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花面紗犬

棉花面紗犬

棉花面紗犬(Coton de Tulear),小型玩賞犬,比雄血統成員之一,擁有一身如棉花般膨鬆的白色長毛,並因此而得名。起源於17世紀。是法國軍團將含有比雄血統的品種帶到馬達加斯加島,如今該島已經成為該品種的培育地。另一個近似種是基耶棉花犬,在馬達加斯加島東海岸的留尼旺島曾經非常流行,但已經絕種了。一般認為是在德國北部,從較大的狐狸犬培育而來。

基本信息

歷史

原產馬達加斯加

起源於17世紀。

認為是法國軍團將含有比雄血統的品種帶到馬達加斯加島,現在該島已經成為該品種的培育地。另一個近似種是基耶棉花犬,在馬達加斯加島東海岸的留尼旺島曾經非常流行,但現在已經絕種了。

體型

外觀描述

FCI編號:283
FCI所屬組別:第九組:伴侶犬和玩具犬組
外觀:比雄血統成員之一,擁有一身如棉花般蓬鬆的白色長毛,並因此而得名。
身高:雄性棉花面紗犬肩高9.8-12.6英寸(25.0-32.0厘米)雌性棉花面紗犬肩高8.7-11.0英寸(22.0-28.0厘米)
體重範圍:雄性棉花面紗犬體重8.8-13.2磅(4.0-6.0公斤)雌性棉花面紗犬體重7.7-11.0磅(3.5-5.0公斤)
頭部(頭部、面部、眼睛、耳朵、鼻鏡、嘴部、口吻、鄂部、牙齒)
頭部:短,從上面看呈三角形。頭骨:從正面看略圓且寬,眉骨略微發達。鼻子:鼻樑寬,黑色,鼻孔敞開。口吻:直。唇:發育良好,緊。頜/牙齒:牙齒排列整齊,剪狀咬合。眼睛:較圓,相距較遠。耳朵:下垂,三角形,位置較高,貼近臉頰。
軀幹(頸部、胸部、肋骨、腰部和背部、軀體前部、皮膚)
頸部:肌肉發達,略微拱形,頸部與身體的比例長1/5,沒有贅肉。身軀:背線略微凸顯。肩部:略微突出。臀部:傾斜,短且發育良好有肌肉。胸部:發達與肘部呈水平,肋骨支撐良好。腹部:上收略微明顯。
四肢(前驅、肩部、上肢、膠骨關節、膠骨、足掌、後軀、大腿、飛節、關節和飛節指甲)
前軀:筆直。肩部:上臂有肌肉且傾斜。肱骨約120°角。上臂長度相當於肩胛骨的長度。前足:小而圓,腳趾緊湊且拱起。大腿:肌肉強壯。臀部:股角度約80°。飛節:乾燥且表現明顯。後足:類似於前足。
尾巴
尾巴:位置較低。

步態

步伐流暢自如。

失格條件

缺陷:任何與上述各點的背離均視為缺陷,任何身體或行為上明顯表現失常之犬均為失格。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