槐下村

基本信息

對山西省平陸縣槐下村果業協會發展狀況的調查

發表日期:2006年3月3日 出處:中國農經信息網 作者:山西省平陸縣農經局
一、基本情況和現狀
山西省平陸縣聖人澗鎮槐下村共有12個居民組,560戶農戶,2165口人,現有耕地5000餘畝,其中蘋果面積4000餘畝。根據平辦字(1996)47號檔案《關於成立平陸縣果業協會的通知》精神,槐下村於1997年4月由60戶果農自發成立了槐下村果業協會,民主選舉了換屆選舉,進一步完善了組織機構和協會章程,2003年3月槐下村果業協會正式掛牌,同年部分會員自籌資金組建了珊瑚紅果業有限公司,協會發展在體系、龍頭、基地和運行機制建設等方面邁步走上制度化、規範化的道路。協會自成立以來、為果農定期培訓、技術指導、統購農資、果品銷售等方面作了大量工作,切實做到了民辦、民管、民受益,促進了蘋果產業的發展與壯大,帶動了相關產業的發展,為富餘勞動力提供了就業門路。幾年來,槐下村所產紅富士蘋果共獲得金獎16枚,特別是1999年在世博會上獲得我省唯一一個蘋果金獎,在2003年的北京農交會上回良玉副總理、杜青林部長對我縣的紅富士蘋果給予了高度評價,省委書記田成平、省人大副主任姚新章、副省長范堆相、市委書記黃有泉等省、市領導多次深入槐下村進行調研,對槐下村果業生產和協會發展給予了大力支持和充分肯定。到目前,會員已發展到430戶,占全村總戶數的76.8%,周邊村、組果農也積極申請加入協會。全村年產優質蘋果500萬公斤,產值520萬元、其中:一級過300萬公斤,二級果150萬公斤,三級果50萬公斤。
二、主要做法和特點
1、組建機構,建章立制,規範行銷行為。
上世紀90年代,我縣許多民眾靠栽種果樹發了家致了富,隨著蘋果銷售市場的變化,蘋果收入逐年下降。當時任村幹部的張貫中根據自己多年的經驗,在槐下村大力推廣自由紡錘型修剪技術,提高品品質,利用與多名果商的良好關係,使蘋果行銷在槐下村形成了一定氣候,但在行銷中出現了個別果農果商亂定果價、不講信譽等問題和糾紛,針對這種情況,他動員本村果農組建協會,規範行銷行為。在1997年由60戶果農自發組成了果品銷售協會,建立了協會章程,明確了自願組合,自籌資金,自主經營,自負盈虧,自我服務,自主選舉的協會宗旨,2002年經民主選舉對協會進行了換屆,選出了以村支書司新貞為會長新的領導班子,對章程進行了重新修改和完善。到目前,協會現有成員67名,其中顧問6名,秘書長2名,會長1名,副會長3名,名譽會長4名,常務理事15名,理事23名,技術員13名。以吸收430戶果農為會員,占全村560戶的76.8%.槐下村果業協會章程共六章十九條,對協會的宗旨、任務、會員的權利和義務、組織機構等都作了明確規定,很好的規定了協會運行和果品行銷行為。
2、為果商優質服務,確保長期合作。
保護國商利益就是保護果農利益。多年來,槐下村果業協會把保護國商利益當作振興果品產業、增加果農收入的重要工作來抓,給外地果商提供一系列優質服務,在住宿、吃飯、交通等方面提供方便,努力營造良好的行銷環境,果商門一帶二、二帶三,從全國各地湧向了槐下村,與果業協會建立了長期友好互信的果貿夥伴關係,有的果商人根本不來,規格,價錢講好,款匯到、貨發走,築起了誠信的金橋。由於果業協會的良好信譽,在其它地方果品行銷市場疲軟,果農賣國難時,槐下村的蘋果銷售價格比市場均高出幾角錢,仍然供不應求,其他鄉鎮的蘋果,也要拉到槐下村才能賣上好價錢。
3、強化基地建設,規範技術規程,確保果品品質。
