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福成

楊福成

這樣沉靜的福成,也有行俠仗義的時刻。 書法,寫就的是筆墨線條,表達的是思想意識,流傳的是人文素養。 成君的書法,亦如喜歡他的人一樣。

基本信息

福成,字墨之,1973年出生於山東寧陽,1996年畢業於山東藝術學院。曾任山東省美術家協會《山東美術家通訊》責任編輯、山東衛視《時代美術》專欄撰稿人,現為山東青年雜誌社記者、編輯、美術編輯,《讀者》簽約作家、《故事會》重點作家、《齊魯晚報》專欄作家,山華文化藝術有限公司顧問,江都書畫院特聘書法家。
文學作品曾在《南方周末》《讀者》《雜文選刊》《文摘報》《小小說選刊》《海燕》《芒種》《雨花》《山西文學》《紅豆》《僑報》(美國)《思維與智慧》等百餘家報刊發表,並被《2002年度最佳雜文》《21世紀報刊最佳雜文》等多種書籍和人民教育出版社收錄,並有作品入選高中語文必修教材(人教版)。
書法作品曾獲“首屆淮河杯全國書畫印大展賽”一等獎、“慶祝中國工會成立70周年全國書畫攝影大展”特等獎、“慶祝中華人民共和國建國45周年海內外書畫大賽(國際展)”銀獎、“三龍杯全國書畫大獎賽”二等獎等數十項全國大獎,作品還被中國紅軍紀念館、中國石書藝術館永久珍藏,被《中國當代書畫家名典》《中國當代詩書畫印精品》等大型辭書收錄。1998年應邀出席中國(南京)現代書法戰略研討會。

文字評論

生活花兒處處開
——讀楊福成《表妹花兒幾時開》
作者:漢字森林

在《山東青年》雜誌上知道楊福成先生出版了一本《表妹花兒幾時開》,就想一飽眼福。前不久,機緣巧合,我終於如願以償。因為它太精彩,我想要一鼓作氣讀完它;因為它太精彩,又讓我不忍卒讀。每讀一篇都讓人不由得掩卷深思……
《表妹花兒幾時開》里,一篇篇雜文,一個個小品,都是楊福成先生在為公民畫像,是用筆,也是用心。畫像里有舉世聞名的大人物,也有無名無姓的苦孩子。看罷那一幅幅或工筆細描或粗筆勾勒的畫像,我心中像打翻了五味瓶:有對“蛀蟲”的憤恨,有對“苦妮”的憐憫,有對“二舅”的同情,有對莫小米的欽佩,有對李山的“碗”的感動,有對雞肝鄉長的厭憎……
在《表妹花兒幾時開》睿智、深刻而又平易的文字里,有對人生的親證,有對社會的透析,有對世相的闡釋,有對人性的演繹,有對靈魂的反思……我用心讀著一篇篇深邃的文字,認識著社會,咀嚼著生活,透視著人生,感悟著人性……

