乾[漢語漢字]

乾[漢語漢字]

乾是一個漢字,讀作gān、gàn、hán,本意是指盾牌,也指象叉子一類的獵具、武器,也有觸犯,冒犯,沖犯的意思,本是用於進攻的,後來用於防禦。

基本信息

骨刻文演變

乾 甲骨文 乾 甲骨文
乾 金文 乾 金文
演變過程 演變過程

“乾”字骨刻文演變(引自,丁再獻、丁蕾《東夷文化與山東·骨刻文釋讀》十九章第二節。(中國文史出版社2012年2月版)。

詳細釋義

基本釋義

註:①②為右側繁體字對應的意思;③為右側異體字對應的意思;沒有的表示直接寫“乾”。

gān,ㄍㄢ

(1) 觸犯,冒犯,沖犯:~擾。~涉。~預(亦作“乾與”)。森然~霄。

"乾"的繁體字 gàn和hán ① "乾"的繁體字 gàn和hán ①

明黃道周《節寰袁公傳》:“公(袁可立)乃抗疏曰:‘近年以來,議論繁多,言詞激切,致乾聖怒,廢斥者不止百十餘人,概目為賣直沽名。’”

(2)追求,求取,舊指追求職位俸祿:~祿。~仕。

(3)關連,涉及:~系。互不相~。

(4)盾,古代抵禦刀槍的兵器:大動~戈。

(5)古代用以記年、記月、記日、記時(亦作編排次序)的十個字(甲乙丙丁戊己庚辛壬癸):天~地支。~支。

"乾"的繁體字 gān ② "乾"的繁體字 gān ②

(6)涯岸,水邊:“河之~兮”。

(7)個數:若~。

(8)②沒有水分或水分少:~燥。~旱。~枯。~柴。豆腐~。通“乾”。

(9)②枯竭,盡淨:~盡。~杯。

(10)②徒然,白白地:~著急。

(11)②指沒有血緣或婚姻關係,拜認的親屬:~親。

(12)②表面的、形式的。如:「~笑」。

(13)"用壯族語言來翻譯,“乾”是“上面”的意思,“乾欄”就是“上面的房子”。這種意思與文獻記載:“依樹積木,以居其上,名曰乾欄”相符合......。(摘自黃現璠著《壯族通史》)

(14)〔~將(jiàng)〕古劍名。

(15)姓。如晉代有乾寶。

gàn,ㄍㄢˋ

"乾"的異體字 gàn和hán (③) "乾"的異體字 gàn和hán (③)

(1)①③事物的主體或重要部分:樹~。軀~。~線。

(2)①做:~事。說~就~。

(3)①有才能的,善於辦事的:~才。~員。~練。

(4)①方言,壞、糟:事情要~。

(5)①主要的。如:“幹道”、“幹線”、“幹部”。

(6)①從事、營求。如:“他是乾哪一行的?”

