榔橋鎮

榔橋鎮,位於安徽省宣城市涇縣東南部,北距縣城28公里,南與旌德縣三溪鎮相鄰,205國道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331平方公里,轄12個村,1個集鎮居委會,總人口3.8萬人。2002年全鎮經濟總收入3.27億元。其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在全縣排序中均屬前列,地域面積居全省之首。

基本信息

榔橋鎮位於涇縣的東南部,北距縣城28公里,南與旌德縣三溪鎮相鄰,205國道穿境而過。全鎮總面積331平方公里,轄12個村,1個集鎮居委會,總人口3.8萬人。2002年全鎮經濟總收入3.27億元。其面積、人口、經濟總量在全縣排序中均屬前列,地域面積居全省之首。

概況

集鎮區域面積1.6平方公里,是全鎮政治、經濟、商貿、文化中心。2001年被確立為省定中心鎮。境內交通便捷,通訊等各項基礎設施完善,鎮區各種服務配套體系健全。是通往“兩山一湖”著名風景區的中轉站。榔橋鎮礦產資源豐富,現已探明金礦石儲備3萬立方米,花崗石1.5億立方米,石灰石100億噸,紫墨石30萬立方米,目前已有部分金礦在開採。榔橋鎮投資環境較為優越。為吸引更多客商來此投資,鎮政府成立了招商引資辦公室,謁誠為廣大投資商提供全方位服務。

基礎產業

境內有50年代興辦的小溪、白華兩個國有林場,其木材蓄積量在全縣占首位。近年來,以青梅、茶、桑和中藥材等為主的經濟林發展很快,1500畝的優質青梅基地的1000畝的中藥材基地已初見成效。馳名中外的十大名茶之一“涌溪火青”已形成規模。境內盛產的水稻,其大米因口感好、品質佳、無污染而深得上海、浙江等地歡迎。境內建有國家級商品糧基地、國家級生態農業項目基地和省級能源生態示範工程基地。境內還有較為豐富的金礦石、紫墨玉石、花崗石、石灰石等礦產資源。

民營企業

全鎮個私民營企業480餘家,從業人數達6000餘人。全鎮已形成以龍頭企業華偉公司帶動的建築、建材業,以油畫筆、木梳、門帘等主導產品牽動輻射的竹木製品業,以傳統工業為基礎的刃具加工業,以小城鎮為依託的商貿流通業,以“江南第一漂”和“黃田古民居”為品牌的休閒、文化旅遊業等五大支柱產業。全鎮規模企業10餘家,其中雙聯、春雅、宏大公司三家企業躍居全縣重點企業行列,雙聯有限公司列為全市農業產業化龍頭企業,全鎮60%的工業企業為出口創匯企業。占地3.5公頃的核心木、竹工業園區漸現雛形,占地600畝的現代工業園區正在規劃實施之中。

文化教育

文化、教育、旅遊資源十分豐富。榔橋鎮是全縣僅有的市級先進文化鄉鎮。全鎮現有中學四所,其教學成果每年均在全縣農村中學中名列前茅。境內的黃田古民居尤以“洋船屋”別居特色,並在2003年5月1日正式對外開放。著名的宣紙原產地——紅星宣紙集團和聞名省內外的“江南第一漂”景點以及投資2億元即將開工興建的牛嶺水電站就座落在轄區內。境內還有震驚中外的“皖南事變”緊急軍事會議遺址——“百戶坑”,史稱“百戶坑會議”。豐富而獨特的人文、自然景觀為該鎮名牌效應的發揮和旅遊業的發展帶來無限產機。熱忱歡迎社會各界有識之士前來投資,創業發展。 

茶鄉

榔橋鎮是著名的茶鄉,茶園面積達4500畝,年產茶120餘噸,馳名中國的十大名茶之一“涌溪火青”就產於境內黃田、涌溪村。該茶在清朝年代被列為“貢茶”,並多次獲得國內、國際茶葉博覽會金獎,是綠茶中的精品。

魚米之鄉

榔橋鎮也是“魚米之鄉”,境內水塘密布,灌溉條件良好,有小(二)型水庫12座,具有潛在的立體開發價值。水田3.2萬畝,年產糧食1.6萬噸,是涇縣的糧食主產區之一。涌溪河水能梯級落差大,小水電開發前景良好。
榔橋鎮是一個新興的旅遊區,境內山川秀淑,景色清幽,自然與人文景觀交相輝映。著名景點有聞名省內外的“江南第一漂”和黃田古民居“洋船屋”,現已成為皖南地區旅遊行業的新亮點。境內還有湖家灣、百戶坑等豐富的旅遊休閒度假項目尚未開發。

