棉卷葉野螟

棉卷葉野螟

棉卷葉野螟(拉丁名:Sylepta derogata Fabricius)又名棉大卷葉螟,為鱗翅目、螟蛾科、卷葉野螟屬節肢動物。分布於華南、西南、華中、華東、華北、東北等。該蟲為雜食性害蟲,為害大紅花、懸鈴花、吊燈花、木芙蓉、木槿、木棉、梧桐等花木,輕者使花木失去觀賞價值,重者將葉片吃光,造成植株枯萎。

基本信息

卷葉野螟(SyleptaderogataFabricius)又名棉大卷葉螟。主要為害蜀葵、木芙蓉、木槿、梧桐、等觀賞樹木。

危害特點

初孵幼蟲僅吃葉肉,留下表皮,三齡以後吐絲卷葉,隱藏葉內取食,蟲糞排在卷葉內。該蟲有更換蟲苞的習性,盛發時樹冠上可形成大量蟲苞,後期把葉子吃成掃帚狀,既影響生長,又嚴重破壞觀賞。

形態特徵

成蟲體長10-14毫米,翅展22-30毫米。全體黃白色,有閃光。胸背有12個棕黑色小點排列成4排,第一排中有1毛塊。雄蛾尾端基部有1黑色橫紋,雌蛾的黑色橫紋則在第八腹節的後緣。前後翅的外緣線、亞外緣線、外橫線、內橫線均為褐色波狀紋,卵橢圓形,略扁,長約0.12毫米,初產時乳白色,後變為淡綠色。成長幼蟲體長約25毫米,全體青綠色,老熟時變為桃紅色。蛹長約13-14毫米,呈竹筍狀,紅棕色,從腹部第九節到尾端有刺狀突起。

發生特點

該蟲一年發生3~5代,以老熟幼蟲在雜草及寄主植物枯葉、殘株中越冬。第二年四月間化蛹,五月羽化為成蟲,六至八月間成蟲均能羽化。成蟲交尾後,產卵於寄主植株上,第一代幼蟲以為害木槿、蜀葵為主,第二代嚴重為害梧桐,初孵幼蟲群集為害,齧食葉肉,三齡後吐絲包葉,蠶食葉片,而且有轉移為害,一隻蟲可築多個蟲苞的習性。幼蟲一般在隱蔽處發生較多。成蟲有趨光性

防治方法

1、成蟲羽化盛期,點燈誘殺成蟲。
2、少量發生時,用人工摘除幼齡蟲葉。
3、清除園地,冬季清除遺漏蟲苞和枯葉落葉,可減少越冬幼蟲的數量,使第二年發生量受抑制。
4、保護天敵,該蟲天敵有寄生於幼蟲體內的螟蛉絨繭蜂,幼蟲到蛹跨期有廣黑點瘤姬蜂和玉米螟大腿小蜂。此外,還有螳螂、草蛉、蜘蛛等天敵,對該蟲發生均有一定的抑制作用,可研究利用。
5、發生面廣時,於發生早期及時用農藥防治。

節肢動物門(十四)

節肢動物門是動物界最大的一門,通稱節肢動物,包括人們熟知的蝦、蟹、蜘蛛、蚊、蠅、蜈蚣以及已絕滅的三葉蟲等。全世界約有110~120萬現存種,占整個現生物種數的75-80%。節肢動物生活環境極其廣泛,無論是海水、淡水、土壤、空中都有它們的蹤跡。有些種類還寄生在其他動物的體內或體外。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