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吉兒

楊吉兒

楊吉兒是電視劇《唐太宗李世民》中的人物,封號出雲公主,是隋煬帝的掌上明珠,在郊外邂逅狩獵的李世民繼而情定終生,飽經坎坷後成為李世民的寵妃,並育有一子吳王李恪,其歷史原型為唐太宗李世民之楊妃,由著名演員傅藝偉飾演。

基本信息

角色簡介

楊吉兒是電視劇《唐太宗李世民》中的女主角,封號出雲公主,是隋煬帝的掌上明珠,在郊外偶然邂逅狩獵的李世民繼而情定終生,飽經坎坷後成為李世民的寵妃,並育有一子吳王李恪,其歷史原型為唐太宗李世民之楊妃。

史料考證

史料記載如下:
楊妃,恪母,隋煬帝女也。——《舊唐書·李恪傳》
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新唐書·李恪傳》
“皇上生前,酒醒之際,常攬鏡自顧,嘆息:好頭顱,不知誰來砍它?朕不懼死,只放心不下我那可憐的吉兒。”
“父皇嘗道:別人的女兒縱有傾城之容,他的女兒卻有亂世之貌。在百花嬌艷的後宮她仍是最出眾的一朵,並且擁有最尊貴的血統和引人嫉妒的地位。”隋煬帝與其女楊吉兒的對話——《新隋唐演義》

正史楊妃篇

唐太宗妃楊氏,乃隋煬帝皇女,生平不詳,生卒年月不詳,封號不詳。生有唐太宗李世民第三子鬱林王李恪(始封長沙王,後進封漢王,貞觀二年徙封蜀王,十年,改王吳);第六子蜀悼王李愔(貞觀五年始封梁王,後進封蜀王,後連罪同母兄吳王恪遂遷封涪陵王) 長孫皇后死後,太宗欲立其為後,遭以長孫無忌為首的重臣反對,遂作罷。 《新唐書》列傳第五---太宗子 太宗十四子:文德皇后生承乾,又生第四子泰、高宗皇帝,後宮生寬,楊妃生恪,又生第六子愔.陰妃生佑,王氏生惲,燕妃生貞,又生第十一子囂,韋妃生慎,後宮生簡,楊妃生福,楊氏生明。 鬱林王---恪,始王長沙,俄進封漢。貞觀二年徙蜀,與越、燕二王同封。不之國,久乃為齊州都督。帝謂左右曰:“吾於恪豈不欲常見之?但令早有定分,使外作籓屏,吾百歲後,庶兄弟無危亡憂。” 十年,改王吳,與魏、齊、蜀、蔣、越、紀六王同徙封。授安州都督。 帝賜書曰:“汝惟茂親,勉思所以籓王室,以義制事,以禮制心。外之為君臣,內之為父子,今當去膝下,不遺汝珍,而遺汝以言,其念之哉!”坐與乳媼子博塞,罷都督,削封戶三百。高宗即位,拜司空、梁州都督。 恪--善騎射,有文武才。 其母隋煬帝女,地親望高,中外所向。 帝初以晉王為太子,又欲立恪,長孫無忌固爭, 帝曰:“公豈以非己甥邪?且兒英果類我,若保護舅氏,未可知。”無忌曰:“晉王仁厚,守文之良主,且舉棋不定則敗,況儲位乎?” 帝乃止。 故無忌常惡之。 永徽中,房遺愛謀反,因遂誅恪,以絕天下望。 恪臨刑呼曰:“社稷有靈,無忌且族滅!” 四子,仁、瑋、琨、璄並流嶺表。 顯慶五年,追王鬱林,為立廟,以河間王孝恭孫榮為鬱林縣侯以嗣。 太宗諸子:

皇子 母親
皇太子李承乾 長孫皇后
楚王李寬(早薨) 不詳
吳王李恪 隋煬帝女楊妃
魏王李泰 長孫皇后
齊王李佑 陰妃
蜀王李愔 隋煬帝女楊妃
蔣王李惲 王氏
越王李貞 燕妃
高宗李治(原為晉王) 長孫皇后
紀王李慎 韋妃
江殤王李囂(早薨) 燕妃
代王李簡(早薨) 不詳
趙王李福 楊妃
曹王李明 楊氏
其實從史書記載來看,楊妃是李世民后妃中除了長孫皇后、徐惠和巢刺王妃楊氏之外,記載最多的一位妃子(其中巢王妃楊氏在《舊唐書》還沒有記載,只有《新唐書》《資治通鑑》里記載過李世民要立她為後的事情)。連在墓誌上容貌被誇得天上有地下無的韋貴妃和號稱“才女”的燕德妃(德妃是燕妃後來遷的位號,她在貞觀初年的封號是“賢妃”)在史書中也唯有一句冰冷的諸如“韋妃生紀王慎”之類的話了(公主傳里的臨川公主傳中提到:臨川公主,韋貴妃所生。在這裡才體現韋貴妃的封號是“貴妃”,而對於她的身世、容貌等等記載統統沒有)。相較於另外幾位同為四夫人的女子,楊妃實在算是記載得較多了,起碼史官載下了她的身份是隋煬帝女。其實唐朝歷來不怎么注重記載后妃,除了太穆皇后竇氏,盛世賢后長孫氏,唯一的女皇武氏和那個打著“紅顏禍水”標籤的楊貴妃,其他皇后妃子記載都是不如這幾位的一半的。后妃們多是在自己兒子裡的傳記里才能有幸可能會記載上一兩句,比如高祖李淵的萬貴妃,宇文昭儀。而李世民后妃中得此待遇的也只有楊妃和齊王妃二人而已(齊王妃在《舊唐書》里還沒影子,楊妃兩本唐書都有),徐惠能單獨列傳,多半還是要歸功於那篇諫文和殉情(對社稷有貢獻,對李世民痴情)。

兩個楊妃

在歷史上,唐太宗李世民的諸妃中,一個“大楊妃”,一個“小楊妃”:前者即楊吉兒,考證說她的封號是淑妃,在皇后與惠妃之下,之下就稱為“楊淑妃”;而另一個楊妃因為與齊王李元吉有關,稱她為“齊王妃”吧,比較容易區別,而且不同的史料對兩人的“大小”之分也有不同的意見。
齊王妃和楊淑妃都是隋楊王室的宗女公主,她們兩個是堂姐妹,楊淑妃是煬帝楊廣之女,她的父皇雖然以糜爛窮奢的作風聞名,但也有雨露均沾的“好名聲”,所以她在童年的時候作為隋朝公主,無論她的母親是不是蕭後,想必總是相當幸福的。李家和楊家有親戚關係,這在“煮酒”早有考證文。作為貴族的李家適逢天運,起兵反叛,先後殺了楊淑妃的父兄,乃至奪了他楊家的天下,她作為俘虜,作為一種戰利品,不期然呈在李淵最英勇的兒子李世民眼前。她年歲尚幼,容色清美,就象野史中描述多爾袞初見那兩名朝鮮公主一樣,李世民預見到了她日後的絕色。他把她派給了自己的髮妻長孫無垢,這個13歲就嫁給李世民,賢德得不象話的女人,自然是毫無反對地扮演起了亦姐亦母的角色,撫慰楊淑妃國破家亡的恐懼與悲傷。除了恐懼和悲傷,她的心裡是不是還有仇恨,這確實是很難講。從目前的史料上來說,她的本性柔美恭謹,似乎把前朝舊夢忘得很徹底了。等她長成,李世民就順勢納她為妃,恩寵不可謂不榮,但程度比齊王妃要稍遜,後者據說才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女人,也許是因為妾不如偷,被自己親手殺死的弟弟的遺孀對他來說是那樣特別,而且她由於無法克服的罪惡感與他越行越遠,把握不住,更叫人迷戀。
史籍中形容楊廣之女“貴盛無比”,但楊淑妃深受長孫皇后的教導,為人低調,她很清楚意識到自己的血統雖然可能比李世民後宮裡任何一個女人都要高貴,但也會是她獲罪的第一條件。她漸漸忘記了自己亡國公主的身份,小心把握著自己作為新國貴妃的分寸,為李世民先後生下了兩位王子,一個是行三的吳王恪,一個是行六的蜀王愔。由於她有謙恭,有美貌,有公主天然的儀態,更有一個出色的兒子--吳王恪(蜀王並不得李的歡心),李世民曾提出立她為皇后,但她的血統是個不可逾越的阻礙和痛腳。傳說李世民也曾提出立齊王妃為後,可見他對這對楊姓姐妹都是另眼相待的。