榔橋鎮旅遊資源

【1】黃田古民居
黃田古村落歷史悠久,始建於北宋末年,鼎盛於明清,文風昌盛,歷代人才輩出,境內古民居群呈徽派建築的特色,宮廷建築的宏偉,兼有蘇州園林建築風格,其間溝溝相連,巷巷相通。風子河由東向西穿村而過,四周群山環繞。據普查數據,該村落現存有134處古民居,保存完整尚有80餘處,單體建築100餘座,建築面積43495平方米。其中聞名遐邇、舉世無雙的“篤誠堂”(省保單位)座落於此,據說是清道光初年,在外經商的朱一喬和朱宗懷父子倆為滿足母親、妻子因腳小難以外出,但又想見識一下“洋火輪”的夙願而專門設計建造的,又稱“洋船屋”。其它重要的景點還有:獅子滾繡球、榮祿大夫弟、思永堂、培風閣、聚星堂、黃田八景等。
【2】江南第一漂
人人都說江南好,江南有個第一漂。“江南第一漂”(商標註冊號:17596781707624)是指涇縣境內徽水河流域的一項竹筏漂流活動。介於中國著名風景區黃山和九華山之間(距黃山約90公里,距九華山約80公里),景區全長16.5公里,景區內河道蜿蜓曲折,水流湍急,兩岸奇峰異石千姿百態,層巒疊嶂,風光秀麗。當您剛剛脫離城市的喧囂和困惑,穿過崇山峻岭之間那條崎嶇幽深的山區公路,便來到了“江南第一漂”的源頭——涇縣烏溪鄉姚村小河口碼頭。登上當地村民精心製作的竹筏,您首先來到漂流的第一個景區,因霧多而得名的早霧山景區。這裡是野鴨經常嬉戲的地方,意境幽深,可謂“兩岸猿聲啼不住,輕舟已過萬重山”。古木橋、龍潭石、龍風石、小赤壁、長壽石、刁潭古印、蟹形山明朝古墓群等這些獨具特色的景點在您眼前一一閃現。就在您目不暇接之時,您乘坐的竹筏又來到了第二大景區:胡老灣景區。隨之而來的便是驚心動魄的胡老灣衝浪,一彎三拐,灘中有壟,壟中有灘;衝浪時濤風沫雪,風韻獨具,有驚無險,十分刺激,堪稱一絕。在這裡您可以觀賞到古棧道、燕子籠、雞公石、跳水崖等景點,並在回歸自然游泳場盡情沐浴一番後,走上岸去品嘗地方特色的柴燒農家飯。而後,您將改乘小木船遊覽人稱江南小灕江的馬飲石湖景區。漸趨開闊的水面令您心曠神怡,榮辱皆忘。站在小木船上放眼眺望那百畝坪、百畝竹園,盡情領略木魚墩、馬飲石、五雀嶺的神韻。漂過龍口潭,穿越斷橋雙水,映入眼帘的人工運河使您由衷讚嘆人與自然的和諧魅力。整個潭流全程約三個小時。

名品特產

榔橋鎮的自然資源十分豐富,是涇縣主要的木竹產區和木製品加工區,是中國十大名茶“涌溪火青”的原產地,鎮內的名品特產有:
【1】涌溪火青:涌溪火青產於我鎮涌溪,此茶常年與山花為鄰,白云為伴,故葉如碧玉,味似花香,採制工藝十八道,生產歷史五百載,成品火青,形似珠粒,落杯有聲,色如墨玉、油潤顯毫,湯色杏黃明淨,滋味醇正甘甜,質優形美,耐泡特久。年產35噸,曾為歷朝貢茶。
【2】木製工藝品:主要有油畫筆、水彩筆、化妝筆、木珠工藝門帘、木梳。木梳木製工藝品加工業已成為我鎮乃至我縣的支柱產業,現年產木梳1500萬把,各類油畫筆系列產品150百打,木珠工藝門帘7萬副,年產值達3100萬元,利稅620萬元,產品主要銷往歐美及東南亞等二十多個國家和地區。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