槐下村果業協會自成立以來,十分重視綠色食品基地建設,逐年擴大精品果生產面積。首先,他們對會員的蘋果園造冊登記,填寫精品蘋果生產基地的分戶紀錄卡,詳細記錄每個果園近5年來的修剪情況、施肥情況、澆水情況、花果管理、套袋情況、病蟲防治情況和果品采前管理與採收情況,發現問題及時糾正問題、保證果品品質。其次,根據無公害果品生產規程,由果業協會牽頭,聘請相關專家,制定合理的生產規程,由協會的13名技術員具體操作實施,及時適時進行指導,確保基地內果品生產協調發展。第三、由協會牽頭,與具有一定資源和經濟實力的廠家公司簽訂供貨契約,統一調配農用物資、供應給果農。第四,針對個別果農經濟相對緊張,協會通知和信用社協商,聯戶擔保、申請貸款,賒購大量農用物資。在協會的督促下,果品收購後及時連本帶息還清,樹立了良好的信譽。協會還積極吸收外資,新建100畝有機果品生產基地,現已完成租地、挖槽、定植等工作。目前已組織高效有機雞糞、羊糞900噸,殺菌劑4噸,殺蟲劑3.8噸,高中檔國袋3000萬枚。
4、積極開展培訓,全面提高果農素質。
槐下村果農在多年的生產實踐中摸索積累了一定的經驗,管理水平較為先進,但仍有部分果農再生產的細節上 存在瑕疵和錯誤認識,缺乏無公害果品生產技術。果業協會通過調查摸底,針對果農實際的技術水平和存在問題,歸類分組,制定詳細的培訓計畫,積極和果業部門聯繫,邀請國內外知名專家,果業部門技術人員和鄉土人才,有針對性地舉辦果品生產技術講座,既有室內講解,又有田間指導。協會還組織60多名技術骨幹赴山東、陝西等優質果品生產基地參觀學習,解放思想、開闊眼界、交流經驗。目前,槐下村所有果園套用了套袋技術,60%的果園推廣了生草技術,蔬菜蔬果、人工授粉、人工授粉、摘葉轉果、鋪設反光膜等果品生產實用技術已經普遍推行,為生產高檔優質果品奠定了堅實的基礎。
5、建龍頭、創市場,拓寬果品行銷渠道。
隨著入世和果品行銷市場的不斷變化,銷售無序競爭給果商果農帶來了極大的損傷。槐下村果業協會在規範行銷新行為的同時,積極探索公司+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在2003年,採用自願入股的辦法吸引資金,註冊了“珊瑚紅”商標和包裝專利,以品牌創市場。一方面,利用多年行銷形成的良好信譽,與山東蓬萊園藝場。龍口廣元食品有限公司、大連世紀果品有限公司、山東泰斗農產公司等建立了長期業務關係。並在縣城開設了果品查超市和接待站,在果品銷售期間,由公司統一對外簽訂契約,統一規格,統一標準,統一價格,確保果商果農雙收益。另一方面,為廣大果農賒購大量農用物資,在協會的監督下,與果農簽訂購銷契約,既為果農提供了優質安全果用物資,又保證了為果商提供優質果品,大大提高了品牌知名度和市場占有率,又帶動其他鄉鎮的果業協會的發展,緩解了我縣賣果難,使槐下村的果業生產在高投入、高產出的良性循環中健康發展壯大。
三、存在問題
1、運行機制還不健全。槐下村果業協會是我縣各類協會中運行機構相對比較好的,但仍然與市場經濟的要求還存在著很大差距,協會章程還需進一步完善,行銷行為尚需進一步規範。
2、資金緊缺制約著協會的發展。槐下村果業協會開展活動的費用主要依靠每個會員的20元會費,資金缺口大,嚴重影響著協會以及龍頭企業的發展壯大,不能利用協會的自身優勢為果農提供物資、培訓等服務。同時,行業協會日常費用緊缺,工作人員積極性受挫,協會人員隊伍不穩定。
3、政策扶持不到位。政府各職能部門對我縣各類行業協會的發展支持力度不夠,各相關配套政策還跟不上去,特別是宣傳發動工作相對帶後,廣大農民不能真正理解行業協會的作用,不能享受到行業協會提供便利服務和行業協會帶來的經濟實惠,對參加行業協會積極性不高。
