接連碰壁讓羅德尼體會到了夢想與現實的差距。就在他幾近絕望之時,一夥被稱為“廢銅爛鐵”的機器人向他伸出了援手,偌大的城市中,只有這伙在社會最底層打拚的人肯幫助羅德尼,使他在這個完全陌生的城市有了一個可以落腳的地方。與此同時,愛情也敲響了這個純樸小伙子的銅心,雖然他幾次去“大焊”名下的公司蹲坑未果,卻因此結識了那裡的女經理“螺母”……陰謀家“鋸齒”也沒有閒著,他計畫摧毀“機器人城”以牟取暴利——人員全部到位,一場好戲就此拉開序幕。

幕後製作

《冰河世紀》毛髮如絲、身體柔軟的小動物到《機器人歷險記》全身上下都硬邦邦的金屬機器人,任何人都有理由認為這是藍天工作室黔驢技窮的一種創作“回流”現象,其實不然。動畫界的發展可以說是日新月異,而觀眾對動畫作品的要求益加苛刻,無非是因為皮克斯公司養刁了大眾的味口。藍天工作室的主創克里斯·偉基知道在技術上肯定拼不過已經做得如此到位的《超人總動員》,所以只能在故事上“智取”。高度現代化直接導致了人類的憂患意識,對未來的暢想也患得患失,偉基正是抓住了這一點,大膽的提出了“機器人城市”這樣一個抽象的概念,打下了一個“在這樣的城市,什麼都有可能發生”的伏筆

一句話評論

Repair for adventure!

Riveting in IMAX

精彩劇照

《機器人歷險記》

《機器人歷險記》

《機器人歷險記》

《機器人歷險記》

《機器人歷險記》

《機器人歷險記》

《機器人歷險記》

《機器人歷險記》

《機器人歷險記》

《機器人歷險記》

影片評論

80年代出生的孩子,也許是在玩具堆中泡大的。那時候,最有“面子”的玩具,應當是鐵皮玩具,當時我們俗稱為“洋鐵”玩具,如小汽車、小坦克、發條青蛙、滾軸老鼠等,在一片泥巴彈弓的天地里,擁有這些鋥亮的鐵傢伙會讓你在小朋友中的地位立馬提升三四層樓那么高。