性格

作為一名皇族公主,楊妃無論受不受父親的寵愛,她都是要做公主必修的科目的。禮儀應當屬必修。當然也少不了一些類似三從四德的《女誡》之類的書或是一些陶冶自身才學的書籍。另外公主的內涵也是不可少的,所以我想楊妃也該是飽讀詩書的知性女子吧,也許她的才情與長孫皇后,徐惠,燕賢妃比不來,但並不能說明她無才或沒有智慧。在古代是不太有不學無術的公主的,就連任性到令人生厭的高陽公主,也是有點墨水的。 從小被這樣薰陶,受著傳統的皇室教育,楊妃必然不可能像電視劇里所描寫的一樣,性格刁蠻胡鬧,整個皇宮被她鬧得雞飛狗跳的,事實上就算是極為受寵的公主,也絕對不敢這么胡鬧,高陽是李世民最寵愛的女兒之一,雖然她任性妄為,肆意胡鬧,但她還是不敢讓父親知道她幹的事情,而她就算是任性的範圍,也不可能擴大到整個皇宮,所有人陪她一起鬧的地步。李世民固然寵愛她,但是也不是只寵她一個,長樂公主,晉陽公主這些公主所受到的寵愛分毫不會差於高陽公主,只是高陽公主的性格嬌縱任性,而長樂公主晉陽公主的性格卻非常溫順,叫人感覺不像是極得寵的公主)。
楊妃的性格應該是屬於那種傳統的公主典型,溫柔婉約,典雅大方,給人一種柔和的感覺,卻又不失公主貴氣的那種。公主的貴氣是必然有的,因為楊妃從小就受著那樣的禮儀教育,舉止全部都是按著規矩來,這樣嚴格的禮儀制度教育出來的公主,絕對是舉措優雅得體的;加上公主長期的皇宮生活以及其他的一些薰陶,公主的氣質自然就是這么培養出來了。
如果說隋煬帝不那么獨斷專行,那么殘暴荒淫的話(其實他的才華相當地不錯,政治才能也並非昏君,可是他的品行過於荒淫,殘暴),也許隋朝並沒有那么早地滅亡,而楊妃,也就不會成為李世民的妃子;假如說隋朝不是那時滅亡的,我想楊妃應當像眾多普通的皇室公主一樣——到了年齡後,由隋煬帝挑選合適的駙馬人選,擇日下嫁,然後和駙馬生幾個孩子,夫妻之間相敬如賓,安穩太平地過完一生。雖然很平淡,但是卻是安逸的日子。但如果真的是如此,相信後世的人們不會注意到她——因為中國古代的公主實在是太多了,多到不計其數,著名的公主也實在不少,比如長樂公主,高陽公主,南陽公主,柔福帝姬(宋徽宗改的,把“公主”改成了“帝姬”,不過後來又改回來了),和孝公主……但出於對皇室的尊重及必須記載的檔案,公主們無論得不得寵,無論死得早不早,無論一生是多么地平淡乏味無奇,在史書上,起碼是要留下一個封號,以及夫家姓氏的。運氣好點兒也許能順帶記上生母是誰,公主的名字叫什麼,出生於什麼時候,死與什麼時候(這點兒清朝的公主檔案做得最好,記錄得非常詳細,不過那些公主的名字是否叫所謂的和孝嫩哲溫憲,我倒是不知道)。而如果真的是這樣,楊妃也就不會成為一則傳奇被人們津津樂道,被編劇拿來當作隋末版羅密歐與朱麗葉的素材了。
正因為是隋朝的滅亡,楊妃的特殊身份,使得後人注意到了她。按理說一般新朝對已滅亡的前朝血脈,為了以絕後患,通常是比較殘忍的,起碼不會給一個亡國帝女名分,就如北宋滅亡時那些被當作俘虜的帝姬們一樣,被金國的皇室侮辱,卻始終得不到名分,過著最下賤的生活——這對於曾經身為皇室帝姬的她們是極端侮辱的,特別是宋人極其注重婦女的名節。而楊妃在這一點上,無疑是幸運的。

