棋三

棋三

棋三,棋類比賽術語,又稱“盤三”或"三棋",其名稱按壯語稱呼的習慣起的,棋三在東北地區也稱為連棋。外國稱為morris,也稱為莫里斯舞。

棋三淵源

棋三

棋三如圍棋象棋五子棋軍旗一樣是一種棋,是自古以來就流傳於中國少數民族民間尤其是侗族壯族人民的一種雙人對弈的版圖休閒娛樂棋類遊戲。棋三又稱“盤三”或"三棋",其名稱按壯語稱呼的習慣起的。中國的侗族、壯族主要分布在廣西、湖南、貴州三省區,所以這裡的人民都會下棋三,棋三在東北地區也稱為連棋。外國稱為morris,也稱為莫里斯舞。

少數民族的人民在勞動之餘,常在村口屯後屋前樹下等等稍平整的地方隨手用粉石畫出棋盤呼朋喚友即便開張。對弈雙方各持棋子若干(最少十二顆,一般多備幾顆用於壓對方被吃的棋子),棋子可信手拿來,可以是小樹枝、小石子、小瓦片、小紙團、小乾果等,自己一方的棋子要一致,但要能夠與對方互相區分。

棋三容易上手,老少皆宜,而且趣味橫生,引人入勝;不僅能增強思維能力,提高智力,而且富含哲理,有助於修身養性。棋三既有現代休閒的明顯特徵“短、平、快”,又有古典哲學的高深學問“陰陽易理”;它既有簡單易學的特性,為人民民眾所喜聞樂見,又有深奧的技巧,特別適合於中老年人休閒時玩玩,舒展一下腦力,防止老年痴呆症。棋三的主要規則之一是一方爭取把棋子連成一線而另一方則千方百計地阻撓,反之亦然,因此有民族學者認為它脫胎於五子棋,或者甚至是五子棋、圍棋的上古祖先,是一種無從考證的文化活化石。

棋三規則

1.下棋分兩階段進行,即下子階段行棋階段
2.對弈雙方通過手握數個棋子猜單雙,以便定出誰先下第一子,之後便輪流下子。
3.行棋一方爭取把棋子連成三個一線而另一方則千方百計地阻撓,同時自己也要爭取連三。
4.每成功地“逢三”的一方可“”(用自己的棋子壓在對方的棋子上面,只作標識用,暫時不能拿走)對方已在棋盤上的任意一子,放滿為止,然後把被標記的“夾子”清理出棋盤,留下空“交點”用於走子。(但不能壓住對方成三棋子,即“連”不吃“連”,走棋也是一樣的。)
5、棋布完以後,若沒有空棋位,可以拔子。可以拔去對方任何棋子一枚,再走棋子。輪流行棋,後下子者先行棋,每次可移動棋盤上任何一個已方可移動的棋子,每步只能移動一格,棋子只能移走到相鄰的空交點處。
6.下棋行棋技巧:移動棋子的過程中,一方面要儘量向已方的棋子靠攏以做成“逢三”,又要注意阻攔、破壞對方。移動後“逢三”即可吃對方在棋盤上的任意一子,把對方的子吃光贏取勝利。或者就算沒吃光對方的子,但能夠把對方的子逼到死角無法行棋,也算羸棋。
7.一盤棋下完後,羸家如果夠大氣,就會主動要求不再猜單雙定先手,而是給輸家先行棋。

棋三術語

逢三:當已方的三顆相鄰棋子在同一條線段上排列成一線時,如***,這時得逢三者就會大喊一聲“三!”在下棋和行棋的階段都會有逢三。(東北地區喊“連”)
欸子:在下階段得逢三者用自己的額外準備的子來壓住對方在棋盤上的任意一子,以標記這是被吃的子,是死棋子。到棋盤下滿後,這些壓的棋子和死的棋子都被清理出盤。“欸”本是壯語中的一個動詞,念作[è]。要原意翻譯成漢語就不很雅觀。這個動詞大意也含有“壓”的意思。
交點:是放棋子的位置,棋盤上總共有24個交點。
火爐:可連續攻擊的棋子布局,由五個以上的棋子組成。如同五子棋中的雙三雙四一樣。
大角:一次吃不完的逢三機會,由五個以上的棋子組成。
四門:一次吃不完的逢三機會,由四顆棋子組成。

棋三布局:在棋二線中布棋子一定能成這“三”。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