梧州電子工業學校

廣西壯族自治區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是經梧州市教育局、廣西壯族自治區教育廳批辦的一所全日制中等職業學校。學校坐落粵桂兩省(區)交界的梧州市,校園占地13萬多平方米,校舍建築面積4萬5千多平方米,擁有標準的教學樓、實驗樓、學生宿舍樓和辦公樓。85個教學班的配套設施齊全,教學設備先進,師資力量雄厚,是廣東省大中型企業定點培養初、中級技術人才的基地。

學校概況

學校創立於1996年,當時在校學生人數不到70人,固定資產不足5萬元。短短9年間學校已擁有在校學生4100多人,固定資產超過1億元。

為了進一步適應廠家及該校發展的要求(有廠家要求該校培訓的委託書),將擴大招收職業中專、職業高中新生。畢業後將全部安排到廣東珠江三角洲深圳、廣州、珠海等大型企業工作。為使學生安心學習,入學繳完第一學期的全部費用,該校即與學生簽訂就業契約。簽定同時,由梧州市公證處到該校現場公證,使雙方權益均受法律保護。為此,該校與共青團梧州市委員會、市公證處共同設立“50萬元扶貧助學專項基金”,並與梧州市公證處共同設立“35萬元學生就業契約發行保證基金”。

學校的辦學成果在《參考訊息》、《亞太經濟時報》以及《廣西日報》、《廣西政法報》、廣西電視台、廣東衛視台等數十家新聞媒體公開報導,引起強烈反響,備受社會各界關注。

2003年以來,梧州市委、市政府實施“三百項目”大會戰,以項目帶動梧州市經濟大提速。在全市“三百項目”中,該校就占有兩個項目:即185畝新校區建設項目,投資1.2億元,第一期工程計畫在2006年9月前完成;梧州市大漓口2600多畝怡菲生態園建設項目,投資2億元,前期建設的準備工作已經開始。這兩個項目完成以後,該校將成為梧州市最大的具有多元化發展格局的職業教育集團。

2001年6月學校被評為梧州市“重點中等職業學校”;1999、2000、2001年,先後被全國、全區及梧州市家電維修培訓工作領導小組評為先進集體;2004年被廣西區教育廳評為“全區中等職業教育學校招生先進集體”。

校長其人

校長賴志堅先生於2000年被全國家電維修培訓工作協調指揮小組辦公室授予“優秀組織工作者”榮譽稱號;2001年被廣西區教育廳、廣西區勞動和社會保障廳評為“全區職業教育先進工作者”並當選為第七、第八界廣西青聯委員;2004年榮獲共青團中央、國家民委、全國青聯頒發的第四屆“全國各族青年團結進步獎”並代表廣西參加了在北京人民大會堂舉辦的“中國民辦教育發展論壇”,獲得國務院領導的親切接見。

2002年3月21日,廣西教育廳在梧州市召開的全區職成教工作現場會議的領導和代表160多人在蒞臨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參觀考察,對賴志堅先生在全國首創的“訂單辦學”教育新模式給予了充分的肯定。2005年賴志堅校長受邀參加了2005年全國職成教工作會議,“訂單辦學”教育新模式得到了大會的廣泛肯定和推廣,也吸引了大批學生,報名希望入讀該校的學生人數最多時有1.6萬名。在“訂單辦學”的理念指引下,畢業生連續八年就業率100%。

遭遇困境

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遇公權驅商陷入絕境

目前,在廣西梧州投資興業的賴志堅日子十分難過,他不但在當地銀行無法辦理抵押貸款謀求發展,而且因為梧州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行政不作為和蓄意打壓,致使他開辦並創出品牌的知名 學校瀕臨絕境。2008年以來,賴志堅一直在為學校的生存和發展四處奔走。 1996年,賴志堅放棄在廣東的優厚待遇,來到廣西梧州投資辦學,隨後還創辦梧州市華菲電子發展有限公司、梧州怡菲生態旅遊發展有限公司。在賴志堅的領導下,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首創“訂單辦學”職業教育新模式,培養了來自貧困地區的數以萬計的畢業生,並全部安排就業。從 2000 年起每年報讀該校的學生達到1萬多人,有一年高達1.6萬人。賴志堅和他所創辦的學校,也因此聞名全國。基於賴志堅為社會所作出的突出貢獻,當地人大代表推選他為梧州市人大常委會委員。

外商投巨資,地方卡脖子

由於報讀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的學生人數不斷增多,為滿足學生及家長的需求,賴志堅於2007年前後,籌資1.3億興建新校區。可是,新校區投入使用後,卻因政府開辦的職教中心壟斷生源,導致民辦職校的生源嚴重不足。該校剛剛建成的新校區被迫閒置。為尋求出路,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與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對外合作部商定,創辦“北京師範大學梧州附屬實驗學校”。此舉卻遭遇到梧州市政府和市教育局的故意“延誤”!

