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老井街

楊老井街位於哈爾濱松花江附近。

簡介

楊老井街,即今新贛南路東段。南連清水塘,北通小新開路。楊老井街無疑緣由楊老井。楊老井又叫巷口井,老百姓俗稱為楊老井。其位置在清水塘巷口。名由何來,則無從查考了。有人猜測,是不是曾有一位楊姓老者與這井有什麼緣故而得名?清同治年間編著《贛州府志》的編著者曾找過楊老井,卻發現“已堙”。(《贛州府志》)只留下關於楊老井的一段記載:“康熙辛卯,郡守朱光圉修復,得古碑為鎮寧井。”說明這楊老井之前還有個更古老的名字——鎮寧井。

詳述

由鎮寧井名來理解,這其中或有個風水意識在其中。贛州的北郊的玉虹塔(白塔)便是個鎮江保城之塔,再下游的儲君廟也是個保來往船隻與客人平安過灘之祈禱場所,這鎮寧井有沒有這層意思呢?是當時附近有什麼妖魔鬼怪令居民不安,還是井中有什麼怪物令人不安?也有人傳說是王陽明定的名,說來也有道理,這井完全可以肯定是挖掘於清朝之前的明或宋,若是宋井則被王陽明改名,若是明井則被王陽明命名,這兩種情形都有可能。因為王陽明身負的職責便是來贛平寇的,崇義、龍南一帶“匪民”便在他的手上鎮壓的。崇義甚至是他手上設縣治的,當時他取這崇義二字乃祈望當地民眾“崇尚仁義”之意。他在龍南揚村完成“剿匪”使命後,為當地百姓在楊村河上建了座有四角飛檐的大石橋,也是他命名的,叫太平橋。這位忠於朝庭的心學大師,是在推崇他的心學理論,還是在宣揚他的鎮民之政績,恐怕都有成份在其中。
當然,我們盡可以不必去妄加猜測,畢竟連當時府志的編輯也無從猜測,何況我們離真實還更遙遠呢。楊老井也罷,鎮寧井也罷,反正都淹沒於歷史的塵埃中了,就讓它們沉睡於歷史中去吧。
這條經營銅質鎖、箱角、鈕扣之類民生日用品的純樸街道,1941年街道擴建,時逢蔣經國推行建設新贛南運動,遂改楊老井街名為新贛南路。說到楊老井,自然令人想到贛州真正是個多井之城。光是令百姓感恩且牢記不忘的大井便有三十二口之多,如東門井、青龍井、龍湖井、八角井、東園前井、太尉廟井、橫木井、廉泉井、三潮井、七星井、黃土井、皇華井、牛皮井、楊老井、太陰井、朝天門井、金沙井、竹樹井、鳳眼井、鳳凰池井、單井、文明井、金家井、慈姑井、龍船廟井、獅子泉左、右井等等。幾乎每一口井都養育了幾街居民,也養育了一代風流,所以都有一腔蓄得滿滿的故事。只可惜,諸如東門井、八角井等大井,已被城市現代化建設將它們大多埋藏於深邃的厚土與歷史中去了,只剩下諸如三潮井、東園前井等少數古井還散淡著些許古老而動人的故事,走近它們,滄桑,無語。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