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出自司馬遷的《史記·項羽本紀》。意為楚國即使只剩幾戶人家,也能滅掉秦國。比喻雖小,決心大也能成功。它代表了一種情緒化了的堅定信念。其實,這句產生於反抗暴秦統治的時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種情緒化了的堅定信念之外,又不可思議地與歷史演進的過程吻合。據《史記·項羽本紀》載,早在楚懷王客死於秦時,楚南公就說過:“楚雖三戶,亡秦必楚”。它先驗而無比正確地預言了亡秦的真諦:即亡秦這一事業乃起於楚,又終成於楚。而僅就亡秦這一事實,這句名言還有著雙重應驗。

基本信息

詞語解釋

【注釋】

秦:秦國。雖:即使。三戶:指三戶人家,極言其少。亡:滅亡,消亡。全文意指不畏強暴,奮起推翻黑暗統治之事。

【譯文】

楚國即使只剩三戶人家,滅亡秦國的必定還是楚國。

【出處】

西漢·司馬遷史記·項羽本紀》:“夫秦滅六國,楚最無罪。自懷王入秦不反,楚人憐之至今,故楚南公曰‘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也。”

【事例】

然~,金元帝國之夢,豈久長哉?★柳亞子《濟南慘案紀念日感賦》序

【用法】

作賓語、定語;用於書面語

歷史典故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楚雖三戶,亡秦必楚
秦朝末期,陳勝吳廣起義,各路義軍紛紛配合,項梁率軍攻秦。范增去拜見項梁說:“秦滅六國,楚國最冤,楚南公說過楚國即使只剩下三戶人家都會報仇雪恨消滅秦國的。”於是項梁立楚懷王的孫子熊心為楚懷王,得到楚人的擁護而迅速壯大實力。

名句分析

“楚雖三戶,亡秦必楚”,這句產生於反抗暴秦統治的時代名言,除其代表了一種情緒化了的堅定信念之外,又不可思議地與歷史演進的過程吻合。它先驗而無比正確地預言了亡秦的真諦:即亡秦這一事業乃起於楚,又終成於楚。而僅就亡秦這一事實,這句名言還有著雙重應驗。首先,亡秦大業雖成於天下民眾,但真正起決定性作用的確實當首推三個人——陳勝、項羽、劉邦,其中陳勝和項羽就是楚人,劉邦的眾臣之中也有不少楚人。其次,亡秦的決定性戰役就是在三戶水(今河北臨漳西)一帶展開,楚將項羽率軍戰勝秦軍主力,並接受其投降。從此,秦亡便成了不可逆轉之勢。

“三戶”爭議

學術界

對於“楚雖三戶,亡秦必楚”中的“三戶”,學術界有三種解釋:

第一種說法:指地名,是楚人的宗廟,位於河南省淅川縣丹江口水庫一帶,歷史上這裡有楚國的三戶城

第二種說法:指楚國大三姓,屈、景、昭。

第三種說法:比喻三戶人家,比喻力量小,決心大。

《史記志疑》

《史記質疑》上對“三戶”有兩種解釋:

1、指楚國的三大姓,“三戶”是指楚國三大姓昭、屈、景。

2、指即使楚滅亡後只剩三戶人家,也必是他們滅亡秦,含義是說楚國人非常憎恨秦國。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