書法評論

文人心境詩者情懷
——記青年書法家楊福成
馬全甫

福成是我好兄弟,大學同窗。原本不應該多么起勁地夸的,實際上這么多年,儘管評論了不少書法家、畫家,我自謂還是堅守了藝術品鑑的道德底線的。好的就直截了當喊好,差的絕不昧心浮誇。考慮到,自古就有“舉賢不避親”的說法。所以,今天我才敢放口說一說。
一、人,沉靜、好義、硬氣
“路遙知馬力”,積澱久了你才知道:福成是個才氣豐盈的傢伙,他的才氣集中體現在兩塊——書法和文章。只是,性格的原因,福成太內秀,太收斂,太沉靜,能不說話就不說話,能不應酬就不應酬,得點空閒就啃書、寫字、碼文章。
這樣沉靜的福成,也有行俠仗義的時刻。十年前,他曾經與朋友在泉城街頭看到地痞欺負賣山貨的村婦,不顧及自己的身單力薄毅然出手相幫,結果救出了弱者而傷及了自身。躺進醫院的病房,朋友們來看卻絲毫沒有後悔的意思。他語調不高地嚷,“是的,一定要幫的。下一次,還這樣……”瞧瞧,這就是義氣和硬氣。某次,涉及某地百姓喊冤上訪的某件事,福成約了幾位媒體記者採訪,被當地所謂執法部門的相關人員攔截阻撓,皮衣都被撕開了大口子。回來後,依然聯合正義的媒體力量,呼籲給民眾以公正和公道。結果,真真就幫人完成了願望,受到很多平頭百姓的感激。“皮衣也沒有什麼好可惜,不公正就要幫幫的,要不然誰來管……”福成的話平平淡淡,想想也是,都因為人微言輕,沒有人出手,那么整個社會的“大義”又從那裡產生呢?
二、文,情真、筆辣、心酸
他能一聲不響地坐在角落裡,冷眼觀察身邊的人事物,然後用心靜靜地過濾、琢磨、醞釀,過不了多久,一篇篇短小精悍的雜文、小說就蘸著他的思想活蹦亂跳地成型了。多少篇了,無從考據。只知道,《南方周末》、《時代文學》、《雜文報》、《小說選刊》等國家級媒體刊物,常常印上他的文章。像《新民晚報》、《齊魯晚報》、《金陵晚報》等國內省級媒體的文學副刊,更是經常發來約稿函。與文藝界師長同道,他交遊甚廣、過從親密。像文壇名角從維熙、毛志成、莫小米等,福成把同他們的交往都凝練成文字,把他們一一刻畫成了肖像。福成說,十年來一直做著一件事——為公民畫像。其實,他所刻畫的多是最最底層的小人物。更多的是,讓人讀後忍不住心酸心痛。這樣的文字,想來經過他的心畫,經過他的文字畫,甚或他要蘸著淚水“畫”的。福成的文字很短,從來不作無病呻吟的模樣,更沒有諂媚奉承的吹捧,他的感人至深的法寶就是一個字:真。有時是有點幽默的真,有時是有點惡作劇的真,有時是痛徹心扉的真。
國外短篇小說之王,有法國的莫泊桑和俄羅斯的契柯夫,他們之所以揚名立萬、成名留史,其描繪的犀利、思想的灼熱、揭露的深刻,自不待言;情之切、愛之迫,更毋庸諱言。中國,古人有蒲松齡近代有魯迅,寫的每一篇文字無論字數多少,都是思想深刻到骨子裡的犀利妙筆。當代文壇,中原有賈平凹、西南有魏明倫,不論怪才或是鬼才,都是大才奇才。要說福成,與當代文壇大腕相比,尚屬待字閨中的晚輩佳麗。就像賈平凹當年中學畢業掙不了滿工分發愁一樣,也如魏明倫九歲登台在小川劇團坎坷討生活一般,他們的身材都比較矮小,然而誰能否認他們的思想和才華是那樣的神采飄逸和風流倜儻。福成個子也不高,隨便扔到人堆里,保準半天扒拉不著。福成現在的生活也很平淡清苦,相仿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所撰一聯“惡衣惡食詩更好,非佛非仙人出奇”。我對“文章憎命達”也向來持一致的看法。但是,他的文學才華或快或慢,終將脫穎而出。
三、字,稚拙、質樸、凌厲
