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虎城墓

楊虎城墓

楊虎城墓位於楊虎城將軍烈士陵園,是西安重點文物保護單位,景點位於西安城南長安區[陝西省西安市]韋曲街道辦事處雙竹村。

基本信息

簡介

楊虎城墓楊虎城墓

著名愛國將領楊虎城將軍於一八九三年生於陝西蒲城縣一個貧苦農民家庭,青少年時代就開始了反清抗暴鬥爭活動,以後投身辛亥革命,積極參加反對北洋軍閥的戰爭,曾堅守西安八個月,抗擊十倍於自己的直系軍閥的進攻,有力地策應了北閥戰爭。“九一八”事變後,積極主張抗日,反對蔣介石“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抵制其法西斯獨裁統治,一九三六年十二月,楊虎城張學良就停止內戰、一致抗日達成共識,並一道發動了西安事楊虎城將軍陵園大門變。在中華民族生死存亡的危急關頭,他和張學良將軍共同發動了震驚中外的“西安事變”迫使蔣介石停止內戰,一致抗日,並接受了中國共產黨和平解決西安事變的主張,促成了抗日民族統一戰線的建立,為國家、民族立下了不朽的功勳,事變以後,於1937年4月迫使楊虎城辭職,6月又迫楊出洋考察。 “七七事變”爆發後,毅然回國準備參加抗戰,遭到蔣介石的拘捕,長期被囚禁,一直被關押到1949年9月17日,在重慶被國民黨特務秘密殺害,終年56歲。同時被害的還有楊虎城的兒子楊拯中及不滿十歲的女兒、楊虎城秘書宋綺雲夫婦及孩子宋振中、副官閻繼明、警衛員張醒民。為了紀念楊虎城將軍,一九五零年中央人民政府決定將楊虎城將軍的的忠骨由重慶遷葬於長安,並修建陵園。

楊虎城將軍陵園於1957年建於西安市長安區韋曲鎮東1公里處,背依鳳棲原,北與杜公祠毗鄰,環境優美,風景秀麗。墓的形制莊嚴,封土周圍皆砌青磚。大門宏偉、肅穆,塑有原陝西省省長趙壽山書寫的“楊虎城將軍陵園”七個金字。西安市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地理位置

位於長安區韋曲鎮東南1公里處,背依鳳棲原,北與杜公祠毗鄰,環境優美,風景秀麗。

布局結構

楊虎城墓楊虎城墓

由此處向北上16級台階就是楊虎城將軍及其夫人謝葆貞、次子楊拯中和幼女的寢陵。墓的形制莊嚴,封土周圍皆砌青磚。 陵園經過多次整修增建,才成為現在的規模:大門宏偉、莊嚴,橫額有“一九四九年”字樣,取將軍遇難之年;有“一九五七年”,取陵園大門建成之時,由原陝西省省長趙壽山書寫的“楊虎城將軍陵園”7個金字。

進陵園門,迎面斜坡上用白玉鑲嵌的“千古功臣”4個大字映人眼帘。抬級而上蹬46級石階,就到了小蘿蔔頭和他父母的陵墓碑亭。仰頭可見碑亭。抬級而上蹬46級石階,就到了碑亭。“碑亭”內正中樹四方石碑一通,正面刻的是1981年12月12日由葉劍英元帥所寫的“楊虎城將軍烈士陵園”9個大字。背面刻著1984年由趙朴初書寫的:1949年12月IO日中國共產黨中央委員會致楊虎城將軍家屬的弔唁電。 再上蹬64級台階,過南北窄而東西長的坪地,在一片蒼蒼柏林的東端,有烈士宋綺雲夫婦和烈士小蘿蔔頭宋振中的陵墓,西端有楊將軍副官間繼明和張醒民烈士的陵墓。由此處向北上16級台階就是楊虎城將軍及其夫人謝葆貞和次子拯中、幼女的寢陵。向南下8級石階就是“楊虎城將軍紀念室。” 陵墓建在一塊坪地上,並列有三陵,從西向東,分別是:“烈士楊拯中之墓”、“烈士謝葆貞之墓(6歲的拯貴與母合葬)”和“革命先烈楊虎城將軍之墓”。 楊虎城將軍墓,周長約30餘米,碑樓高約5米,上面精雕有人物、花卉、動物,高大宏偉,加上鬱鬱蔥蔥柏樹環繞,墓周格外顯得莊嚴肅穆,讓人肅然起敬。向南下8級石階就是“楊虎城將軍紀念室。” 紀念室是一個“四合頭”的小院,別致清雅的花草樹木,為紀念室增色不少。

