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永峰

楊永峰

楊永峰,河北豐潤人,歷任中共高安縣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西省工業廳秘書主任等職。

楊永峰,河北豐潤人。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中共高安縣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西省工業廳秘書主任,中共景德鎮市委工交政治部主任、市委副書記、書記,江西省委副秘書長、統戰部部長,江西省第五、六屆政協副主席。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楊永峰[1]從事絲綢行業多年,經營著一家絲綢企業,對中國的絲綢文化有著深刻的認識。楊永峰告訴記者,中國絲綢具有數千年的發展歷史,絲綢文化有著深厚的底蘊和豐富的內涵,對中華文明的發展進程有著重大影響,早在甲骨文[微博]時期,“蠶”、“桑”、“絲”、“帛”以及大量以絲為偏旁的文字就已經出現,反映了絲綢織造活動在遠古即已興起並影響了漢字的形成,絲綢製品因其材質獨特宜人、工藝華美、表現力超群,自古以來便與穿著禮儀等緊密相關。所謂“穿絲戴綢”、“錦衣玉食”,絲綢製品作為高端華美生活品質的象徵由來已久。
隨著世界多極化、經濟全球化的深入發展,圍繞綜合國力的全方位競爭更趨激烈。在文化領域,國際競爭體現為軟實力的交鋒,在經濟領域,國際競爭體現為產業競爭力的比拼。絲綢文化憑藉其豐富的內涵成為了國家軟實力與絲綢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動力源(12.280,0.47,3.98%)泉。
在楊永峰看來,絲綢文化中蘊涵的文明理念、普世價值、禮儀傳統,對推動和諧世界的構建、科學發展觀的貫徹、國民素質的提高具有重要積極意義。提升中國絲綢產品文化內涵,必須通過產業集群建設,有助於形成外部規模經濟、創新產業模式、降低交易成本、促進知識和經濟的創新與擴展。通過產業集群建設,加快推動產業與文化融合發展,整合科研、設計、文化、紡織工業等多方資源,實現在繼承傳統文化基礎上的創新,將改造和提升中國絲綢產品的影響力和附加值,穩步增強中國絲綢產業的國際競爭力。
“十二五”時期是全面建設小康社會的關鍵時期,也是促進文化又好又快發展的關鍵階段。國家提出了推動文化產業發展的各項措施和計畫,復興絲綢文化,機遇當前。楊永峰認為,充分發揮絲綢文化能夠國家軟實力與絲綢產業競爭力提升的重要原動力,多策並舉,形成合力,推動絲綢紡織行業轉變經濟發展方式,把絲綢科技做強,把絲綢產品做精,把絲綢文化做大,把絲綢產業做好,絲綢行業一定能實現創新跨步發展。

江西省原政協副主席

楊永峰,河北豐潤人。1947年加入中國共產黨。建國後,歷任中共高安縣區委書記、縣委宣傳部副部長,江西省工業廳秘書主任,中共景德鎮市委工交政治部主任、市委副書記、書記,江西省委副秘書長、統戰部部長,江西省第五、六屆政協副主席。是第六屆全國政協委員。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