據了解,2004、2005年,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兩次向梧州市教育局和市人民政府請求解決校舍不足的問題,但都杳無音訊。

為解決校舍問題,該校於2007年前後籌資1.3億元興建新校區。新校區投入使用後,遇到廣西三年職教攻堅計畫實施,連同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在內的多所民辦職校,生源幾近枯竭。

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剛剛建成的新校區被迫閒置,投資本金和利息無力償還,學校陷入舉步維艱的困境。

為化解危機,該校與北京師範大學基礎教育對外合作部多次協商,決定聯合開辦“北京師範大學梧州附屬實驗學校”,並向梧州市教育主管部門提交了項目策劃書和可行性研究報告。北京師範大學方面要求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儘快取得梧州市政府批准由職業教育轉為基礎教育的批文。

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於 2007年12月7日,向市政府和市教育局呈報《關於籌建北京師範大學梧州附屬實驗學校的請示》,卻被梧州市政府 “三秘”楊濤以個人的名義在“請示”上莫名其妙的簽署了“取消”二字,沒有說明任何理由……情急之下,賴志堅又將“請示”再次呈送梧州市教育局,仍無結果。直到該校於 2008 年3月18日,第三次向市教育局呈送請示後,市教育局才於2008年4月1日批覆,同意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轉為基礎教育。

梧州市教育局遲來的批覆,讓該校喪失了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的大好機會。 2008 年5月,北京師範大學書面答覆該校:“因貴方(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原因,經我校研究決定,終止與貴方合作辦學的相關事宜。”

同月,根據梧州市教育局原局長何炎明的提議,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向梧州市教育局呈報了《關於利用紅嶺新校區開辦梧州市職教中心的報告》和《關於解決我校紅嶺新校區辦學出路問題的請示》,但無任何回應。

事後去問,何炎明局長卻出爾反爾,稱並沒有把梧州市電子學校紅嶺新校區納入市職教中心的計畫,而是另有選址安排……

筆者調查發現,有多份梧州市官方檔案證實梧州市相關主管部門曾計畫擬9000萬元收購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紅嶺新校區,作為開辦梧州市職教中心之用。

曾在該校任教的多名教師對筆者說:“2008年5月初,梧州市教育局相關領導,曾到我校調研,並主動提出了利用我校紅嶺新校區開辦梧州市職教中心的構想。梧州市市長王凱、市委常委副市長謝紅星和市人大副主任李奕權等領導,也來到我們學校調研,再次表明市政府積極關心並全力幫助學校解決新校區出路問題。

2008年8月18日,梧州市政府秘書長徐遠洲等領導,還親臨我校落實解決紅嶺新校區出路的問題。市教育局在2008年8月22日,還下發了《關於成立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紅嶺校區資產評估工作小組的通知》。但是,北京奧運會過後,梧州市教育局黨組書記李丹虹卻在資產評估工作小組會上表示:市政府從來沒有將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紅嶺新校區,用於建設梧州市職教中心的想法。他們這么出爾反爾是什麼原因?為什麼採用這樣的手段,欺騙一所民辦學校? ”

由於與北京師範大學合作辦學被延誤,教育局領導又明確否認了收購紅嶺新校區用於建設梧州市職教中心的想法,兩條出路都被堵死,全校教職員工即將面臨失業。該校教職工為了生存,自發到梧州市信訪辦控告市教育局,此事引起了中新社南寧支社等新聞單位的高度關注,卻觸怒了時任市委領導。來自官方的打擊報復因此從天而降。

求助媒體遭變相報復 民辦職校被迫停辦

2008年6月,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的遭遇,引起了中國新聞社南寧支社等有關新聞單位的關注。記者以《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為何陷入困境》為題,撰文送達梧州市委、市政府、市人大、市政協等領導傳閱。但該校的問題不但沒有得到重視,反而遭到了無休止的變相報復。梧州市公安機關以偵查犯罪為名,前往校長賴志堅夫婦的原籍地,進行所謂的“調查”。