展室

紀念室是一個“四合頭”的小院,別致清雅的花草樹木,為紀念室增色不少。這兒展出楊虎城將軍的多幅照片以及一些寶貴的歷史資料,介紹了楊虎城的生平事跡。

展室分為兩大部分:第一部分是先烈生前到遇難,展出照片59張。第二部分是黨和國家、人民悼念將軍的珍貴歷史照片28張。這些寶貴的歷史資料,介紹了楊虎城的生平事跡,以及黨和人民對楊將軍的高度評價和親切的懷念,對廣大參觀者是一次生動的愛國主義教育。

墓陵修建

1936年西北軍將領楊虎城將軍與東北軍將領張學良將軍共同發動"西安事變",對停止內戰、一致抗日起了推動作用。1949年楊虎城將軍與兒子楊拯中在重慶被害,1950年遷葬於此。陵園分上下兩層,上 層為楊將軍墓,左右為夫人謝葆貞、兒子楊拯中墓。下層為秘書宋綺雲夫婦、副官、衛士等人墓。楊虎城的長子楊拯民1998年病逝後也歸葬於此。

人物介紹

楊虎城墓楊虎城墓

楊虎城(1893-1949),愛國將領。原名忠祥,號虎臣,後改為虎城。陝西蒲城人。1908年在家鄉組織以打富濟貧為宗旨的中秋會。1911年武昌起義爆發後,率會眾參加陝西民軍與清軍作戰。1912年投身於孫中山先生領導的辛亥革命運動。1915年率眾參加陝西護國軍,在華縣、華陰等地截擊袁世凱軍。次年所部被編為陝西陸軍第3混成團第1營,任營長。1917年參加護法戰爭,先後任陝西靖國軍左翼軍支隊司令和第3路司令。1922年拒絕直系軍閥收編,被迫率部由武功退入陝北。

1924年,加入國民黨,擁護孫中山的聯俄、聯共、扶助農工的三大政策。1924年北京政變後,任陝北國民軍前敵總指揮,先後率部擊敗鎮嵩軍和陝西督辦吳新田部。遂任國民軍第3軍第3師師長,聘共產黨員在其舉辦的三民軍官學校和所屬部隊任職。1926年,與國民軍第2軍李虎臣等部聯合堅守西安孤城達8個月之久,以不足1萬兵力抗擊7萬鎮嵩軍,從戰略上策應了北伐戰爭。1927年初就任國民軍聯軍第10路軍司令,旋改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10軍軍長,率部東出潼關會攻河南。後任國民革命軍第二集團軍第21師師長。

“四一二”反革命政變後,拒絕在所部“清黨”。1928年11月就任第二集團軍暫編第21師師長。次年蔣介石與馮玉祥關係瀕於破裂,率部附蔣,任新編第14師師長,駐防河南。先後參加蔣馮戰爭和蔣唐(生智)之戰。1930年蔣馮閻戰爭中,相繼任蔣軍第7軍軍長、第17路軍總指揮,率部攻擊馮軍。同年10月兼任陝西省政府主席

楊虎城楊虎城

1931年九一八事變後,反對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的政策,積極主張抗日。次年1月任西安綏靖公署主任。1933年曾請纓抗日,遭冷遇。同年6月,所部與川北的中國工農紅軍第四方面軍達成互不侵犯默契。1935年任陝西綏靖公署主任,奉令調兵在陝南阻截紅25軍,遭到痛擊。同年4月被授為陸軍二級上將。

在中國共產黨抗日民族統一戰線政策影響下,逐漸傾向聯共抗日,反對蔣介石的“攘外必先安內”政策,並與東北軍張學良消除隔閡,從而在抗日救國的基礎上在西北形成紅軍、東北軍、第17路軍三方合作的局面。1936年12月趁蔣介石親臨西安督逼東北軍和第17路軍“剿共”時,在與張學良多次向蔣進諫無效後,於12日同張發動兵諫,扣留蔣介石,並以八項抗日救國主張通電全國。經中共中央派周恩來等參與談判,與蔣達成停止內戰、共同抗日的六項協定。由此為蔣所忌恨。1937年1月被南京國民黨政府撤職留任。6月被迫出國“考察”,遊歷美、英、法、德等國,宣傳抗日主張。“七七”盧溝橋抗戰爆發後,多次向蔣介石發電,要求回國抗日,遭拒絕。1937年11月底由法國回到香港, 準備參加抗日工作。隨後被誘至南昌囚禁。在此以後的12年中楊虎城一直被監禁,先後關押於湘、黔、川等地。1949年9月國民黨兵敗潰逃時,楊虎城被蔣介石下令殺害於四川重慶戴公祠。

相關

楊虎城將軍陵園門票:5元

楊虎城將軍陵園交通

1西安火車站乘600、229、239,或從西門、鐘樓乘215路,或從南門乘323路公車(1元)到長安區韋曲鎮,合租一輛車即到(每人1元)。

2 從西安火車南站庫峪--明德門班車直接到達(4元每人)。

3公交:905路上行 905路下行 917路上行 917路下行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