4、缺乏行業龍頭企業。我縣行業協會仍然處於各自為政的階段,底子薄、實力弱、小本單幹經營,經受不住市場風浪的衝擊、行業龍頭企業發展速度慢,不能很好發揮協會的橋樑和紐帶作用,而是把協會直接推向市場,容易受到傷害而夭折。
四、對行業協會發展的幾點思考
槐下村果業協會的發展,帶動一方經濟成長的典型事例,充分表明了行業協會是千家萬戶的小生產與千變萬化市場銜接的橋樑和紐帶,因此,我們要把培育行業協會和壯大協會隊伍當作搞活流通、發展經濟、增加農民收入的重要工作來抓。
1、千方百計抓好行業協會的建設、發展工作。當前,我們在組建行業協會工作中,要重點從兩方面抓起。一是搞好宣傳。對現有的行業協會進行分類建檔,培植典型,用典型引導和帶動農民積極參與協會,不斷壯大協會組織。二是搞好培訓,要經常性舉辦培訓班,對行業協會員進行市場經濟理論、市場行銷、法律法規知識的培訓,培訓協會的經營素質,提高協會開拓市場的能力。
2、強化行業協會的組織化程式。當前,在農產品買方市場條件下,僅靠一家一戶的分散經營。很難應對市場的變化和衝擊,迫切要求聯合起來抗拒市場風險,提高競爭力,維護自身利益,各級政府要改變原來靠行政推動的領導方式,積極引導,強化行業協會的組織程度,扶持行業協會發展壯大,與龍頭企業積極聯繫,確定龍頭企業+協會+農戶的經營模式,突出“民辦、民營、民受益”的原則、通過協會的橋樑作用,鼓勵龍頭企業讓利於農戶。
3、切實加強對行業協會的領導。槐下村果業協會在果業局和村兩委的支持幫助下成功發展的例子表明,行業協會的發展離不開政府部門的支持、服務和引導。因此政府各職能部門要重視對行業協會的領導。首先要做好宣傳發動工作,為行業協會的各項建設和發展創造一個良好的輿論環境。其次要搞好服務、特別要以技術和信息服務為重點,充分發揮職能部門的自身優勢,加強信息資源的開發利用,為農民提供快捷優質的服務。在對行業協會領導中,各部門要堅持因勢利導、循序漸進的原則,以引導為主、鼓勵為主、服務為主、防止行政干預,強制和行政包乾。
4、儘快制定出台優惠政策。行業協會是解決農產品銷售難,促進農村經濟發展的新生力量、應當給予政策扶持。各級政府要制定出台優惠政策,在資金、人力等方面向行業傾斜,要對行業協會發展壯大貢獻大的人員實行政府獎勵。工商、民政部門要對行業的註冊登記簡化手續、農行、信用聯社等金融部門提供信貸支持及結算等方面的方便、公安、交通、農機等部門要積極辦好“綠色通道”,要堅決制止各種亂收費和亂攤派,為行業協會的發展壯大創造良好的政策環境。

平陸千名機關黨員進村支援夏收

--------------------------------------------------------------------------------
http://www.sina.com.cn 2005年06月16日03:06 山西日報
本報訊

6月14日下午,平陸縣委書記姚十保,政協主席陳平果,縣委常委、縣委辦主任趙旭光等領導帶著鐮刀,風塵僕僕地來到聖人澗鎮槐下村,幫扶家中缺少勞力的民眾收割小麥。這是今年夏收期間,深受平陸老百姓感動的一道亮麗風景線。

為使廣大黨員在幫民解困、為民辦實事實踐活動中進一步增強民眾觀念和黨性觀念,強化服務意識,不斷改進作風,更好地體現整改成效,平陸縣在夏收農忙季節,特別組織參加第一批先進性教育活動的1080名年富力強的共產黨員深入全縣100個偏遠山村支援麥收。重點幫助農村老黨員、老幹部、孤寡老人以及在外務工人員家屬收割小麥。據統計,支夏小分隊共義務為民眾收穫小麥3000餘畝,60餘萬公斤,同時,幫助民眾完成秋糧播種300餘畝,受到了廣大農村幹部和民眾的普遍好評。

(楊雲鋒)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