最能體現福成之才的是寫字,尊崇一點較為正規的說法——書法。書法,離不開文化的語境和時代的風神。歷史,是造就書法審美樣式的園丁。沒有魏晉的清談氣氛怎么得來曲水流觴的蘭亭賦,“二王”的遒勁圓潤風流筆觸怎么會影響如此久遠;沒有唐宋的大國氣派、社會物質的超鼎寰宇,歐柳顏尤其是蘇黃米蔡的“宋四家”何以名播遐邇;沒有近當代東西方的文化交融、思想爭鳴、觀念開放,談何當今中國之書風多樣性與多元化。福成的書法,一不是為了謀利,因為他的作品很少取悅於市場;二不是為了進階,當前他既沒有熱衷於衝刺這大賽那大賽,更沒有希圖靠攏這協會那協會而人為加重藝術的“砝碼”。他只是潛意識的創作、無意識的書寫,書寫著自己的興趣,宣洩著自己的情感。然,對於筆墨線條的審美,他又是一如既往的嚴肅而真摯。
“師古不泥”是福成的一方閒章,也道出了他的藝術追求。屈指算來,福成從事書寫的年月也已二十多年了。在這不算長也不算短的歲月中,他刻苦臨摹各種傳世碑跡與法帖,從優秀的傳統中陶冶中國書法精神的真諦,吸收各門派諸大家的養分優長。“師古”,直到現在也一直是他不懈的案頭工作。“融今”,又是在適應社會審美潮流的當下,敏銳地做另一方向的追求。現代書法一門,從誕生的初期,就以其豐富多變的魅力吸引了福成的關注。他也曾悉心向當代一些現代書法師長求教,所獲頗豐、屢有心得。十多年前以寫信的方式向中央美院王鏞教授討教,王鏞先生給回復的幾封信至今還珍藏著,當年的幼稚提問換來了長者的耐心指教,常常是一顆心豁然開朗,就像黑夜裡在大海上航行看到了指引方向的航燈。現在四川美院任教的張強教授在山東藝術學院授課時,福成是他家的常客,張教授相贈的墨寶很多,更多接受的是他的創新思想。在師古和融今中,福成不斷思考、實踐、成長。真正到自己想要創作了,他已經處於另外一個狀態。一個旗幟鮮明的自己的狀態,那是一個蛹化蝶的痛苦激變過程,任何新生命的誕生都是純淨的痛苦的,同時也是樸素的喜悅的。如同寫作一樣,他從來也不把臨摹複製當作自己的書法新生命——摒棄複製,無論對古人還是今人。在書法創作上,努力活出自己、生出自我、走出風格,是他多年來的理想和堅定不變的追求。
福成的字兒,稚拙、質樸、凌厲。一曰稚拙。稚拙美是一種回歸生命本真的過程,多少大藝術家如齊白石、吳冠中等,對稚拙的藝術境界苦心孤詣經營。有了經年的書法傳統功力,福成在用童真的眼光和心地寫字造境時,一任筆法墨跡的大開大合,遂順性情的喜悅悲歡流淌,自然大方,張力十足,有種泥土的氣息、兒童的情趣、鄉野的豪放凝結在毫端。二曰質樸。質樸,是詩心的流露。傳說,揚州八怪之一的金農,五十多歲了才闖入畫壇自己作畫。但其青春年少時節,詩名就已經冠絕江南了。金農步入畫壇後,大量的創作立刻引起時人、今人的喜愛;孰不知,能激發人們共鳴的正是其畫裡的詩眼和文心。書法也同是此理。福成有質樸的文心,不竭的詩情,其書寫當然會有好“滋味”。三曰凌厲。凌厲,是福成選取的風格。大凡有名的書家畫家,皆以風格鮮明立世。書寫一路,脫不了或碑或帖。前些年,曾經因書法宗碑還是揚帖,沸沸揚揚論爭過好一陣子。其實,碑也好,帖也罷,都有自己的優長,都飽含著不同的養分,關鍵看後人怎么理解和吸收。福成偏愛碑的力度,於是以魏碑為骨架,融匯現代書法的點畫張力,創作出了大量不失古風又新意盎然的書法作品。線條的凌厲是這些作品的普遍風格,凌厲而張揚,古拙而奇崛。這樣的審美,一如骨氣、硬氣、義氣的福成本人。在書法創作的繼承和創新中,這樣的審美倒是頗有返璞歸真的況味了。
書法,寫就的是筆墨線條,表達的是思想意識,流傳的是人文素養。沒有根基和傳統的書學,無論怎么鋪排和營造,也沒有厚重的文化體量。失卻創新和個性的書道,無論如何造作和誇張,也不會具有傳世的生命理由。
從上述的種種來看“書法”,我比較看重我的兄弟楊福成。