可如今,一顆心又因為一部電影而被撩撥得七上八下,童年被壓抑的欲望大有決堤之勢。這部電影呢,就是藍天工作室(Blue Sky Studio)的最新動畫作品《機器人歷險記》(Robots)。
從該片剛開始製作到放出第一款預告片,就瞄上了這個重溫兒時夢想的目標。影片雖名為“機器人”,但所有角色那可愛的樣子,無法不讓人想到他們是鐵皮玩具。不知道鐵皮玩具的消失,塑膠玩具的崛起,是否放之四海而皆準的事。看看《機器人》這樣的電影也算有福了,因為其中機器人的可愛程度、真實程度、豐富程度,已經大大超出俺童年的夢想。
影片故事其實講述的也是“夢想”:一個名叫“銅屁屁”(Copperbottom)的少年機器人,到機器城市尋找兒時的偶像“大焊接”(Bigweld)先生,希望能像後者一樣成為一個發明家,為機器世界造福。正如同童年的理想未必實現一樣,來到大城市的小銅屁,很快就發現事情不如想像中的順利。編導從這裡開始,在一條簡單的少年曆險的主線上,開始附加一些老美非常熟悉的社會或文化隱喻。例如“公司制”的結構與目的問題。“大焊接”的公司管理,影片雖然沒有正面描寫,估計是比較人性化的,尊重多樣性,堅持“是金屬總會發光”(You can shine no matter what you are made of)的經營原則,估計也有很多照顧破爛機器人的福利政策,所以長得象一顆大鋼球一樣的“大焊接”同志,深受機器人民的喜愛;而他的繼任者“齒輪”(Rachet)同學,卻是個“利益至上”主義者,為了利潤,他可以不擇手段,甚至不惜中斷老舊機器人的零件供應或陰謀幹掉“大焊接”。“新我勝自我”(Why be you if you can be new?),是這位野心人士的推銷格言。對比現實世界裡不少科技公司的市場策略,以及某些以“巨硬”公司為首的行業里的“摸耳”定律,觀眾每每會發出會心的微笑。事實上,與不少人想像的相反,作為鼓吹“公司化”與“全球化”最熱烈的美國,同時也有有強大的反對言論,不少人不希望公司大到像政府一樣主宰人們的生活,也不希望看到公司員工陷入大公司的迷宮而迷失自我。一個可以借鑑的例子,就是去年年底上映的一部喜劇片《大公司小老闆》(In Good Company),同樣是表示那種所謂全球“協同增效”的超級大公司模式,未必就真的能給人帶來幸福。該片片名除了表示一老一少兩位主人公是好拍檔之外,還在暗示什麼才是“好公司”。
因此,如果說《機器人歷險記》故事的明線是追尋夢想與自我的話,暗線就是所謂好、壞公司之爭,或者說好公司壞公司理念之爭,支持不同理念的機器人群之爭。這樣一種分野有助於電影將他們塑造成黑、白兩方,就像《魔戒》中的索倫與護戒聯盟一方一樣。還別說,本片還真有那么幾份《魔戒》的痕跡,大壞蛋“齒輪”老媽的大本營,堪稱機器人世界的艾森嘎德,雖然這位“墊圈老母”(Gasket)長得一點也沒沙儒曼的邪風道骨,但她開的那家“砍殺店”(Chop Shop)集中反映了工業世界殘酷與野心的一面,和砍樹造魔的艾森嘎德是同類;而正義的機器人一方,怎么看都是由幾個破銅爛鐵組成,彷佛“不自量力”的霍比特人似的。但正是這零件快破舊得散架了的“失勢”機器人群,最後戰勝了貌似強大的“齒輪”和“墊圈老母”,宣告了機器人世界新紀元的到來。有趣的是,片中那個大群機器人沖向“老母”軍團的場景,依稀仍是《魔戒2雙塔》最後甘道夫援軍殺到的陣勢。
如果說以上成人一點的內容,適合家長跟孩子一起順便有所感悟的話,完全針對孩子的成長主題就顯得很輕鬆了。除了最通俗的主流價值觀“做你自己”(Be who you are)外,影片似乎還有助於小朋友們培養樸素的多元主義觀點,也就是“大焊接”同志的那句格言的意思所在:無論什麼樣的人生都可以活出閃光點來,不管是是銹銅爛鐵,還是新型鈦合金軀體,能讓你閃光的,永遠是你內心的勇氣與智慧。“多元”是“民主”的基礎,小朋友們可以在電影中學習首先尊重自己,尊重自己與生具來的特質,然後尊重擁有不同特質的別人。中國人有句很流行的話,“教育要從娃娃抓起”,到底怎么抓?怎么教育?看看老美這樣娛樂的商業電影中所隱含的教育因素,也許國產教育家們會有更多的啟發。
下面來談點輕鬆的,畢竟作為美式卡通片的代表類型,《機器人》還是充滿了趣味的。這種趣味,一方面是來自於非常有童心的角色設計。那些鐵皮東東,看起來都挺簡單粗糙的,但卻充滿了個性的設計,無論是身體零件隨時可能掉落的“擋泥板”,還是屁股肥過汽車的“芳嬸”(Aunt Fanny),主要由鐵皮與螺絲組成的軀體掩飾不住人性化的特徵。不過,更看重的,是這些人形鐵偶的另一面,它們完全機械的一面。雖然他們看起來很卡通,卻非常具有質感,複雜程度比俺小時候見識過的“洋鐵玩具”們不知強過多少杯。最為關鍵的,他們的設計充滿了工藝設計的合理性,同時似乎又帶有初級鉗工的粗糙性。第一眼看去,角色似乎都是由一堆廢舊螺絲螺母軸承彈簧燈泡滾珠鋼絲鐵片隨意組合而成,但在這種隨意性背後,隨便挑一個角色解構的話,會發現那些部件組合得真是恰到好處,不僅符合這個角色的主要功能,而且能帶出他的性格來。
“芳嬸”的碩大屁股就不用說了,就俺在美國所見所聞,如果一位“嬸嫂”級人物沒有碩大得相當於一張小圓桌的臀圍的話,就很難給人以親切和藹、熱心八卦的感覺。大夥只要回想一下斯嘉麗她黑奶媽就可以體驗俺說的這種感覺,甚至《黑客帝國》當中的“先知”大媽,如果是位“風韻猶存”的阿巴桑的話,都不足以體現MATRIX之“母”的風采

