樂舞百戲圖

樂舞百戲圖

《樂舞百戲圖》一九七一年出土於內蒙古和林格爾漢墓,圖繪於東漢晚期。

樂舞百戲圖樂舞百戲圖

樂舞百戲圖

介紹

樂舞百戲圖》畫面中央繪有一建鼓,兩側各有一人執桴擂擊。左邊是樂隊伴奏,弄丸表演者同時飛擲五個彈丸;飛劍者跳躍著將劍拋向空中;舞輪者立在踏鼓上將車輪拋動;倒提者在四重疊案上倒立;童技是最驚險的節目,一人仰臥地上,手擎樟木,樟頭安橫木,中間騎一人,橫木兩側各一人,作反弓倒掛狀;畫面上部,一男子與一執飄帶的女子正翩翩起舞。表演者都赤膊,束髻,肩臂繞紅帶,動作優美、矯健。在圖的左上方觀賞者,居中一人似為莊園主,正和賓客邊飲酒邊觀看樂舞雜耍的表演。
《樂舞百戲圖》構圖處理為羅列式,反映出中國早期繪畫的觀念。以建鼓為中心安排人物的構圖位置,將觀者放置於上角,在餘下大面積中盡情描繪場中樂舞雜耍之人,只描寫其意而不事雕琢。設色鮮艷,以紅為主,間以黑、棕色,透露出天真質樸的氣質。表現出作者稚拙的藝術思維和熟練的繪畫技巧。其製作技術一般是先用石灰抹壁並打磨成潔白的“素壁”以便描繪。繪畫只用單線描輪廓或直接設色渲染,大部分是先設色,後勾勒。色與線不求吻合,帶有隨意的形式。所用顏色均為礦物原料,著色艷麗。
漢代是中國繪畫藝術的早期發展階段,該圖雖在造型能力和表現手法上仍顯幼稚,就其自身所處時代而言,繪者已經憑對生活的認識和理解,借有限的手段,充分表現出舞耍者各自的動態特徵,展現了漢代社會生活的動人場面。 《樂舞百戲圖》無疑是漢代壁畫小的精品之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