(7)①姓:如宋代有乾沖。

hán,ㄏㄢˊ

(1)①井上的圍欄。莊子·秋水:「出跳梁乎井幹之上,入休乎缺甃之崖。」成玄英·疏:「~,井欄也。」通「韓」。

(2)③井上的圍欄。淮南子·主術:「夫據~而窺井底,雖達視猶不能見其睛。」通「韓」。

康熙字典

田字格中的“乾”字 田字格中的“乾”字

《康熙字典》 :《唐韻》古寒切《集韻》《韻會》居寒切,$音竿。

《說文》乾,犯也。《左傳·文四年》其(音豈)敢幹大禮,以自取戾(罪也)。《晉書·衞玠傳》非意相干,可以理遣。 又《爾雅·釋言》乾,求也。《書·大禹謨》罔違道以乾百姓之譽。《論語》子張學乾祿。 又盾也。《揚子(揚雄)·方言》盾,自關而東或謂之〈盾支〉,或謂之乾,關西謂之盾。《書·大禹謨》舞乾羽於兩階。《詩·大雅》干戈戚揚。 又司乾,官名。《周禮·春官》司乾掌舞器。 又《爾雅·釋言》乾(音捍),扞也。《注》相扞衞。《疏》孫炎曰:乾盾,自蔽扞(音捍)。《詩·周南》公侯干城。《疏》干城者,言以武夫自固,為扞蔽如盾,為防守如誠然。 又㵎也。《詩·小雅》秩秩斯乾。《傳》乾,㵎也。 又水涯也。《易·漸卦》鴻漸於乾。《注》乾謂大水之旁,故停水處者。《詩·魏風》寘之河之乾兮。《傳》乾,厓也。 又國郊曰乾。《詩·邶風》出宿於乾。《傳》乾言國郊也。 又《韻會》若干,數未定之辭,猶言幾許也。《禮·曲禮》問天子之年。對曰:聞之始服衣若干尺矣。《前漢(漢書)·食貨志》或用輕錢百加若干。《注》師古(顏師古,顏淵後裔)曰:若干,且設數之言也。乾猶箇也。謂當如此箇數耳。 又自甲至癸為天干。《皇極經世》十乾,天也。十二支,地也。支幹,配天地之用也。《皇極內篇》十為乾,十二為支。十乾者。五行有隂陽也。十二支者,六氣有剛柔也。 又闌乾,橫斜貌。《古樂府·善哉行》月沒參橫,北斗闌乾。 又《韻會》闌楯閒曰闌乾。《李白·淸平調》沉香亭北倚闌乾。 又《韻會》目眶謂之闌乾。《正韻》闌乾,淚流貌。《談藪》王元景使梁,劉孝綽送別,泣下。元景無淚謝曰:別後當闌乾。《白居易詩》玉容寂寞淚闌乾。 又蘭乾,紵也。《後漢(後漢書)·哀牢國傳》蘭乾細布,織成文章如綾錦。《華陽國志》蘭乾,獠言紵也。 又干將,劒名。《吳越春秋》干將者,吳人也。莫邪,干將之妻也。干將作劒......陽曰干將,隂曰莫邪。 又乾遮,曲名。《司馬相如·子虛賦》淮南乾遮。《注》乾遮,曲名也。 又射干,木名。《荀子·勸學篇》西方有木,名曰射干。 又草名。《本草圖經》射干,花白莖長,如射人之執乾。《後漢·軰寵傳》陽氣始萌,十一月有蘭,射干,芸荔之應。 又獸名。《司馬相如·子虛賦》騰遠射干。《注》射干,似狐,能緣木。又野乾,亦獸名。《法華經》野乾,體瘦無目,為諸童子摘擲,受諸苦痛。 又發乾、蘭乾、餘乾,縣名。《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發乾縣,漢陽郡有蘭乾縣。《隋書·地理志》鄱陽郡有餘乾縣。 又長乾,地名。《左思·吳都賦》長乾延屬。《注》建業南五里有山岡,其閒平地,吏民雜居。東長乾中有大長乾,小長乾,皆相連。地有長短,故號大小長乾。韓詩曰考盤在乾。地下而黃曰乾。 又姓。《左傳·昭二十一年》宋有乾犫。《劉向·別錄》有乾長,著天下忠臣九篇。又段乾,乾己,複姓。《史記·老子傳》老子之子名宗,為魏將,封於段乾。《注》段乾,應是魏邑名,而魏世家有段乾木,段乾子。田完世家有段乾朋。疑此三人是姓段乾也,本蓋因邑為姓。《何氏姓苑》漢有乾已衍,為京兆尹。 又《集韻》居案切,音盰。扞也。《詩·周南》公侯干城。沈重讀。 又《篇韻》音寒。國名。《淮南子·道應訓》荊有佽飛,得寶劒於乾隊。《注》乾國,在今臨淄,出寶劒。 又《韻會》通作奸。《前漢·劉向傳》數奸死亡之誅。 又通作忓,干預也。《唐書·萬壽公主傳》無忓時事。 又《韻會》通作竿。《後漢·董卓傳》乗金華靑蓋,瓜畫兩轓,時人號竿摩車,言其服飾近天子也。《注》竿摩,謂相逼近也。今俗以事乾人者謂之相竿摩。 又與矸通。《集韻》矸,石也。或省作乾。 又與豻通。《類篇》豻或作乾。《儀禮·大射儀》量人量侯道乾五十。《注》乾讀豻。豻侯者,豻鵠豻飾也。 又古與乾通。《初月帖》淡悶乾嘔。楊愼曰:淡,古淡液之淡,乾,古乾溼之乾。今以談作痰,乾作乾,非也。 又葉經天切,音堅。《黃庭經》回紫抱黃入丹田,漱嚥靈液災不乾。漢典考證:〔《韻會》闌板閒曰闌乾。〕 謹照原文板改楯。