命運

她所遇到的新朝皇室,不是異族,也不是對楊氏家族有什麼刻骨仇恨或是抱著必須以絕後患殺心的人。這個攻下長安的新朝,是由她表叔(應該是這么叫吧)李淵所創立的李唐王朝。
李家與楊家是表親關係——李淵的母親獨孤氏,與隋煬帝的母親獨孤皇后是親生姐妹,李淵與隋煬帝,雖然是異姓,卻是表兄弟的關係。那么李世民——楊妃的丈夫,就是隋煬帝的表侄,而楊妃,則是李世民的表妹。憑著這點親戚關係,加上剛剛攻下長安,士氣大振——若此時把楊氏留於長安的血脈殺光,實在是不妥當的,況且李淵打的是“替隋煬帝報仇”的旗號舉反旗的,如果殺了前隋皇室血脈,那么無疑是在自己打自己的嘴巴,叫天下人都不能信服李家坐擁天下。
李淵與他的兒子都是聰明人,這點利害關係他們自然是明白,比起那輝煌江山,前隋的血脈是微不足道的(這個是站在純政治角度來考慮的,我想當時楊妃還只是眾多被俘虜的公主嬪妃中的一位,隋煬帝的妃嬪公主何其多,想來李世民應該還沒留意到她,況且先留心女人再去商討政事,是不符合李世民的行事作風的。從綿綿不絕的李世民究竟最愛誰的爭論看來,他固然多情,但對於他來說,其實事業才是第一,其次是女人。否則史書上留下的就不是大唐天可汗李世民了,而是大唐情王李世民了)。

可是那些的妃子及公主皇子應該怎么處理,又成了一個難題。不過解決方法總是有的。女人自然是分給了男人們,而皇子,本人倒確實不知道那些皇子下落如何,反正只知道有個半大孩子被李淵挑出來當了傀儡。又或者我記錯了,當時在長安的沒有多少皇子,隋煬帝的皇子可能大部分早已去世,比如那位太子同學。
我不知道當時楊妃是通過什麼樣的情況,最終成了李世民的妃子:到底是李世民自己看上她然後選中的,還是李淵隨機分配的又或者是更自由一點讓女人們自己挑選丈夫的。不過我認為剛剛開始的時候,李世民應當對楊妃,沒有什麼特別深厚的感情,因為李世民的表姐表妹不少,楊妃在那些公主里,我想好像沒有什麼出眾的地方。但是李世民對她沒有愛是不可能的事情,她和李世民的感情應該是慢慢培養出來的。不過想來一開始也沒有什麼愛可以互生,無論於楊妃還是於李世民:因為說句實話,我覺得按當時的情況來看,楊妃很有可能是被當作戰利品賞賜給李世民的,如果是如此背景之下,那么我覺得一見鍾情然後相愛的可能性非常渺小——就算他李二純粹出於對美女的憐惜對楊妃產生了愛憐,可楊妃未必在那時就愛上了李世民。

