橘黃症

橘黃症

橘黃症也就是胡蘿蔔素血症,黃色素沉積在皮膚和組織內,使皮膚發黃,甚至出現嘔吐、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狀。同時,多食柑橘會上火,導致機體功能紊亂,出現口腔潰瘍、舌炎、咽炎等症。患有橘黃症後無需緊張,除多喝水、暫時不吃柑橘類水果外,還應限制攝入胡蘿蔔素含量豐富的食物,通常1個月左右,皮膚顏色就會恢復正常。

基本信息

簡介

冬季正是吃橘子的好時節,橘子肉、皮、絡、核、葉都是藥。不過,,柑橘有益氣、強身、助消化、健脾胃、降血壓的作用,對防治化膿性咽喉炎、扁桃體炎、糖尿病、病毒性感冒有一定效果,但因柑橘富含胡蘿蔔素,如果吃過多會引起胡蘿蔔素血症,俗稱橘黃症。

臨床表現

黃色素沉積在皮膚和組織內,使皮膚發黃,甚至出現嘔吐食欲不振乏力等症狀。同時,多食柑橘會上火,導致機體功能紊亂,出現口腔潰瘍、舌炎、咽炎等症。

原因

橘子、黃瓜、胡蘿蔔、芒果等果蔬胡蘿蔔素含量較多,短期內大量攝入,均可能出現橘黃症。營養吸收應均衡,過猶不及。

治療

患有橘黃症後無需緊張,除多喝水、暫時不吃柑橘類水果外,還應限制攝入胡蘿蔔素含量豐富的食物,通常1個月左右,皮膚顏色就會恢復正常。

患“橘黃症”後,還應適量多食植物油,並多喝水,以加速其溶解、轉化和排泄。吃水果時要適度,不能貪吃。患病後近期少吃含胡蘿蔔素維生素A的食品。

與黃疸的區別

要仔細區分“橘黃症”與黃疸的區別,橘黃症的患者皮膚呈黃色,但眼白絕對不會發黃,且血清中膽紅素正常。

病例

食橘子過多全身發黃食橘子過多全身發黃

2014年11月25日,某女士習慣每天胡蘿蔔榨汁飲用,柑橘上市後,又每天吃不少橘子。一段時間後發現自己臉色特黃,全身上下的皮膚都呈明黃色。醫院檢查發現其肝功能正常,後確診為橘黃症,也即高胡蘿蔔素血症。

2014年12月,做水果生意的張女士,最近發現6歲的兒子楠楠成了“黃孩兒”,連手掌和鼻腔周圍都是黃的,她疑心孩子患了肝炎,趕緊帶他到市中醫院肝科門診就診。醫生檢查發現孩子肝功能正常,精神狀態良好,沒有任何患肝炎的跡象。再仔細詢問,原來楠楠很愛吃橘子,水果攤有賣剩的橘子。經診斷,楠楠患了橘黃症。

2014年12月,酷愛吃橘子的張大爹閒來無事,烤著火吃橘子,不知不覺吃了1公斤。次日起床,居然發現手掌和面部都是黃的。“完蛋了,我是不是肝臟出問題了,不會是黃疸型肝炎吧?”年逾七旬的張大爹來到雲大醫院,經檢查是因為貪吃了橘子患上了橘黃症。

專家點評

橘黃症也就是胡蘿蔔素血症橘黃症也就是胡蘿蔔素血症

武漢大學營養師培訓中心高級營養師廖皓磊解釋,從西醫角度看,橘子糖分高,一次大量食用後,會瞬間提高血液的粘稠度,心臟需加速搏動才能帶動血液運轉。心跳加速,人的煩躁感加重,類似於中醫說的肝火旺。且橘子內纖維較多,未充分咀嚼大量停留在胃裡,人會有食物滯留感,不易消化。

華中農業大學園藝系教授、柑橘專家鄧秀新表示,對於柑橘類水果,有個通常的判斷標準。好剝皮的往往易“上火”,如橘子;難剝皮的則“清火”,如橙子、柚子。科學家們正在研究,將來有望讓橘子保持好剝又不上火,而柚子變成更好剝。

鄧秀新還介紹,不能因為“上火”而抹殺橘子的價值。橘子富含隱黃質素,日本研究表明,對女性乳腺癌具有很好的預防作用。日本女性平均每天吃一個橘子,而日本乳腺癌發病率比歐美國家低得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