釋義舉例

名詞

古文形體 古文形體

(1) 象形。甲骨文字形,象叉子一類的獵具、武器,本是用於進攻的,後來用於防禦。本義:盾牌

(2) 同本義

盾,自關而東或謂之乾。——《方言》九

朱乾玉戚以舞大武。——《禮記·祭統》。註:“朱乾,赤盾。”

司乾。——《周禮·春官·序官》

禮義以為乾櫓。——《禮記·儒行》。註:“乾櫓,小楯大楯也。”

能執干戈以衛社稷。——《禮記·檀弓下》

乃修教三年,執乾戚舞,有苗乃服。——《韓非子·五蠹》

乾羽(盾牌和雉羽,供樂舞之用);乾革(乾即盾;革即甲冑類。泛指兵器);乾櫓(小盾大盾);乾戎(兵戎。通稱兵器、軍隊)

(3) 岸;水畔

鴻漸於乾。——《易·漸卦》。釋文引鄭註:“乾,水傍,故停水處。”

秩秩斯乾。——《詩·小雅·斯乾》。朱註:“乾,水涯也。”

昔者吳乾戰。——《管子·小問》。註:“乾,江邊地也。”

而不知乾隊之敗。——西漢·司馬遷《史記·春申君傳》。索隱:“乾,水邊也。”

坎坎伐檀兮,置之河之乾兮。——《詩·魏風·伐檀》

(4) 江南把山壠之間的地段叫乾。故金陵有大長乾、小長乾、東長乾

(5 天干。如:乾支(天干地支,實際上是“乾枝”的一種比喻說法)

(6) 姓(gān)

動詞

(1) 捍衛

乾害(捍護)

(2) 觸犯;冒犯;沖犯;沖

乾,犯也。——《說文》

轍恐犯忌而乾諱。——《楚辭·七諫·謬諫》

以乾先王之誅。——《書·胤征》

以乾天禍。——《公羊傳·宣公十二年》

若干二命以求殺予。——《國語·晉語四》

克生直臣,事我皇祖,乾嚴譴而不悔。――明·錢謙益《袁可立父淮加贈尚寶司少卿》

(3) 又

則上下不乾。

乃背晉乾 宋。——《史記·管蔡世家》

趙孟使人以其乘車乾行,獻 子執而戮之。——《國語·晉語五》

乾國之紀。——《左傳·襄公二十三年》

君辱貺之,其敢幹大禮以自取戾。——《左傳·文公四年》

故吏不敢以非法遇(對待)民,民不敢犯法乾法官也。——《商君書·定分》

牽衣頓足攔道哭,哭聲直上乾雲霄。——唐·杜甫《兵車行》

乾瀆(冒犯。乾:乾犯;牴觸;煩擾);乾觸(冒犯;觸犯);乾凌(乾犯欺凌);乾典(違犯法典);乾命(違犯命令);乾行(指衝撞軍列);乾戾(觸犯法令而獲罪)

