楯[漢字]

楯[漢字]
楯[漢字]
更多義項 ▼ 收起列表 ▲

(形聲。從木,盾聲。①(shǔn)本義:欄乾的橫木。②引申義:通“盾”。盾牌) 同引申義 [shield]

基本釋義

dùn

<名>

古語解釋

楚人有鬻楯與矛者。——《韓非子·難一》

左執楯而導之。——《新唐書》

《東周列國志》第七十九回:“疇無餘、胥犴帥死士二隊,各擁大楯,持短兵,呼哨而至。”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食允切《集韻》《韻會》豎尹切《正韻》乳允切,音盾。《說文》闌檻也。《王逸曰》縱曰欄,橫曰楯,今階除木句欄是也。《史記·滑稽傳》秦始皇時有陛楯郞。《唐書·百官志》鉤楯掌禁苑果木。

又與盾通。乾也。《左傳·定六年》樂祁獻揚楯六十於子。

又舞者所執。《禮·明堂位》朱乾玉戚。《疏》乾,楯也。戚,斧也。舞者左手執楯,右手執斧,謂之武舞。

又與輴通,喪車用之。《儀禮·即夕注》輴有四周職軸則無輴。一作楯。或讀作閏。

又拔擢也。《淮南子·原道訓》引楯萬物,群美萌生。

又《集韻》《正韻》食閏切,音順。義同。

又《集韻》敕淮切,音蠢。案也。

又《唐韻》醜倫切《正韻》樞倫切,音椿。《唐韻》木名。《類篇》車約䡅也。

又《唐韻》詳遵切,音旬。閒檻也。

其他釋義

另見shǔn

shǔn

<名>

欄桿的橫木 [rail]

楯類騰龍。——何晏《景福殿賦》

又雜植蘭桂竹木於庭,舊時欄楯,亦逆增勝。——明·歸有光《項脊軒志》

泛指欄桿 [balustrade; banister]

奔星更於閨闥,宛虹拖於楯軒。——《史記·司馬相如列傳》

又如:楯柱(殿前欄檻柱子);楯軒(指有欄桿的長廊或小室);楯梯(古代攻城的長梯);楯楹(欄桿和楹柱);楯檻(楯欄。欄桿)

另見dùn

拼音是chun的漢字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