棱齒龍科

棱齒龍科(Hypsilophodontidae)或稱棱齒龍類(Hypsilophodont),名稱來源是鬣蜥中的Hypsilophus屬,意為“高冠狀的牙齒”。棱齒龍類是群小型鳥腳類恐龍,身長平均1到2米,被認為是行動快速的草食性二足恐龍。棱齒龍類發現於亞洲、澳洲、歐洲、北美洲、以及南美洲的中侏羅紀到晚白堊紀岩層間。棱齒龍類傳統上包括了所有非禽龍類的二足鳥腳下目恐龍,是生物學動物系統分類中爬行綱下一個的物種名稱。

基本信息

簡介

棱齒龍科是小到中等大小的鳥腳類恐龍。它們兩足行走,身體結構不是非常特化,分布在亞洲澳大利亞歐洲北美洲,生存年代從侏羅紀中期直到白堊紀晚期。棱齒龍科恐龍的牙齒並不全都是均一一致的,有5顆稍微彎曲的簡單的前上頜齒,10顆或11顆側扁的上頜齒,其齒冠前後加寬,兩邊有邊緣小齒;它們的下頜有大約13-14顆牙齒,前3-4顆牙齒比較簡單,呈圓錐狀,其它牙齒的齒冠內外扁,與上頜齒一樣具有邊緣小齒。這樣的牙齒形式被叫做異齒型的齒式
棱齒龍科上頜牙齒齒冠的頰面釉質化很強烈,有小的豎直棱;大多數下頜牙齒卻是舌面釉質較厚,而且有明顯的中棱和幾條較弱的次級棱。這些棱的存在大概正是“棱齒龍”之名的由來。這樣的牙齒磨蝕面平而傾斜,明顯地顯示了結實的耐磨性。同時,棱齒龍牙齒上具有雙磨蝕面,顯示其上下頜的運動是垂向的。此外,棱齒龍還具有一般鳥腳類的一個重要的特點,即上牙齒冠向內彎曲,而下頜牙齒齒冠向外彎曲

詳細信息

特瑙特龍屬是棱齒龍科中體形最大的一屬,其上下牙齒齒冠結實而寬大,具有釉質的上牙頰面有5-6條幾乎等長的棱,下頜牙齒齒冠的舌面具有釉質,有一條非常突出的初級棱,初級棱的兩邊發育有小的附屬棱。
乾龍屬也是棱齒龍科的一個代表,其上頜牙齒齒冠的頰面具有厚的釉質層,發育有明顯的初級棱,通常非對稱地分布在牙齒的表面;初級棱兩邊還發育有2-4條次級棱,次級棱指向並逐漸消失於齒冠邊緣發育的小齒中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