率性寫真 我自為我
——楊福成的書法藝術評
劉靜逸(資深藝術批評家、泰安市美術家協會副秘書長)
喜歡福 成君的書法,亦如喜歡他的人一樣。對於某人、某物的喜歡絕不僅是因為熟悉而已,而定是某人、某物富有吸引你的個性和感染力,這種個性和感染力一下子就能讓人記住,福成君的書法作品中所散發出的那種率真的個性和鮮明的自我意識常常令我感動並難忘。
清代劉熙載在《藝概》中論書法道:“書,如也,如其學、如其才、如其志,總之曰,如其人而已。”福成君書如其人,我自認為其言不虛。福成君其學從藝,讀書甚多,涉獵廣泛,學識豐富,修養頗高;其書法信筆書寫,拙樸有致,富含文人意趣,韻味悠深;其才情聰敏,所寫時文辛辣幽默,針砭時弊,仗義直言;其志高潔,做人坦蕩,行事磊落。因此福成君深諳人品、文品、書品相通之理。
福成君的書法作品中,總是涌動著一種生命鮮活的情調,每次品閱總有一種心靈上的愉悅和精神上的感悟,讓我長久不能平靜。面對靈動、跳躍的筆墨線條我們常常能感到一種自我情緒的張力在涌動,透過這種表象的感覺,我們體悟到的是沉鬱在作品中的那種自我生命狀態的真實觀照,這種真實是福成君書法作品中最自我的情感表現和個性流露。莊子曰“真在內者,神動於外,是所以貴真也。”最真實的藝術也是最動人的藝術,藝術一旦脫離了真實的情感表達,那藝術就沒有了生命力和生動性。無疑,福成君的書法作品旨在把自己最深層、最真實的生命情感狀態表達出來,把“書寫”的過程變成了一種“抒寫”渴望。因此每一幅書法作品便都是真實的生命律動和激情表達。
正是基於一種生命真實的書寫,福成君的書法作品在外在形態上便呈現出一種率性稚拙的寫意風格和強調文人意趣的境界追求。作品隨心境揮灑,心無羈絆,無拘無縛,不做作,不虛假,縱橫自如,心意、思緒幻化在筆墨線條之間。於質樸中顯真意,在稚拙內見靈動,充分的揭示出福成君的作品不刻意營造外在形式美,但求內在質實、韻味逸然的藝術審美追求。
常有書者言必稱“某家”,下筆必學“某派”、“某體”,我常不以為然。我自認為書法藝術樣式更多的是表現一種形而上的自我心意表現,絕非計較於一筆一划的技術展現。宋人沈括也曾在《夢溪筆談》中說道:“書畫之妙,當以神會,難可以形器求也。”正是此理。福成君的書法作品源於一種心靈上的創造,蓋意大於形,從不拘泥古法、規矩的束縛,而是以情運筆,以心抒寫,我自為我。但是不拘古法,並不是完全捨棄古法,隨意塗鴉。我們也不難從福成君的書法作品中看到魏碑的筆意和漢簡的韻味,從而我們可以看出福成君對於古蹟傳統精神的心靈意會和內在變化運用。
書寫自我,表現本真,富含意韻、追求品質,成為福成君書法藝術創作的出發點,同時又是落腳點。正因如此,在福成君的書法作品中充分把“書意”和“文意”有機地結合在一起,其書寫的文句詩聯多為隨興自擬,或沉鬱、或豪放、或輕靈、或厚重都是自我性情的真實宣洩,在筆墨的縱橫塗抹中得到了盡情淋漓的表現,書意凸顯文意,文意比照書意,互相補充,相得益彰,使書法成為了自我心像的表述和傳達。另外福成君在自己的書法藝術創作中也融入了一些現代書法的表現方式和技巧,增強了其書法作品的現代感和藝術表現力,這無疑是一種有益的嘗試和探索。
現今習書者甚眾,技法派者居多,泥古書匠者更多,但能書寫自我,表現真性情者甚少。福成君的書法作品能保持個性,我自為我,不流俗,不從眾,不媚世,難能可貴。正如蘇東坡論自己的書法道:“吾書雖不甚佳,然自出新意,不踐古人,是一快也。”不知福成君是否也能為在書法藝術中保持自我的本色而感到欣慰和快樂。
福成君業為編輯、記者,非職業書家,但對於書法浸淫多年,妙悟其道,得意其中,收穫頗多,我們期待著他能在將來創造出更多更好的書法作品和新的書法成就。

長興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楊福成:男,1958年11月出生,浙江長興人,漢族,大專,1976年12月參加工作,1983年12月入黨。
現任職務:長興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工作簡歷:
1976.12 ----1986.10 部隊服役,任戰士、參謀;
1986.10 ----1997.05 縣人大辦公室科員、副主任、主任;
1997.05 ----2001.07 李家巷鎮黨委書記、人大主席;
2001.07 ----2003.03 縣委統戰部部長;
2003.03 ----2003.11 縣政協副主席、縣委統戰部部長;
2003.11 ----2007.01 縣委常委、縣政協副主席、縣委統戰部部長;
2007.01 ---- 長興縣人大常委會副主任。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