(4) 立,建立

後知張順幹了功勞。——《水滸傳》

(5) 求,求取

皆乾賞蹈利之兵也。——《荀子·議兵》

其欲乾酒肉之味邪?——《莊子·徐無鬼》

亦不敢服垢弊以矯俗乾名,但順吾性而已。——宋· 司馬光《訓儉示康》

時墨者東郭先生將北適中山以乾仕。—— 明· 馬中錫《中山狼傳》

乾名(求取名位);乾求(求取功名);乾謁(為謀求祿位而謁見當權者);乾進(營謀官職地位);乾索(索要;強取);乾進(謀求仕進);乾請(請託)

(6) 干預;干擾

皆婦人干政之所致也。——《後漢書·蔡邕傳》

明君使事不相干。——《韓非子·用人》

(7) 關涉;牽扯

新來瘦,非乾病酒,不是悲秋。——宋· 李清照《鳳凰台上憶吹簫》

乾己(關係,責任);乾累(連累;牽連);乾紀(關係;職責);乾屬(關係);乾惹(牽涉,關連)

(8) 怠慢,慢待。如:主人走了,把我們幹起來了

形容詞

(1)形聲。從乙(表示向上),倝( gàn )聲。①本義:天。②引申義:沒有水分或水分很少,與“濕”相對

(2) 同(1) 引申義

方將被發而乾。——《莊子·田子方》

剖其中,乾若敗絮。——劉基《賣柑者言》

乾東土。——《呂氏春秋·愛類》

外強中乾。——《左傳·僖公十五年》

然而旱乾水溢。——《孟子·盡心下》

床頭屋漏無乾處,雨腳如麻未斷絕。——唐· 杜甫《茅屋為秋風所破歌》詩

乾冬(乾燥少雨的冬季);乾荒(乾旱);乾烘茶(採摘後不經過揉制而直接烘乾的茶葉);乾堆(乾柴堆。比喻色迷之人)

(3) 枯竭

予貿得其一,剖之,如有煙撲口鼻,視其中,則乾若敗絮。——明· 劉基《賣柑者言》

乾蛋(方言。窮光蛋);乾竭(枯竭)

(4)乾親。謂沒有血緣或婚姻關係而結認的親戚關係

趙氏乾娘,高皇(明太祖朱元璋)義父之妻也。—— 明· 文林《琅琊漫抄》

乾爺(義父);乾大(方言。乾爹,義父);乾老子(乾爹);乾生子(乾兒子);乾達達(乾爹,義父)

(5) 形容聲音乾澀嘶啞。如:乾啞(乾澀嘶啞)

(6)形容衝勁的意思

副詞

(1) 徒然,白白地

乾愁漫解坐自累,與眾異趣誰相親。——唐· 韓愈《感春》

乾落落(白白地);乾發虛(空有打算而不能兌現);乾拌(白吵;白費口舌);乾白(白說,白搭)

(2) 虛假地,表面地

曄乾笑云:“罪至”而已。——《宋書·范曄傳》

乾喬(裝模作樣)

方言

乾,拼音:gān gàn,注音:ㄍㄢ ㄍㄢˋ 部首:乾,部外筆畫:0,總筆畫:3

繁體字:同 “乾” “乾” “乾”

釋:幹部=幹部 乾淨=乾淨

五筆:FGGH

倉頡:MJ

鄭碼:AED

筆順編號:112。

四角號碼:10400

UniCode:CJK

gān

◎ 粵語:gon1◎ 客家話:[客英字典] gon5 [台灣四縣腔] gon1 [客語拼音字彙] gon1 [陸豐腔] gon1 [梅州腔] gon1 [海陸豐腔] gon1 [寶安腔] gon1 [東莞腔] gon1 gon5 [沙頭角腔] gon1

◎潮州話:gang1 guan1 (kang kua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