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嫄墓

姜嫄墓

姜嫄墓以紀念姜嫄而建,位於陝西武功老城南側小華山上。姜嫄踩巨人足跡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務農,成為中國的農耕始祖,也是 周人的祖先。墓前有一磚砌牌坊,中門上有石刻“姜嫄聖母墓”五個大字,為光緒丙子年立,清代陝西督學使 吳大徵篆書。1990年該墓被陝西省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簡介

姜嫄(上古時代人),姓姜,陝西省武功縣人,原為炎帝後代有邰氏的女兒,後來成為黃帝曾孫帝嚳的元妃,姜嫄踩巨人足跡而生下后稷,后稷教人務農,成為中國的農耕始祖,也是周人的祖先。
姜嫄墓位於陝西武功老城南側小華山上, 《武功縣誌》載:“姜嫄墓在南門外,南去360步,又西40步,墓在坎上,與東原梅家莊通。” 1990 年被陝西省政府公布為重點文物保護單位。

墓址

墓地中高,兩旁垂供如翼,故稱 “飛鳳穴”。 其封土高約4米,下為方形,周長15米。《史記》載,姜嫄為帝嚳元妃,履巨人之足跡而生后稷,母以子貴,世人尊稱姜嫄為聖母。
其墓冢面朝東方,墓前有清代牌樓一座,正面頂額書“姜嫄聖母墓”五個大字, 牌坊匾額字跡漫漶,兩邊對聯已不見。左右對聯上方橫額分別鐫刻:“厥初生民”,“炎黃巨尊”。背面匾額上書“母儀邰城”,左右對聯為:“益稷三章漆永明”,“大雅一歌山川秀”。
居高臨下俯瞰武功鎮全景盡收眼底,極目遠眺,漆水映帶,蜿蜒於鬱鬱蔥蔥的林木、花草、莊稼之間,時隱時現,飄忽不定,一年四季,各不相同,詩情畫意盡在其中,人們觀後無不賞心悅目、心曠神怡。
姜嫄為周人始祖,歷朝歷代為帝王將相及人們所敬仰,屆時都舉行大型祭祀活動。從漢代就開始營造祭殿,直至後來,姜嫄墓曾占地六十餘畝,廟堂、殿宇、樓閣連成一片,古柏參天,十分壯觀。
綠野村南建有祭壇,每當農曆臘月初八,人們就在這裡舉行祭拜儀式,墓前的坡地也被稱為“臘祭坡”。此俗一直延續至今,雖不舉行大型活動,但是十里八鄉的民眾,來墓前祭奠的人絡繹不絕。

歷史記載

據1956年文物普查登記:墓前有一磚砌牌坊,中門上有石刻“姜嫄聖母墓”五個大字,為光緒丙子年立,清代陝西督學使吳大徵篆書。清知縣陳爾弗重修陵園圍牆,方圓約三十畝之大,樹大蔥蘢,罩盡整個山頭,歷代銘碑林立其間,遠遠望去,十分巍峨,“姜嫄古墓小華山”為《武功八景》之一。牌坊後有石碑兩塊,前後豎立。另有石羊兩尊,已散佚。

詩歌描述

詩經·大雅·生民》的開端說:“厥初生民,時維姜嫄。生民如何,克禋克祀,以弗無子。履帝武敏歆,攸介攸止,載震載夙,載生載育,時維后稷。”
《詩經·魯頌·閟宮》說:“赫赫姜嫄,其德不回,上帝是依。”
武功縣歷史文化遺蹟一覽表
陝西省重點文物
保護單位
古遺址香堯遺址王燒台遺址 ◆史家遺址
◆岸底遺址 ◆鄭家坡遺址
古墓葬姜嫄墓蘇武墓隋煬帝墓
古建築教稼台武功城隍廟 ◆武功關帝廟
◆望仙宮 ◆報本寺塔 ◆寺背後塔
陝西省非物質
文化遺產
民俗◆蘇蕙織回文與武功民間送手絹風俗
民間文學◆農業始祖后稷傳說
傳統手工藝◆普集燒雞 ◆武功土織布技藝
其 他古遺址滸西莊遺址趙家崖遺址 ◆鄭尚坡遺
游鳳街遺址 ◆浮沱遺址 ◆香灣遺址
◆南店子遺址◆羊尾村遺址◆二水村遺址
◆三合村遺址◆黃家河遺址◆龐家堡遺址
◆張家台遺址◆焦陽遺址
后稷祠 ◆青龍關 ◆六門堰三江口
慶善宮邰封里
◆普濟渡口◆楊虎城城址
墓 、祠◆商鞅墓 ◆安祿山墓 ◆車光倩墓 ◆蘇蕙墓
康海墓 ◆游師雄墓 ◆蘇瑰墓 ◆馬如墓
◆蘇武祠 ◆康海祠◆太白行祠
建築◆小華山 ◆上閣寺 ◆龍王廟 ◆東嶽廟
◆毗盧寺 ◆玉皇閣◆三清殿◆顯靈宮
◆鴻禧觀◆武功金仙觀 ◆燒台庵皇閣
◆馬家都堂 ◆楊虎城公館 ◆西農籌建處
◆綠野書院 ◆武功縣新民高等國小
亭、驛◆高望亭 ◆綠野亭◆申明亭◆旌善亭
◆邰城驛◆長寧驛◆五里舖◆董兆鋪
寺、廟客山寺二水寺 ◆睡佛寺 ◆清涼寺
◆印台寺 ◆觀音寺 ◆天花堂 ◆太白殿
◆香山寺 ◆白兔寺 ◆甘皇殿 ◆白兔寺
石佛寺 ◆釋化寺 ◆洪教寺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