中國新聞社南寧支社記者撰寫的《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為何陷入困境》文稿,發給梧州市委、市政府等領導後,梧州市委宣傳部復函稱: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的困難,已經引起了梧州市委市政府領導的高度重視,並於 2008年6月11日,由市長王凱召開專門會議,決定組成工作小組與電子工業學校進行商談,提出經過權威評估機構進行評估,協商條件成熟後整體收購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紅嶺校區,用於市職業教育中心辦學……

本以為記者的文稿能夠引起相關領導的重視,但原梧州市委某領導,卻對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黨支部書記李毅聲稱:“政府的事情由政府考慮,不要以為他(賴志堅)撒幾個錢叫記者寫了這些東西我就怕他,我會對他不客氣的!”

隨後,坊間便有傳言,梧州市委領導要將賴志堅趕出梧州。

賴志堅創辦的梧州市華菲電子發展有限公司,在梧州市工業園區內有200餘畝土地,原本打算在此投資興建校辦工廠,但梧州市有關部門領導遵照市委書記的指令,發函要求梧州市國土資源局和梧州市區農村信用社,停止辦理華菲電子發展有限公司項目用地抵押登記手續和抵押貸款手續。賴志堅的華菲公司,被政府公權力之手,無情地斬斷了資金鍊。

賴志堅到梧州市國土資源局申請辦理房產、土地抵押登記手續,國土局卻不予辦理。不明真相的賴志堅,找到國土資源局局長詢問原因,最後被告知,不予辦理抵押登記手續,是“市委”的意思。

賴志堅告訴筆者:“我去梧州市國土資源局,了解不予辦理抵押登記手續的原因,國土資源局相關人員表示,我們的抵押申請材料沒有任何問題,但梧州市委主要領導,要求有關部門發函不給我辦理抵押登記手續,他們說市委領導發話要把我趕出梧州,說這一切都是因為中國新聞社記者寫的那篇稿件造成的。國土資源局領導還當著我校多名領導的面,給原梧州市政府常務副市長李寧波打電話,電話那頭李寧波說,不同意給我辦理抵押登記手續,是市委書記的意思。他們這么做,明顯是利用手中的權力,對我實施打擊報復!”

此外,作為外來投資商和梧州市人大代表、市人大常委的賴志堅,無論如何也想不明白,自己和妻子居然在未立案的情況下,被列為犯罪嫌疑人“偵查”。

2008 年9月18日,梧州市公安局經偵支隊兩名民警攜帶市公安局的介紹信,前往賴志堅夫婦的原籍地,以“偵查犯罪”的名義,調查賴志堅夫婦以及學校、公司賬戶的“匯款 / 存款”情況。

原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的多名領導對筆者說:“他們企圖從賴志堅的老家封堵賴的資金來源,為了達到驅趕投資商的目的,他們真是不擇手段!”

2009年5月,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錢鑒校區的出租方——中船華南船舶機械有限公司(該公司不具有電力供應經營資質),非法向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勒索電費總額20%的“線路耗損費”。勒索未果後,華機公司又非法截斷了錢鑒校區的供電供水管道,就連消防水都被截斷,導致錢鑒校區 1400多名師生處於極度危險的境地。

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錢鑒校區原工作人員,講述了當時境況:“賴校長從校外自己的住房中,拉出一條臨時電線,但也被華機公司強行剪斷,華機公司還將學校的自來水供應管道、消防應急用水管道徹底截斷,後來學校不得不購買發電機自己發電,以每車250元的高價請水罐車每天給學校送水。

日夜生活在學校里的師生們,感覺就像處在鬧市中的‘難民營’。學校多次請求市教育局、市政府出面協調,儘快恢復學校的供水供電;如不能恢復供水供電,請求搬遷至紅嶺小區校區辦學,但遭到了拒絕。”

賴志堅對筆者說:“華機公司後勤一負責人來到我們學校,勸我離開梧州,並說截斷我校水電,是梧州市政府的用意。這人說這些話時,有學校多位校領導在場。在我們要求搬遷未被許可、斷水斷電和資金來源完全被切斷的情況下,我校被迫遣散全體師生,宣布暫停招生辦學。時至今日,我校錢鑒校區已經被停水停電長達 1 年多,梧州市委、市政府以及相關部門,沒有為學校恢復供水供電的任何跡象”。

中國政法大學北京法大律師事務所律師劉雲雷認為:“ 政府機關和教育主管部門應保障民辦學校舉辦者、校長、教職工和受教育者的合法權益。民辦教育事業屬於公益性事業,是社會主義教育事業的組成部分,不應該受到歧視、排擠和打壓。學校內有 1400 多名師生遭遇斷水斷電數月,而政府機關和教育主管部門,卻對此熟視無睹,這樣的情況在中國實屬罕見。如果這 1400 名師生因此而發生騷動或群體性事件,那後果將不堪構想。一個外來投資商人,在梧州市受到如此‘禮遇’,以後誰還敢到梧州投資興業?”

