榮純親王

榮純親王,是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之第五子,其生母為愉貴妃珂里葉特氏,後因病去世,死後諡號“純”。


簡介

純親王愛新覺羅·永琪。清高宗乾隆帝愛新覺羅·弘曆之第五子。
永琪(1741~1766),字筠亭。號藤琴居士。生於乾隆六年二月初七丑時,卒於乾隆三十一年三月初八午時。
永琪生母為愉貴妃珂里葉特氏。
永琪於乾隆三十年被冊封為和碩榮親王。乾隆三十一年三月初八病逝。諡號“純”。
諡號含義:
中正精粹曰純;見素抱樸曰純;安危一心曰純;志慮忠實曰純;至誠無息曰純;內心和一曰純;治理精粹曰純

關於榮純親王的死

想必對於永琪這個名字,大多數人並不陌生,一部家喻戶曉的《還珠格格》讓大家認識了這位五阿哥。但是無論是小說還是電視劇,永琪不過是一個已經完全脫離了歷史的符號而已,藝術的形象與實際相差甚遠,甚至是完全相悖,沒有一絲一毫的相似點。自然永琪的死也絕對不像《還珠格格》所演繹的那樣,是遁隱了。關於永琪的死,官書上的記載,如《國朝宮史續編》等,雖然零零散散的談了一點,但是究竟所患何症卻沒有提及。幸虧時人有悼永琪之死的,對於他的死因有比較詳細的記載,可以為我們解開永琪英年早逝的原因。
劇朝鮮史料,朴趾源(燕巌)的《熱河日記》時,有一段記載作者在姜女廟看到永琪題詩,他見到之後,直觀的感受是:“皇五子號藤琴居士。詩酸寒筆又削弱。才則有之。乏皇王家富貴氣像。”此時是乾隆四十五年,距離永琪的死已經有十幾年的時間了,而看其言下之意,字如其人,文如其人,觀其字,看其詩,而知其人必定難享遐齡。似乎有點事後諸葛,然古往今來,類似的記載不絕於筆,如蘇小妹不願嫁與王安石之子王雱為妻,就是觀其文字難成大器且享年不永。。
永琪具體患病的時間不祥,但從乾隆三十一年二月初三日“至兆祥所看視五阿哥病症”,可知,此前永琪即已患病,而且患病期間居住於兆祥所內。 稽古右文·康雍夢華
永琪去世後,曾擔任過《大清會典》、《續文獻通考》纂修官,時任太常寺卿的陳兆侖撰《奉挽榮純親王二首》以悼之。其文自注曰:“王患附骨瘡,不得潰,昨冬病中受封,今三月薨逝。”陳兆侖所說的昨冬病中受封,是指三十一年十一月二十六日,距離二月初三日,乾隆探視永琪之病差不多已間隔了十個月,而此時永琪病情一日重似一日——“因病劇,始加封為親王”,這才促使乾隆封其為親王,以慰其心。 作者:洗桐女史
附骨瘡即附骨疽的訛寫,據《醫宗金鑒》所述,此“系調治可愈之證”,可見在當時並非絕症。“附骨疽生於大腿外側,……由體虛之人露臥風,冷浴後乘涼寒濕侵襲,或房欲之後蓋覆單薄,寒邪乘虛入里,遂成斯疾。初覺寒熱往來,如同感冒風邪,隨後筋骨疼痛,不熱不紅,甚則痛如錐刺筋骨,不能屈伸。”乾隆談及永琪,曾不無遺憾的說“朕視皇五子於諸子中覺貴重,且漢文、滿洲蒙古語,馬步射及算法等事,並皆嫻習,頗屬意於彼而未名言,乃復因病鏇逝。”可見永琪精於騎射,其病之起極有可能緣於風餐露宿騎馬射獵所致。而因病鏇逝,感覺病起倉促,可能即是因為陳氏所言的不得潰,此症狀的特徵是“三陰不足,外邪過盛,大腿通腫,皮色不變,疼痛日增不消不潰者,此屬虛寒骨冷。”
而這種病,又屬於緩疽候,“其腫與肉相似,不甚赤積,日不潰,久乃變於紫黯色。”患此病快則一年,慢則數年而亡,其內雖已腫成濃但不潰,和皮肉相仿,只是皮膚變得青黯,故而容易誤診,可能有些人致死也不知自己所患疽症,而永琪很可能患病而不自知,耽誤了最佳的治療時間,從而導致了死亡。
永琪共有五子,除第五子綿億外,均早夭。而生於乾隆四十一年的禮親王代善六世孫昭槤,談到綿億時說“王失祜恃,溺於聲色,身體孱弱,至中年無日不病。”,先不論綿億終日患病是否和沉溺聲色有關,但就言其身體不好,應是比較符合實情的。綿憶生於乾隆二十九年,其時乃父或許已經患病,身體虛弱,故而綿億的身體狀況亦因此而不佳。
特別需要說明的一點,附骨疽在現代醫學也屬於骨結核的一類,據相關資料,皆言其沒有發現此症可以遺傳,但是愛新覺羅家族患此症的不少,比如怡親王允祥及其子弘暾即患有此病,(稽古右文的交輝餘韻版有相關資料,大家可對照看下)而光緒我記得也有骨結核,如果說這種疾病並沒有遺傳,但是有可能和他們容易患天花且不易痊癒進而導致死亡一樣,他們可能屬於遺傳易感,比別人患此病的幾率要高很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