“大焊接”其實就是個大鋼球,圓滾的肚子表明他的大度和智慧,同時也暗示他待人處事方面有些大大咧咧,頗有些老頑童的味道。反派“齒輪”被刻意塑造得特別光鮮,渾身彷佛都是通過電腦控制的車床精密鑄造與拋光似的,拽得不行,暗示他“紅漆馬桶”的實質。而他的“墊圈老媽”,最接近的類比對象,是《白雪公主》里的女巫婆,那凌亂突刺的外形,非常符合過度工業化給人造成的邪惡印象。如此多形象生動而有質感的傢伙,真是讓人愛不釋手。如果說以前所有三維動畫的角色都適合推進塑膠玩具的銷路的話,《機器人》中的角色們,更可以作為復興鐵皮玩具的弄潮兒。真希望有一天手頭能有一套劇中人物的鐵皮模型,可以讓人按照圖紙一釘一鉚地將人物組裝起來,那份比圓夢更幸福的心情,恐怕真的只有生個女兒可以比美了。
實際上,角色形象的想像力與質感,只是本片讓人驚嘆的一部分,機器城市裡的交通方式,才真叫工科同學們歡喜得合不攏下巴。也許大家都在預告片中有個粗略的印象了,機器城裡的交通,原來是用拋射原理的!而電影中所展示的,遠不止這么簡單,其他如槓桿原理、多米諾骨牌效應、迴旋力、電磁效應、螺鏇減速、發條、滑軌、管道、傳送帶…….幾乎可以將中學物理原理和本科機械工程學完全複習一遍。這樣一來,片中的幾場追逐戲,在好萊塢一貫帶給人的視覺衝擊之外,還有不少的知識灌輸,再次說明本片的確可以作為家長“娛己育人”的必備範本。一部卡通片要做到讓人哈哈大笑並不難,但讓人笑過之後還可以有很多東西可以回味、可以研究,那就不是容易的事情了。
說了這么多,大家應當已經能體會到本片視覺效果的不俗了。除了人物造型的細緻有趣和場景設定的驚奇科學外,《機器人》的三維建模效果也比《冰河世紀》時有了長足的進步。當然,這種“進步”是以一種狡猾的方式體現的。即使以當年的眼光看,《冰河世紀》也不是以3D技術取勝的,在角色的細緻化程度上,它還比不上同期的皮克薩(Pixar)作品。尤其是在如人物毛髮、肌肉皮膚伸縮等複雜場景上,顯得比較生嫩。這次《機器人》給人的感覺就好多了,無論是廢銅爛鐵的一派,還是高級鐵領的一方,都具有符合角色身份的質感。其實,藍天工作室這么做,有一小半的功勞還得歸功於劇中角色是金屬製造,本來就生硬缺少細微變化的材質,減輕了複雜高深的工作量,只要在表面材質渲染和動作捕捉方面不露破綻就行,而這是相對比較容易做到的。此外,金屬材料的角色世界,還有一個便利就是人們特熟悉這些材料,所以更容易產生親切感,一旦對那些觸手可及的東東產生了感情,那就什麼都能接受了。相對照的,如果要讓人從心底里接受史萊克(Shrek)的皮膚顏色與質感,就不是那么容易了。所以說,《機器人》本次視覺效果的出色,還是比較取巧的,不過它取巧的方向正好和影片的風格很融洽,所以就能相互增益。這就好比《功夫》中的許多特技,單論真實性的話,很難經受住苛刻眼光的考驗,但好在影片整體動漫風格非常明顯,所以並不以極端真實為追求目標的電腦特技,也就能和誇張跳脫的劇情與人物水乳交融了,甚至讓人覺得如果那特技做得太真實了,反倒會沖淡影片酒神狂歡般的氣質,要的就是那么一種不羈的灑脫勁兒嘛。由此可見,對一部電影的整體成效而言,單純比拼特技的先進性是沒有意義的,真正要看的,還是“電影人”的聰明勁。
談卡通片的話,沒法不談配音。今次《機器人》的配音,提一個人就夠了,他就是給“擋泥板”配音的羅賓威廉士(Robin Williams),因為他足夠“炫耳”,而且能憑聲音“搶鏡”。這次“擋泥板”的角色,簡直是為羅賓量身訂做的,那份嘮叨勁和自作聰明的愚勇,加上一份刻骨的世故圓滑,遍尋好萊塢還真沒有比羅賓的聲音更適合這個角色的了。有他的場景幾乎都會變成羅賓的單人秀,也許有人認為這個傢伙太鬧騰了,對我而言,卻是恰到好處,因為在現實生活中,這種人不管到哪也會照樣搶鏡的。在影片中,羅賓用他的聲音為角色唱歌(即時改編了一下《雨中曲》,變成了《油中曲》)、跳舞(大跳“小甜甜”的性感辣舞“Oops~~we did it again!”)、調情、哀求、喃喃自語、呼天搶地,尤其是當他應付突然掉落的身體零件時更是搞笑。如果沒有羅賓,本片的有趣程度起碼要降低三分之一。