法院、工商局阻撓學校拍賣 高價收購梧州職業學院有何內幕 ?

2010年8月15日 ,一則《梧州職業學院改為公辦性質》的新聞,在梧州日報頭版頭條刊發,梧州市政府以1.8億元的高價,將民辦的梧州職業學院整體收購,改為公辦性質。

此前,賴志堅興建的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紅嶺新校區,曾欲以9000萬元低於成本價請求市政府收購,卻遭到了梧州市政府拒絕。賴志堅依法委託中介機構將紅嶺新校區拍賣,卻遭到了梧州市萬秀區法院以及梧州市工商部門的阻撓。萬秀區法院在拍賣前,“及時”查封了該校紅嶺校區的一棟教學樓。這棟教學樓的價值,超過了案件執行標的10倍。

2010年3月,賴志堅決定將自己的財產變賣,儘快離開梧州這個“傷心之地”。

賴志堅委託廣東某拍賣公司,對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新建校區進行整體拍賣,但梧州市萬秀區法院,卻以執行(2008)萬民初字第411號民事判決書的名義,於2010年4月7日下達裁定書,查封了該校紅嶺新校區教學樓一棟(註:價值800萬人民幣)。

最高人民法院《關於人民法院執行工作若干問題的規定》第三十九條明確規定:“查封、扣押財產的價值應當與被執行人履行債務的價值相當。”萬秀區法院趁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拍賣之際,對學校房產進行查封,被指蓄意破壞該校 紅嶺 新校區的整體拍賣。

我國民事訴訟法第一百八十五條規定,按照審判監督程式決定再審的案件,裁定中止原判決的執行。梧州市萬秀區法院卻不顧這一規定,在梧州市中級人民法院於2010年5月5日,已指令梧州市萬秀區法院對(2008)萬民初字第411號民事判決進行再審後,仍於2010年5月12日(拍賣的前一天),查封、凍結梧州市工業電子學校“拍賣所得款項193萬元”。直到2010年5月21日,才將先前超標的查封的新校區教學樓解除查封。

“梧州市萬秀區法院用同一文號 [(2010)萬民再字第2號] ,對我們電子學校的財產,進行兩次內容不同的查封。法院在2010年5月21日解除對學校的財產查封后,在我們再次對學校新校區委託拍賣時,梧州市萬秀區法院又以與前面相同的文號 [(2010)萬民再字第2號 ] ,再次查封我校新校區 A 棟教學樓的資產。12天內,萬秀區法院用同一文號,對學校的財產進行了兩次不同內容的查封。他們的目的,就是要阻撓學校進行財產拍賣!”校長的助理莫日輝告訴筆者。

據了解,梧州市工商管理部門,也在2010年5月13日(拍賣當天)阻撓電子工業學校進行拍賣。“離拍賣新校區只有10分鐘的時候,突然來了多名自稱工商監督員的人,到現場進行所謂的工商監督。我們的拍賣材料,早在10天前便送給了市工商局進行審查,工商局沒有提出任何異議。拍賣前 10分鐘,工商局的人卻來到現場搞所謂的工商監督,導致拍賣延遲了40分鐘,最後導致拍賣流拍。工商局的行為完全是越權行為。對此,我們有理由懷疑工商局的所謂工商監督,也是對我們的拍賣進行阻撓。”拍賣見證人、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多名工作人員告訴筆者。

了解賴志堅及其學校近年來悲慘遭遇的人們,認為相關部門如此“重視”該校新校區的拍賣,目的是迫使拍賣流拍,“這是典型的關門打狗!”