李世民和楊妃的感情

李世民對楊妃的感情是頗有爭論的。
電視劇《唐太宗李世民》里描寫的所謂的李楊忠貞不二的美好愛情自然是不太可能的,可是就此說李世民完全不愛楊妃,也實在說不大過去。單純地說李世民不愛楊妃或最愛楊妃都是錯誤的觀點。因為我們在看待李世民的感情問題上,不可避免地加入了現代愛情的觀點之一——一夫一妻。應該這么說,李世民應該是愛楊妃的,只是他對楊妃的愛和對長孫皇后、韋貴妃等人的愛是不同的。李世民不是專情的人,長孫皇后固然是他所愛,可是長孫皇后一個人是不可能滿足李世民對愛情的需求的,李世民愛長孫皇后,愛韋貴妃,愛陰妃,愛燕妃,愛楊妃……這些女性他都愛,只是對她們的感情需求不同而已。就如乾隆一樣,他愛孝賢皇后的同時也愛慧賢皇貴妃,他是同時愛著這兩位女子,可是對她們的愛是不一樣的。

以現代愛情的觀點去苛求古人,尤其是一位古代君王,這未免牽強。

封號

有很多人說,楊妃是李世民登基後第一個被封妃的,這個也許在《起居錄》中有記載,但可以肯定的是,楊妃並不是四妃之首的貴妃,貴妃是韋妃。據推測,楊妃最有可能位居四妃之二的淑妃。長孫皇后死後,李世民提出要立其為後,不僅僅是因為喜愛她的緣故,很大的原因是為了他們出色的兒子吳王恪。李世民有子十四人,除了早夭的楚王寬江王囂 代王簡。其他的兒子比不上吳王恪的出色。

子嗣

長孫皇后於武德二年生下承乾(武德三年時封為恆山王),而楊妃則在武德二年底到三年初生下恪(也於武德三年封為長沙王)。約貞觀三年到四年,又生下愔。她的這兩個兒子,可謂兩個極端:一個才華橫溢,一個荒誕無稽。

她最大的幸運在於她的兒子吳王,最大的不幸也在於他。“天地之精華,萬物之靈長”,如果她沒有這個完美的兒子,也許朝臣不會竭力反對立她為皇后。因為一旦成為皇后之子,吳王日後繼位的可能便陡長,何況誰都看得出來,李世民最偏愛的兒子就是這個像極了他的恪。長孫無忌們無法容忍隋楊政權以這樣一種順理成章的方式復辟,無法容忍一個流著前朝最尊貴血液的王子成為儲君,哪怕他是最優秀的,是融合了兩代偉大帝王的血統,眾望所歸的皇子。他的母親,是他如此優秀的一部分原因,也是他無法成為天子的關鍵,甚至這高貴血統不允許他好好活下去。在李治繼位後,失去了太宗庇佑的淑妃母子,在處心積慮的長孫無忌面前無處可逃,最終恪和高陽公主被以謀反的莫須有罪名賜死。“恪母,隋煬帝女也。恪又有文武才,太宗常稱其類己。既名望素高,甚為物情所向。長孫無忌既輔立高宗,深所忌嫉。永徽中,會房遺愛謀反,遂因事誅恪,以絕望,海內冤之。”如果一個人的死亡,可以絕天下之望,他的卓越實在令人無法想像。
而蜀王愔,放蕩不羈,李世民為了他的作為,總是很生氣,為此,蜀王愔幾次遭貶。在恪死後,他的弟弟被黜為庶人,徙居巴州,死後的爵位才被起復,陪葬昭陵。而他們的母親楊淑妃,從此在史官的筆下失去蹤跡,想來以她的嬌弱無爭,無法想通自己的命運到底是不是受上天眷顧的。

楊吉兒的生卒

創建新詞條《唐太宗李世民》劇照4

楊妃出生於最顯赫富貴的皇家,她的父親是一國之君,這個是無庸質疑的。關鍵是楊妃的母親。由於史料沒有記載,所以對她的生母是誰猜測很多。

由於墓誌未發現,楊妃的一些生平事跡也無從考證,比如她去世的具體時間。一般有以下幾種猜測:

