植物比較胚胎學

植物比較胚胎學

植物比較胚胎學是比較分析各類植物胚胎特徵,以探討不同分類單位植物的親緣關係的植物胚胎學分支學科。

植物比較胚胎學

植物比較胚胎學是20世紀初,在描述胚胎學的基礎上發展起來的。奧地利植物胚胎學家K.施拉夫於1929,1931,1933年對被子植物和裸子植物的胚胎學研究分別作了經典總結,為植物比較胚胎學奠定了基礎。1950年美國植物胚胎學家D.A.約翰森概括了被子植物胚胎髮生的規律和類型;印度植物胚胎學家P.馬赫什瓦里提出了12個對確定被子植物類群具有重大價值的胚胎學特徵。1955年英國植物形態學家C.W.瓦德洛對各類群植物的胚胎髮育作了扼要的分析。澳大利亞植物胚胎學家G.L.戴維斯1966年系統地收集了關於《被子植物系統胚胎學》的研究文獻,並分科屬作了扼要的敘述。1976年蘇聯植物胚胎學家В.А.波杜布娜亞-阿諾爾迪,1978年印度植物胚胎學家H.辛格,又先後總結了這方面的最新成就。
100多年的研究證明,在被子植物分類上有價值的胚胎特徵有:①花葯和花粉:包括小孢子囊數目,藥壁發育類型;藥室內壁與氈絨層;小孢子形成與四分體類型;雄配子體發育。②胚珠:包括胚珠類型;珠被及其附屬物;珠被氈絨層;維管組織與珠心。③大孢子與卵的發生:包括孢原組織;四分體類型;有效大孢子的位置;大孢子的發生與雌配子體發育圖式;成熟雌配子體與吸器等。④受精(植物)與胚胎髮生:包括花粉管的生長途徑;胚乳類型;胚胎髮育類型;珠心組織的命運;種皮的來源與結構。⑤無融合生殖多胚現象等。運用胚胎學資料解決分類問題的例子很多。柳葉菜科的植物全部為單孢4核胚囊,經研究發現菱屬(Trapa)植物為8核胚囊,考慮到該屬與本科植物在胚胎髮育方面有許多不同特點,因而把菱屬從柳葉菜科中分出,單獨成立新科──菱科。一般認為,至少對於某些性狀來說,一種占優勢的類型代表基本的或較原始的方面,而其餘則是衍生的或特化的。下列胚胎學性狀是比較原始的表現:花粉具4個小孢子囊;2細胞花粉;倒生胚珠;2層珠被;厚珠心胚珠,具復孢原,蓼型胚囊;合點端大孢子具功能;不具珠被氈絨層等。
對裸子植物的胚胎學研究表明,下列特徵對探討裸子植物系統演化具有重大意義:①雄配子體發育:包括花粉形態;傳粉時細胞數目;精子結構。②雌配子體發育:包括雌配子體游離核分裂次數;頸卵器數目;頸卵器的結構和位置;是否具腹溝細胞或核。③原胚:包括原胚游離核數目;原胚發育類型;有無裂生多胚。④成熟胚:包括子葉數目,成熟胚的結構等。裸子植物雌雄配子體和原胚發育的演化一般是從複雜趨向簡單。例如就原胚游離核分裂次數而言,由蘇鐵和銀杏的10次與8次,到南洋杉和部分羅漢松減少至6次與5次,杉科和柏科植物為3次。
從20世紀60年代開始,植物胚胎學的研究套用了新的細胞生物學技術,有些工作深入到超微結構和分子生物學的水平,並且由於邊緣科學之間的相互滲透,比較胚胎學的研究範圍也在逐漸發展和擴大,包括結構和功能的關係、胚胎髮育的生理與生化基礎以及個體發育與系統發育研究等。
參考書目
 C.W.Wardlaw, Embryogenesis in Plants,Methuen,London,1955.

配圖

相關連線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