同為梧州市民辦教育機構,梧州職業學院卻受到梧州市委、市政府的格外關照。

2008年9月19日,是梧州職業學院成立慶典的日子。梧州市委、市政府聯合蓋公章,為該民辦學院成立慶典,向梧州市轄區內外單位廣發請帖。有人統計,梧州職業學院因此收取的贊助紅包超過百萬,梧州市委、市政府等四套班子領導到場參加了慶典儀式。

此次慶典,被指為“史上最牛的民辦學校慶典”。有人甚至調侃,清華大學、北京大學的校慶,也無法享受到如此高規格的禮遇和曠世殊榮。(筆者將對此事另作獨立報導)

據了解,開業不到2年的梧州職業學院,2010年8月1日,被梧州市政府以1.8億元的高價收購作為梧州市職教中心教學之用。

梧州市坊間人士指出:梧州職業學院的價值,都不如賴志堅投資興建的電子工業學校紅嶺新校區。但梧州市政府不僅沒有將閒置的電子工業學校紅嶺新校區收購,反而高價收購了梧州職業學院,這有浪費教育資源的嫌疑。更有人懷疑,高價收購梧州職業學院的背後,有官商勾結的交易!

本文定稿前,筆者試圖向梧州市現任市長、原教育局長何炎明、梧州市人大副主任李奕權,以及梧州市政府秘書長徐遠洲等人,詢問有關賴志堅和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情況,上述人員均表示不知情或直接掛斷電話。

截至本文發稿,筆者已將該事通過舉報信的形式傳送至梧州市委市政府等相關部門,但梧州方面無任何回應。

筆者認為,梧州市相關職能部門,應理性善待外來投資商賴志堅,畢竟賴志堅和其創辦的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為梧州市、為社會做出過卓越的貢獻。筆者將聯合國內外新聞媒體,進一步關注賴志堅的悲慘遭遇。

飲鴆止渴

在廣西職業教育攻堅規劃出台、要求3年之內各市縣都要創立自己的職業教育中心的新形勢下,使得梧州市電子工業學校受到嚴重影響。在生源不濟、四面楚歌、資金緊張的情況下,賴志堅只得四處借錢,市委副書記夫人覃清成了賴志堅的債主。

據賴志堅說,2007年年底,他向覃清借了260萬元。“按照當時我們的借款協定,這260萬元借的時候是3分息,且還了她130萬元,前後不到兩年的時間,利滾利,後來滾到了6分、8分息,連本帶利竟然滾到了900多萬元”。

2009年11月7日,覃清將賴志堅夫婦約到南寧,覃提出讓賴志堅將原來的借條作廢,除去已經歸還的130萬元,重新再打3張借條,共789.3萬元。但覃清沒將原來的借條還給賴志堅,她稱原借條放在珠海家裡,只在原來的借條複印件上籤署“原件作廢”並按手印。這一小小的舉動,為後來打官司中是否將這筆借款認定為高利貸帶來了困難。

記者在3張借條中看到,借期都是從2009年2月1日起至2009年5月31日止,並且賴志堅和其妻謝雪蓮同意以位於梧州市工業園區中的一塊地作為抵押。

在這3張借條到期後,賴志堅夫婦又被覃清以幫助解決新校區問題為由,要求籤署3張借條,在新的借條中,覃清又變回了借款人。蹊蹺的是,這3張借條中的債權人除了覃清,又出現了一位名叫黎曉軍的債權人。而賴志堅稱不認識黎曉軍。

在最後一次簽署的借條到期後,賴志堅仍無力償還巨額債務。

成為被告

2009年12月,覃清將賴志堅告上法庭,稱賴志堅未按約定於2009年11月30日還款。要求賴志堅以其作為抵押的梧州市工業園的兩地塊償還。

在梧州中院一審判決書中,法院確認雙方簽字的3張借條真實有效,判決賴志堅、謝雪蓮應歸還借款本金789.3萬元及其利息。

賴志堅則主張,他與覃清的借貸關係原先是3分息,後變為6分、8分息和利滾利,屬於非法的高利貸,不應被法律承認。

賴志堅、謝雪蓮不服一審判決,提起抗訴。在二審過程中,法院認為抗訴人無足夠證據證明其主張,即實際借款本金只有260萬元,其餘是利滾利而來,因此,不足以推翻3張借條的真實性。廣西高院終審判決駁回抗訴,維持原判。

一份當時覃給賴計算利滾利的書面證據,上面詳細計算了如何由130萬元滾到900萬元。筆跡經過北京華夏物證鑑定中心司法鑑定,確定為覃清筆跡。

這份鑑定卻未被二審法院採信。

目前,最高法院已經決定對本案進行再審。

相關詞條

相關搜尋

熱門詞條

聯絡我們