第一, 死於永徽年間的皇室大血洗,因李恪而連罪。

第二,死於貞觀年間,這個除非楊妃並非四夫人,否則不可能。

第三, 貞觀年前就去世。從貞觀年間失去了關於楊妃的一切記載來看,楊妃確實有可能死在貞觀之前。
昭陵中傳說葬了一位楊妃,雖無史料斷言是楊淑妃還是齊妃,但後者歷經私通,叛亂,分居,最後在李世民死後出家為尼,既出紅塵之外,想必也進不了昭陵吧。楊淑妃作為天之驕女,卻注定要為李世民失去一切——在失去父親,兄弟,王朝,皇后,最後再加上兒子的時候,不知她在地下再見那個男人的時候,是否依然能夠笑靨如花。

相關影視

《《唐太宗李世民》劇照1
《唐太宗李世民》由台視和陝西電視台合作拍攝的講述唐朝開國史的連續劇。

劇情簡介:


大業末年,戰亂四起,晉陽留守李淵次子李世民於郊外狩獵時,射落的烏鴉落在了一頂華麗馬車前。李世民“一箭貫穿咽喉”的手法吸引了車中的女子,使她頓生仰慕之情,但口中卻諷刺他驕傲自大,年少氣盛,世民絲毫不惱,反而戲言會娶她為第二個老婆,車中女子大怒離去,但臨別之際,卻忍不住掀起車簾回眸望去,這一望恰巧與世民驚羨的目光交接在一起,她禁不住嬌然一笑,嫵媚無限,世民見到她嬌好面容,一時間竟呆在當地,再也移不開目光......原來這個女子不但是個世間少有的絕代佳人,更是隋煬帝楊廣的掌上明珠出雲公主——楊吉兒。楊吉兒與李世民一見鍾情,彼此再難忘懷。吉兒收藏了世民的那支箭,在宮中苦苦思念,世民回到家中,卻見到了未來的妻子長孫無垢,頓時心情失落,毫無生氣。李淵被楊廣召去,世民夜探禁宮,赫然發現自己心儀的少女,原來就是皇帝的掌上明珠出雲公主,為了搭救日間結識的陌生少年,世民行蹤暴露,吉兒及時幫他解圍,卻誤以為他千辛萬苦,乃是來找尋自己,欣喜之情溢於言表,然而世民卻失口否認,吉兒又羞又氣,折斷世民的箭與之決裂,世民見她珍視自己的箭,十分感動,卻仍然沒有表態。翌日,吉兒派貼身丫鬟送世民離宮。世民再次見到了陌生少年,兩人結拜為兄弟。
突厥圍攻雁門,吉兒自願去突厥和親,下嫁突利王子。此時世民亦撿到求救木片趕往雁門救駕,途中遇到了那個陌生男子和吉兒,原來那陌生男子即是突厥突利王子,楊李兩人再次相遇,世民終於向吉兒表明心跡。而吉兒卻決定,為國家利益,一定要去突厥和親,世民於是與吉兒約定,儘量拖延時間,等世民去籌集救兵。兩人黯然分手之際,世民以風車相贈。
世民施巧計,下退突厥大軍,吉兒在突厥死裡逃生,迴轉雁門。世民著突厥服飾前去突利處找尋吉兒,卻驚異發現吉兒已經“身亡”。李世民傷心欲絕,五彩繽紛的風車,插滿在吉兒的墳頭。吉兒惹惱楊廣,連夜離開皇宮,前往晉陽找尋世民。世民卻因吉兒身亡而心灰意冷,籌備與無垢的婚事。吉兒帶著貼身侍女荷香千辛萬苦到達晉陽,卻見晉陽城一派熱鬧景象,全城都在慶賀留守大人的二公子的婚禮。吉兒傷心欲絕,以一身男裝前去觀禮,世民雖有所察覺,卻始終沒有認出吉兒。
《《唐太宗李世民》劇照2

