瓦[漢字]

瓦[漢字]

瓦(wǎ),或稱屋瓦、瓦片,為屋頂上加蓋陶瓷片狀物的建築風格,通常搭配尖斜式屋頂,常見於亞洲和歐洲。(象形。象屋瓦俯仰相承的樣子。“瓦”是漢字的一個部首,瓦字旁。本義:已燒成土器的總稱)

漢字釋義

1.<名>

瓦(wǎ),或稱 屋瓦瓦片,為屋頂上加蓋陶瓷片狀物的建築風格,通常搭配尖斜式屋頂,常見於亞洲和歐洲。(象形。象屋瓦俯仰相承的樣子。“瓦”是漢字的一個部首,瓦字旁。本義:已燒成土器的總稱)

同本義 [earthenware]

瓦,土器已燒之總名。——《說文》

2.功率單位,瓦特的簡稱 [James Watt]

3.姓

蓋(瓦):這排房子的房頂都苫(shàn)好了,就等著~瓦(wǎ)了。

(名)瓦刀wàdāo

4.物理中表示每秒做的功.(1w=1J/s)

w:瓦

kw:千瓦

W:是電能的符號

公式:W=pt=UIt

5.紡具上的零件

出自《詩·小雅·斯乾》:“乃生女子,載寢之地,載衣之裼,載弄之瓦。”

意思是說:生下女孩,讓她睡在地上,穿上小內衣,讓她玩紡具。讓女孩生下來就弄紡具,是希望她日後能紡紗織布,操持家務。生下女孩就叫做弄瓦之喜。

1.鋪屋頂用的建築材料,一般用泥土燒成,也有用水泥等材料製成的,形狀有拱形的、平的或半個圓筒形的等。

2.用泥土燒成的:瓦盆|瓦器。

3.瓦特的簡稱。

4.在紹興等地區,瓦也作“我們”的意思

網路用語

瓦也是我的意思

瓦也通哇。

古籍解釋

康熙字典

《唐韻》《集韻》《正韻》五寡切,音邷。《說文》土器已燒之總名。《廣韻》古史考,夏時昆吾氏作瓦。《史記·龜箂傳》桀為瓦室。《注》世本曰:昆吾作陶。張華博物記亦云:桀作瓦,蓋是昆吾為桀作也。《史記·廉頗傳》秦軍鼓譟勒兵武安,屋瓦盡震。《正字通》後世瓦制不古,其類非一。漢武故事,起神屋以銅為瓦,漆其外。

又吳國傳,大秦國王宮殿水精為瓦。

又明皇雜錄,虢國夫人恩寵傾一時,奪韋嗣立宅,以廣其居。後復歸韋氏,因大風折屋,墜堂上,不損。視之,瓦皆堅木也。

又王縉傳:五台山祠鑄銅為瓦,金塗之。

又《詩·小雅》載弄之瓦。《傳》瓦,紡塼也。

又《儀禮·燕禮》公尊瓦大兩。《注》大音泰。瓦大,有虞氏之尊也。

又《左傳·昭二十六年》射之中楯瓦。《注》瓦,楯脊。

又瓦合。《禮·儒行》毀方而瓦合。《注》呂氏曰:陶者為瓦,必圓而割,分之則瓦,合之則圓,而不失其瓦之質。

又瓦解。《史記·匈奴傳》其困敗則瓦解雲散矣。

又人名。《左傳·昭二十三年》楚囊瓦為令尹。《注》囊瓦,子囊之孫子常也。

又地名。《春秋·隱八年》宋公齊侯衞侯盟於瓦屋。《注》瓦屋,周地。

又《定八年》公會晉師於瓦。《注》瓦衞地。《後漢·郡國志》東郡有瓦亭。

又《廣韻》五化切《集韻》吾化切,音迓。《廣韻》泥瓦屋。《集韻》施瓦於屋也。

又《集韻》《韻會》五委切,音頠。屋甃也。《莊子·騈拇篇》騈於辯者,纍瓦結䋲竄句。《注》瓦,五委反。當作丸。

又《韻補》葉阮古切,音五。《韓愈·元和聖德詩》皇帝儉勤,盥濯陶瓦。斥遣浮華,好此絺紵。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