楚屈瑕伐羅

”遂見楚子,曰:“必濟師。 ②御:車夫,駕車的人。 ⑩冶父:地名,在今湖北江陵縣南。

基本信息

作品名:楚屈瑕伐羅
出處:《左傳》
體裁:歷史散文

原文

十三年春,楚屈瑕伐羅①,斗伯比送之。還,謂其御曰②:“莫敖必敗。舉趾高③,心不固矣。”遂見楚子,曰:“必濟師。”楚子辭焉。入告夫人鄧曼。鄧曼曰:“大夫其非眾之謂,其謂君撫小民以信,訓諸司以德,而威莫敖以刑也。莫敖狃於蒲騷之役④,將自用也,必小羅。君若不鎮撫,其不設備乎?夫固謂君訓眾而好鎮撫之,召諸司而勸之以令德,見莫敖而告諸天之不假易也⑤。不然,夫豈不知楚師之盡行也?”楚子使賴人追之⑥,不及。
莫敖使徇於師曰⑦:“諫者有刑。”及鄢⑧,亂次以濟,遂無次。且不設備。及羅,羅與盧戎兩軍之⑨,大敗之。莫敖縊於荒谷。群帥囚於冶父而聽刑⑩。楚子曰:“孤之罪也。”皆免之。

注釋

①羅:春秋時小國,初在今湖北宜城縣境,後遷於湖北枝江、湖南平江等地。
②御:車夫,駕車的人。
③舉趾:抬腳。
④狃(niǔ):習以為常,不復在意。蒲騷:地名,在今湖北應城縣境內。
⑤假易:寬縱。
⑥賴:春秋時小國,在今湖北隨縣東北。
⑦徇(xùn):對眾宣示。
⑧鄢(yān):水名,漢水支流,今名蠻河,源出湖北保康縣西南,流經南漳、宜城兩縣。
⑨盧戎:春秋時南方小國,在今湖北南漳縣境內,後為楚所滅。
⑩冶父:地名,在今湖北江陵縣南。

譯文

(魯桓公)十三年春天,楚國的大司馬屈瑕率軍侵伐羅國,大夫斗伯比送他出行。斗伯比在返回來的路上,對他的車官說:“大司馬一定會失敗。(看他那樣子,)腳步高抬,心飄浮起來了。”於是去見楚武王,說:“必須給大司馬增派軍隊。”楚武王沒有同意。楚武王回到宮中把斗伯比的話告訴給夫人鄧曼。鄧曼說:“斗伯比大夫的意思不是要眾多的軍隊,他的意思是讓你用誠信來安撫老百姓,用仁德來訓誡執政的官員,而對大司馬屈瑕要用刑罰來震懾他。大司馬習慣了蒲騷戰役得勝的戰術,將會獨斷專行,一定會小看羅國。你對他如果不進行嚴厲的勸告,他將會不加防備。斗伯比大夫一定是說要你訓誡士眾而善於鎮定安撫他們,召集各軍隊長官勸告他們要行善積德,召見大司馬告誡他上天不會寬縱一個人的輕率行動。如果不是這樣的話,斗伯比大夫又豈不知楚軍已經全部開出去了?”楚武王派一名賴國在楚國做官的人去追屈瑕的大軍,但沒有追上。
屈瑕使人宣令三軍說:“對我進諫的人要處之以刑罰。”軍隊到達鄢水岸邊,不按次序渡河,過河後便沒有序列了。又沒有設定防備工事。到達羅國後,羅國軍隊和盧戎的軍隊兩面夾擊,大敗了楚軍。屈瑕自縊在荒山谷里。楚國所有的將領自囚在冶父等待武王的處罰。楚武王說:“這是我的罪過。”對他們都免於處罰。

評析

楚國大司馬屈瑕驕傲自大,專橫獨斷,輕視羅國,在征伐羅國的戰爭中失敗,自縊而死。楚武王對自己用人不當、放縱部下深自悔責。既說明“驕兵必敗”,也說明楚武王及斗伯比、夫人鄧曼的善於治政。

相關詞條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