吉兒回到客棧,一病不起。荷香每日照顧吉兒。某日,荷香為救吉兒,被李元吉的坐騎踢傷,昏迷不醒,吉兒無計可施,精心打扮後來到李府找尋李世民,李府家人卻誤以為吉兒是世民外室,想用錢打發她,吉兒憤然離去。就在將近絕望之時,突然有人把她們接近一所豪宅,精心款待,並請大夫治療荷香。吉兒本以為是世民所為,後跟蹤發現獻殷勤的是李元吉,吉兒羞惱交加,正要離去,迎面卻撞見了正苦苦找尋她的李世民,再次見面,恍若隔世,相擁痛哭。
世民接吉兒入府,大話離別之情,兩人度過了一段歡愉日子。另一邊,世民積極籌劃反隋大業,並且終於得到了吉兒的諒解。李淵起兵,攻進長安,吉兒在晉陽卻被李元吉軟禁起來。世民專心長安之事,毫不知情。李元吉妻子欲放火燒死吉兒,幸被突利所救。吉兒聞得楊廣死訊,請求突利陪她去江都,突利爽快的答應了。幾人由此踏上了前往江都的漫漫長路。
途中,吉兒發現已懷有世民骨肉。幾人更被亂軍衝散,世民再次誤以為吉兒身亡,悲痛欲絕。吉兒經歷千難萬險,生下世民第三子李恪,並順利返回長安。世民遠征班師,與吉兒相見,欣喜之情,尤勝新婚。
武德九年,世民發動玄武門之變,登上皇位。封無垢為皇后,吉兒為楊妃,李恪晉封吳王。貞觀十年,長孫皇后病故,彌留之際,將太子承乾託付給吉兒。吉兒極力勸承乾回歸正途,苦無效果。承乾策動謀反失敗,被廢為庶民,吉兒因此與世民產生分歧。
世民迷戀新入宮的才人武媚,將吉兒冷落在寢宮,吉兒對著搖曳的燭火,看著眼角再也無法遮擋的魚尾紋,追憶起與世民的初次見面的情景,淚水涔涔而落......世民終於發現了無垢的遺書,知道誤解了吉兒,他萬分抱歉又萬分心疼,他緩緩抱緊了吉兒,一切的誤會都在這一刻消散,舊日的情懷在彼此心中萌生。武媚用盡渾身解數都未能迎回世民的心。世民日日留在吉兒處,他對吉兒說,武媚好比烈酒,而吉兒好比清茶,對於一個年紀大了的人來說,清茶比較合適。他說,武媚讓他想起了年輕時的吉兒和那燕,他懷念的也許只是年輕的感覺.....
轉眼到了貞觀二十三年,世民因高麗戰敗的打擊,身體每況愈下,吉兒精心照顧世民,兩人再次回憶起年輕時的情景。世民自知不久於人世,招長孫無忌等人交代後事。言到除楊妃外,其他宮人,尤其是武才人,都送她們到一個清淨的所在出家為尼。萬事俱畢,世民感到疲累無比,靜靜閉上了眼睛,吉兒則一直抱著他,陪他走完生命的最後一程。

基本信息

《《唐太宗李世民》劇照5

導演:孫樹培 李朝永
主演:李世民---- 林俊賢
楊吉兒------傅藝偉
長孫無垢---童愛玲
類型: 台灣電視劇 武俠劇 古裝劇 人文劇 愛情劇 歷史劇 傳奇人物
年份: 1993年
地區: 台灣
語言: 國語
制式: 彩色
片長: 45分鐘
主題曲:《愛不釋手》
沉魚落雁 碧月羞花 美得無處藏
人在身旁 如沐春光 寧死也無憾
國色天香 任由糾纏 哪怕人生短
你情我願 你來我往 何等有情配成雙 啊哈
待我拱手河山討你歡 萬眾齊聲高歌千古傳
你看遠山含笑水流長 生生世世海枯石爛 啊哈
今朝有你今朝醉呀 愛不釋手你的美呀 莫等閒白了發才後悔 啊哈
今朝有你今朝醉呀 愛不釋手你的美啊 讓我抱得美人歸!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