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升庵刻像和升庵碑刻

升庵所撰墓碑,史載有40多塊,今所存者不多,可見到的有牟定縣《儒學記》,安寧縣《重修曹溪寺記》等。 升庵書風出神人化,健勁多姿,清相秀骨,有二王、趙孟頫神韻,一如他風流瀟灑的個性。 明人李元陽是升淹好友,論其書法稱“筆意殷美,出入二王松雪,故片紙隻字,人爭得之,如天球大弓”,甚為時人所重。

滇南古城建水有一座福東寺,寺內有一塊四列體碑刻,首列有八尺鐵線描鉤刻的楊升庵像,其餘三列為雲貴總督范承勛、昆明戴綱孫、臨安知府賀宗章的題贊。此碑高1.31米,寬o.64米,是雲南僅存的一塊升庵刻石畫像。畫像中的升庵先生寬袍長袖,手扶筇杖,面容清秀,一副飄逸出塵之姿,滿腹經綸文章之態。
楊升庵(公元1488—1568年)名慎,字用修,是明代正德辛末(公元1511年)狀元,授翰林修撰,充任皇帝老師;嘉靖年中,因“議大禮”(反對追封皇帝親生父母)觸犯當朝,遭廷杖,充軍雲南,老死滇西。升淹才高八斗,《明史》稱他“明世記誦之博,著作之富,推慎為第一,”其詩文不計其數,雜著一百餘種,多在雲南寫成,其足跡履及雲南各地,對雲南學術文化貢獻甚大。
升庵所撰墓碑,史載有40多塊,今所存者不多,可見到的有牟定縣《儒學記》,安寧縣《重修曹溪寺記》等。後者升庵撰文,由人集李北海字書丹,世稱“三絕”碑。安寧溫泉有升底“不可不飲”行書石刻,通海秀山道翁亭有七絕詩刻,其詩情深售,書法矯逸,為滇碑精品:
海整江蟹四時供,
蓼山花月月紅。
自是人生不尋樂,
蓴鱸何必羨江東。
升庵書風出神人化,健勁多姿,清相秀骨,有二王、趙孟頫神韻,一如他風流瀟灑的個性。他喜好醉後作書,清人李調元記述其行事:“蠻尊欲求其書翰不可得,乃以白續作械,遺諸妓服之,酒後乞詩,楊欣然命筆,醉墨淋漓,揮滿裙袖”。明人李元陽是升淹好友,論其書法稱“筆意殷美,出入二王松雪,故片紙隻字,人爭得之,如天球大弓”,甚為時人所重。他在雲南遊歷所至,都留下了一些墨跡,民間也流傳著許多膾炙人口的楊狀元故事,足見雲南人民對他的懷念。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