盤點機器人題材的影視作品

機器人已經不在陌生,關於機器人題材的電影也在銀幕上吸引了廣大影迷的眼球。本任務是盤點有關機器人題材的影視作品,一起領略機器人帶給我們的喜怒哀樂吧。
《世界機器人大戰》
《星雲假面機器人》
《超級機器人大戰OG the inspector》
《機器人情緣》
《機器肉雞》
《超級機器人紅色男爵》
《機器人藝妓》
《壞機器人》
《機械怪獸》
《情感機器人》
《機器人老爸》
《小淘氣達美歐》
《機器人不吃酸泡菜》
《魔力女管家2》
《機器人在紐約》
《切割機器人》
《無敵機器人特萊德G7》
《超力機器人伽拉特》
《機器人播音員》
《機器人變奏世界》
《偉大的機器人競賽》
《淘氣的機器》
《超級機器人大戰原創世紀》
《機器人米克羅比》
《親愛的機器人》
《我,機器人2》
《有情感的機器人》
《蓋塔機器人》
《蓋塔機器人G》
《鼴鼠和機器人》
《我的機器人好朋友》
《出擊!機器人救援隊》
《我的青少年機器人時代》
《機器人大侵襲》
《蓋塔機器人劇場版》
《園園和機器人》
《露西亞的機器人》
《重獲新生的機器人》
《機器人戰爭2》
《最強機器人大王者》
《超級機器人馬赫男爵》
《機器》
《超級機器人》
《履帶機器人》
《霹靂五號》
《機器人侵犯地球》
《機器人大擂台》
《機器人競賽》
《超級機器人大戰》
《寶萊塢機器人之戀》
《陶器人形》
《機器人嘉年華》
《時間機器》[電影]
《造夢機器》
《機器人獵手》
《機器人物語》
《機器人大搖滾》
《機器人9號》
《松鼠、堅果和時間機器》
《機器人啟示錄》
《機器人劫難》
《機器人跆拳V》
《機器俠》
《機器管家》
《機械公敵》
《機器人總動員》
《機器人歷險記》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